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所有隶书都讲究“蚕头雁尾”,隶书的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

 鸿墨轩3dec 2020-04-16
原创 曾祥耙 2020-04-16 15:30:25

提起隶书的特性,大家就会立即想到“蚕头雁尾”、“雁不双飞”,其实,这只是成熟隶书的基本特性,隶书的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不是所有的隶书都讲究“蚕头雁尾”。

隶书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兴于西汉,盛于东汉。“隶书者,篆之捷也”,隶书是在大篆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书体,是“佐助篆所不逮”。隶书有古隶(秦隶)和今隶(汉隶)之分。

一:萌生期隶书

隶书萌芽于春秋晚期,字体的演变主要表现为篆书草化。字体结构仍为篆书,但字势已渐变为扁阔,笔画已出现波动感,比如春秋晚期晋国《侯马盟书》,多以斜、耸取势,纵扁不一,简率潦草,书体介于金文与小篆之间,但已有一些早期古隶的笔意,是目前所见较早的朱墨文字真迹。

战国时期的《楚帛书》及《楚简书》,也已出现隶书省易的特点。

不是所有隶书都讲究“蚕头雁尾”,隶书的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

《侯马盟书》

二:过度期隶书

从战国后期至西汉早期,小篆为正体,但隶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此时的隶书还处在古隶阶段,属于“隶变”时期。

1979年四川出土的战国晚期的《青川木牍》,篆书的圆曲形笔画已很少见,已有明显的波挑之势,字体尚处在隶化初始阶段,篆法隶意,被文字学家认为是原始隶书,是古隶的鼻祖。

不是所有隶书都讲究“蚕头雁尾”,隶书的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

《青川木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程邈简俗别易,收集整理隶书,隶书成为秦代的辅助书体。

西汉早期,汉承秦制,隶书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隶书还带有篆意,文字载体以简牍帛书和刻石为主,如西汉《群臣上寿刻石》《霍去病墓石题字》,西汉简帛书《马王堆帛书》《马王堆汉简》《银雀山汉简》等。

《马王堆汉简》结体遗存篆书纵势,横画落笔逆锋顿按,运行时逐渐上提,收笔不回锋,形成头粗尾细,为后来的碑刻隶书打下基础。

不是所有隶书都讲究“蚕头雁尾”,隶书的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

《马王堆汉简》

三:成熟期隶书

西汉中后期,简牍文字已发展到成熟期,其结构日趋简约,不仅点画丰富,完善了技法,深化了书法艺术内涵,并为草书、楷书、行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简牍代表作品如《敦煌汉简》《定县汉简》《居延汉简》等。

《定县汉简》书于西汉后期,年月不详,书体已接近东汉成熟的八分体,体态扁平,横向开张,方折提按俱全,脱尽篆意,笔法成熟,唯撇捺形态尚欠完善。

不是所有隶书都讲究“蚕头雁尾”,隶书的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

《定县汉简》

虽然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纸张尚未普及,书写介质最为流行的还是“写”在石头上,即碑刻,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随着简牍隶书的成熟,东汉刻石隶书也走向成熟。东汉晚期,尤其是汉桓帝、汉灵帝以后,以书取仕,约以法律,隶书变为正体,碑刻大兴,隶书日渐兴盛,是隶书的鼎盛期出现了隶书的第一次高峰。

汉隶笔法完备,结构严谨,章法稳妥有变,遗迹数量颇多,风格各异,“隶书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相同”。成熟后的隶书,一波三折,蚕头雁尾的写法增强,是为今隶,也叫汉隶或八分。东汉隶书成熟后,中国文字开始走上方块化,并形成“今文字”。

东汉刻石以碑刻和摩崖书最具代表性,刻石代表作品颇多,比如《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等,东汉隶书除了刻石外,简牍隶书也很精彩,比如《甘谷汉简》《武威汉简》等。

《武威汉简》布局齐整,字距较大,疏密相间,结构平正中见欹侧,多左收右放,字形扁平,笔法娴熟,入笔多用侧锋,略带楷意,可见楷书笔法来之有绪。

不是所有隶书都讲究“蚕头雁尾”,隶书的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

《武威汉简》

不是所有隶书都讲究“蚕头雁尾”,隶书的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

《礼器碑》

四:清代隶书

东汉末期,隶书由于过分讲究笔画严谨和装饰性,导致点画单调,结体缺乏变化,板滞而无灵气,所以,汉以后隶书出现衰退。到了清代,考古之学大兴,带动了文字学、金石学研究,也极大地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并基本形成以俗代雅、以古为新的审美追求。于是学碑应运而生,在碑学复兴浪潮中隶书再度受到重视,出现了隶书的第二次高峰。

清代隶书上承籀篆,取法汉人,旁涉北碑,创立一代风气。邓石如是集大成者,以邓石如为分界岭,清代隶书可划分为前后两期,自邓石如后,学隶者无不仰其鼻祖,而后隶书名家辈出。

清初,隶书师法由唐、宋、元、明诸家开始转向汉碑,清初隶书字形严谨,多平直,少提按,布局近楷法,有“馆阁体”遗宗。代表人物有:郭宗昌、傅山、王澍等。

清代中期,碑学兴起,改变了明末清初帖学一统天下的局势,书坛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隶书代表人物有:邓石如、金农、郑燮、伊秉绶等。

伊秉绶隶书崇尚汉碑的方整厚重,结体融入颜体楷书间架,分格平直凝重,布白宽博,形体庄严,为清代隶书又一绝响,也是清代碑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晚请时期,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大量简牍、帛书、残纸墨迹的面世,给隶书的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代表人物有: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

不是所有隶书都讲究“蚕头雁尾”,隶书的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

伊秉绶隶书

隶书源于先秦,孕育于秦,兴于西汉,盛于东汉,魏晋始被楷书取代,衰微于六朝至明,复兴于清。隶书自战国古隶产生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隶书通过不断的演变和完善,在书法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风格上,都表现出了其丰富多彩的风貌,“隶变”更是开创了今文字时代的新起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