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起和项羽杀降很少人骂,为何秦始皇焚书坑儒却两千年骂声不断?

 剧透历史 2020-04-16

是谁在骂秦始皇呢?

儒生,也就是读书人。

骂秦始皇什么内容呢?

焚书坑儒。

这就叫做:共情!

首先必须要解释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确有“焚诗书”的命令,但却有没有“坑儒”的明确说法,有的是“坑术士”,所以焚书坑儒一直是半真半假,存在着争议。

焚书一事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因为当时的一些读书人反对秦朝实行郡县制,故而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将除秦朝国史以外的所有列国史书,除政府馆藏以外的民间私藏诗书,尽数搜剿焚毁,如果私下谈论诗书则株连全族,禁止私学,如学习法令需以官吏为师。以此防止百姓以古非今,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

这件事没什么争议,秦始皇确实在文化典籍的传播方面起到了负面作用。这对倡导有教无类的儒家而言,是不能容忍的。

至于坑儒呢,就有点争议了。

那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因为始皇帝痴迷长生之术,被侯生、卢生、徐福等人欺骗,卷走不少钱财。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看见自己的长生不老之梦不能实现,却变成了江湖骗子的“生财之道”,秦始皇龙颜大怒,下令将460多个犯禁者坑杀。

按理说,秦始皇坑杀的不应该是儒生,而是一群鼓吹长生不老之术的方士。但是偏偏后面还跟了一段记载,说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劝谏父亲不要杀戮过甚,说道: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

从这个角度看,好像杀的就真的是“诵法孔子”的儒生。于是,此行为被汉代多部著作形容为“焚书坑儒”,这个说法就此传开。时间一长,秦始皇究竟杀的是江湖骗子还是儒家读书人,已经难以考证了。

无论秦始皇当年坑杀的究竟是什么人,但“焚书坑儒”的名气都太大了,以至于历代读书人都将其视为秦代暴政的“铁证”。

说起来,从人数上看,秦始皇不过坑杀了460多个人,和动辄坑杀几十万降兵的白起、项羽根本没法比。为什么就被抓着不放呢?

因为其中确实有本质区别。

白起、项羽坑杀降兵的行为,是发生在战场上,处死的也都是敌国的士兵。虽然自古以来杀降行为为人不齿,但战场本来就是一个会随时丧命的所在,上战场的士兵,当有必死的觉悟。

换个角度考虑战场环境,如果赵括打赢白起,不杀秦军?若是章邯击败项羽,会有楚军的好果子吃?

所以,这里面还有一丝愿赌服输的成分,投降后被杀,虽十分悲惨,但与战死沙场也相差无几。这些人为国捐躯,也算死得其所。

而白起、项羽固然残暴,但杀死降兵的行为一来减少敌军的战斗力,二来可以对敌国上下形成震慑,三来减少了部队看管俘虏的成本。正应了孙子兵法那句话:

“兵者,诡道也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

反观秦始皇,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460多个人无论是儒生还是术士,都是秦朝的百姓,所以秦始皇杀的是自己人,这就是统治者对百姓的屠杀。无论儒生还是术士,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身不披甲,手不执兵,把这些人活埋,想象一下画面,都觉得很凄惨。

更关键的在于,后代撰写书籍的是文人,文人对文人自然能有一种“共情”。纵然跨越千年,想象着那些前辈并无过错,却要被推入深坑,活活掩埋,他们能不义愤填膺吗?

后代文人读圣贤之书,为的是博得功名、报效国家,那如果他们面对的皇帝也像秦始皇一样大开杀戒,他们怕不怕?所以,焚书坑儒要日日讲,常常讲,作为一个反面典型,告诫统治者引以为戒。如果你学秦始皇,你就会像秦朝那样,很快灭亡。

故而,反复批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既是读书人对统治者的一种劝谏,也是士大夫官僚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然而,如果后世文人都能确定,秦始皇坑杀的不是儒生,就是一群江湖骗子,他们会不会就不批评秦始皇了呢?

也不会!

一来,战国末年还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就算是炼丹术士,也是阴阳家的一种,而推崇黄老之术的也大有人在,有些还是被后代文人视为榜样的,如汉初的张良等。

结合当时的情况看,术士不一定是骗子,他们和儒生一样,都不是当时的主流而已(秦朝主流是法家)。所以后代儒生对这些术士依然会有共情产生,依然会坚定地为他们鸣不平。

此外,无论坑儒之事的真相如何,焚书却是真的存在的。就是因为秦始皇焚书,让许多儒家经典断层,有的遗失,有的发展出截然不同的版本。

如《尚书》就在汉代分为古文、今文两派,原因就在于秦朝将民间的《尚书》都焚毁了,硕果仅存的一部并不完整,后又有人声称拥有完整版,却不被很多人认同。两派支持者互相争执,喋喋不休。

读书人苦为这种事情所累,追根究底,就怪在秦始皇焚书头上。这个大家也应该理解,毕竟,儒生就是靠着读书吃饭的,秦始皇弄得他们读了一辈子的书都不知道是真是假,能不恨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