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年人社交的6个黄金定律

 阳光大路 2020-04-16



大家好,我是爱问少年。

人越成长,越会遇到一个瓶颈——人脉资源。不管是升级自己,抑或在职业生涯上找到突破,人脉资源显得尤其重要。

这就是我今天的主题,我将给大家分享6个经典的职场社交法则,希望在建立优质人脉上给你一点启发。



01 
六度人脉理论

六度人脉理论,指的是如果你想认识世界上任意一个陌生人,最多通过6个人就可以找到他。可能有些朋友对这个理论有所了解。

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67年,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提出来的。

2008年,微软根据MSN的用户分析出类似数据,证实了这个理论。后来,社交网路巨头 Facebook和米兰大学也做了相似的研究,确定世界上任何两个独立的人之间,平均所间隔的人数为4.74。

也就是说,六度人脉理论,已经被验证真实可行,而且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间隔人数可能还在缩小中。

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社交法则。

如果你想跳槽,想从一个小公司进入今日头条工作,那你可以通过六度人脉理论,找到今日头条的人帮你内推;比如说,如果你想做活动,需要找商业合作伙伴,那可以通过六度人脉理论找到这个人。

孟非曾在节目上做个这个测试。

有一位嘉宾曾经是个编辑,她接到了主编下派的任务——采访当时刚成为新世界首富的扎克伯格,她觉得这非常不现实。

后来她的男同事搞定了这件事,男同事的朋友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这位朋友恰好有一位在Facebook(扎克伯格创立的公司)工作的同学,就这样,他们成功地通过这位男同事采访了扎克伯格,中间只经过4个人。

所以说,你的人脉圈,可能比你想象中更强大。


02
阶梯形社交

什么是阶梯形社交?

大家都上过阶梯吧,阶梯就是一层一层地往上走,而阶梯形社交,也跟阶梯一样一层一层往上升级社交圈。

如果你想认识更高层次的人,那就先认识比你高一层的人,再让比你高一层的人引荐给更高层的人。这就是阶梯形社交。

小马宋在《朋友圈的尖子生》里写过这么一个故事。

早年,“罗辑思维”的CEO脱不花刚出来打拼的时候,偶然间创办了一门培训课,链接到一位公司的高层,牛根生,蒙牛创始人。当时牛根生还没创建蒙牛,只是在一个公司当副总裁。

后来,牛根生把脱不花介绍给公司其他高管,而这个公司,也顺利成为脱不花的重要客户。

当时的脱不花只是一个初入社会,没有名气,也没有什么经验的小姑娘,跟众多公司高管在地位上完全不对等。但她通过培训课链接到牛根生,再借牛根生链接到更多的公司高管,成功地拓展了人脉圈。

正常情况下,人对陌生人的信任不是那么容易产生的,但如果有中间人介绍背书,则能更快地获得高层次的人的信任。

这就是阶梯形社交最大的价值。




03
150定律

150定律,又名“邓巴数字”,由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

这个定律指的是,一个人能精心维护的最大朋友圈容量,是150。

也就是说,你的核心人脉圈,最多只能容纳150人,超出150之后,你的精力就无暇顾及。

知名主持人马东,曾经在节目上问过现场嘉宾一个问题,有没有人的微信好友不超过150。当时只有蔡康永举手了,绝大部分人的微信好友超过150个。

因为工作关系,很多人不得不加很多人到微信上。

我经常能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说,自己的微信已经达到限额5000人,如果还需要添加好友,请加另一个微信。

因为工作需要拓展朋友圈无可厚非,但是150定律告诉我们,你真正能核心维护的,只有150个人,你需要对人脉进行取舍。




04
酒与污水定律

管理学上有一个出名的“酒与污水定律”。

如果你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也就是说,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

这在管理学里说的是,组织里总有几个麻烦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是为了把事情搞砸。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地方,很可能会被同化,而一个懒惰的人则很快能把高效率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这跟中国一句谚语相似: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你的朋友圈里,可能也会有这样的几个麻烦人物。

你要学习的时候,他就想拉你去唱K;你要工作的时候,他劝你别太拼。这样的人并不多,但每个人的朋友圈里总会有几个。

治理这些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离开你的圈子。

在管理学里,管理者应对“酒与污水定律”的办法是:把60%的眼光放在10%的人才身上,把15%的眼光留给70%的庸才,把剩下的25%的眼光坚定不移地盯住20%的小人。

这同样适合用于人脉圈:把60%的眼光放在你的核心人脉,也就是核心的150人;把15%的眼光放在不那么重要的70%的人,把剩下25%的眼光发现20%的小人,然后让他们脱离你的圈子,避免给你更多祸害。




05
刺猬定律

这个定律源于一个故事:

有两只的刺猬过冬,依偎在一起取暖。因为对方身上都长着刺,刺得对方难受,于是它们远离了彼此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重新凑到了一起。几经折腾之后,它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能够获得对方的温暖又不会被对方的刺扎到。

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刺猬定律”,也被称为“心理距离效应”。

法国第一任总统戴高乐有一句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他十多年的总统岁月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囊机构,没有什么人的工作年限超过两年。他认为,不能让这些工作伙伴,成为他“离不开的人”。

只有让身边的人保持流动性,他的团队才会一直充满朝气,保持强大。

这同样适用于普通人。

从心理学来说,每个人都该跟别人保持适当距离,如此才不会制造过多的矛盾,距离过近,难免产生摩擦。从人脉的流动性来说,你不能对某一个人产生过多的依赖,否则一旦这个人离开,就会对你造成巨大的打击。




06
密友五次元理论

这是商业哲学家吉米·罗恩提出的理论——与你亲密交往的5个朋友,你的财富和智慧就是他们的平均值。

这跟我们常说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是一个原理。

2019年7月,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出现了一个“学霸宿舍”,本科期间,六个女生累计获得奖助学金16万元,发表了4篇SCI文章,拿到了19份名校offer,纷纷保研或考研到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知名高校。

优秀的人总是聚在一起努力,甩开平庸的人。

这跟王思聪的朋友没有穷人也是一个道理。

你可以通过最亲密的5个朋友,找到你所处的状态。如果最亲密的5个人,每天都只懂得吃喝玩乐,那你就要注意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爱吃喝玩乐的朋友不值得交,只是,不适合深交,他可以是你150核心圈子的一个,却不该成为最密切的5人中的一个,这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

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常和这种类型的朋友来往。



写在最后:

对于人脉,我一直秉持着一种原则。

人脉是流动的,你成长的时候,你的朋友圈也在成长,否则你无法突破自己。当你无法给朋友提供价值的时候,他无法成为你的人脉,而你,也无法成为他的人脉。

经营人脉,不是只交能给你带来利益的朋友,而是把不同类型的朋友放在不同的位置,有的人适合吃饭闲聊,有的人适合学习成长,有的人适合休闲娱乐,付出不同的时间精力去维护。

人脉,因为亲疏有别才显得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