分享

第一类:书香文化

 0点心语 2020-04-16

中国的耕读文化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耕读传家"半耕半读的生活方式,“日入开我卷,日出把我锄”。以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耕所以养生,读所以明道,此耕读之本原也。”农忙时耕田种地,获取生活资料;农闲时浏览书籍,获取精神养料。形成一种"耕读文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一等人行善积德,两爱好耕田读书。

开门两件事,读书与耕田。

匾额楹联,横为匾,竖为额,竖而抱对则为楹联。匾额楹联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主人的生活品味和家庭的文化格调,书香门第十分重视门庭的装饰,与民俗、文学、书法、曲艺相结合,融入家庭的文学艺术的生活气息。匾额楹联识万物,份贵贱,名家文人的楹联,彰显主人和家族的品位。 

 专题一:匾额楹联

匾额楹联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点缀堂榭、装饰门墙的标志,更是传递人文内蕴,丰富升华景观意境,表达文人品格才情的画龙点睛之笔人们体味在一条窄窄木板上的艺术魅力。

古代牌匾楹联是融汉字、书法、传统建筑、雕刻于一体,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作品。

牌匾又称招牌。牌匾艺术最初运用在封建帝王的宫殿建筑上,后来牌匾艺术逐渐从宫庭发展到文人士大夫居所,悬挂于大堂上方,或感恩上苍,以志不忘;或彰显祖德,福佑后昆;或寄托理想,激励壮志;或教育子孙,昭示后人。

牌匾在我国历史悠久,老字号店铺、老宅子,都有着各式各样的牌匾牌匾内容各式各样,多以名言佳句为主选用名贵木料雕刻,书法精湛有的雕刻之后贴上金箔,显得名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许多古代牌匾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作为文化收藏,古代牌匾仍然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楹联往往与匾额相配,或树立门旁,或悬挂在厅、堂、亭、榭的楹柱上。楹联字数不限,讲究词性、对仗、音韵、平仄、意境情趣,是诗词的演变。

  

  

 横匾“墨宝”为清朝画家黄慎(福建宁化人),乾隆十六年亲笔落款。

楹联“催耕听鸟知时序、占候无书识捻年”是清朝状元刘绎(江西永丰人),亲笔书写落款。

 楹联“孝友传家、文章华国”是清朝状元梁国治(浙江丰山人),亲笔书写落款的藏品;

   

  

“藏宝”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亲笔书写落款的藏品。

专题二:文房四宝

  

  科考文房四宝箱

  

  

【笔、墨、纸、砚】雅称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的文书工具。展馆将这文明的果实保留下来,促使传统的文化延续和光大。

笔:笔为文房四宝之首,有四五千年历史,《诗经·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古称笔为“管”。 墨的历史与笔相提并论,《庄子·田子方》云:“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 纸是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砚产生于春秋时期,比纸的历史悠久。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被称为“四大名砚”。馆藏藏品的毛笔、京墨、宣纸和各式砚品,记录着历史文人的文化品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