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玛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深藏不露二十年,只为觐见大明皇帝

 黑龙江波涛 2020-04-16

公元1552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

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到了明朝中期,近邻日本正处于奈良时代,朝鲜依然是大明朝最忠诚的属国。

在位四十五年的嘉靖皇帝,虽然在刚继位时效法先祖、锐意改革,庞大的明帝国似乎有了中兴之像,但无非是轻徭薄赋的老一套,帝国的命运不可能因此得到改变。此时,皇帝因为众说纷纭的缘故,已经有好些年不上朝,已到不惑之年的他,只求长生不老。再过十多年帝国就要进入行将就木的晚期了,还好内阁中有首辅严嵩待皇帝理政,虽然这位大学士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权臣,不过在其领导下,帝国总算运转如常。

利玛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深藏不露二十年,只为觐见大明皇帝

绘制于嘉靖二十四年至三十八年(1547–1559)的地图集《大明舆地图》中的《舆地总图》,美国国会图书馆

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已经殖民美洲,葡萄牙人更是在亚非海岸建立了无数殖民据点,一直延伸到东南亚地区,征服了马六甲海峡,并占据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岛屿,展开贸易和劫掠活动。但这些远道而来的殖民者,现在还不是明朝水师的对手,在明军的一波攻势下,这些失地又纷纷收复。不过在下一年,他们就要冒充朝贡天朝的使臣,通过贿赂地方官员的手段,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开始照章纳税,成为合法商人了。

利玛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深藏不露二十年,只为觐见大明皇帝

1781年葡萄牙人绘制的澳门地图

大明依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它耀目的财富让东西方的冒险家都垂涎不已,只不过明朝的强大足以让他们敬畏,必须遵守帝国制定的朝贡制度才能轻松赚上大钱。当时的明朝把朝贡和贸易挂钩,非朝贡不得互市,因此就产生了许多以朝贡为名的骗子。明朝上下对这种事情并没有严厉打击,只要上表俯首称臣,给皇帝进献外邦番物,那么就睁只眼闭只眼。毕竟物产丰饶、啥都不缺的天朝上国,并无闲心去弄清楚这些四夷到底来自什么蛮荒之地。就算负责贸易的官员一清二楚,但只要收了钱财,自然是要通融。

利玛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深藏不露二十年,只为觐见大明皇帝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地图集《广舆图》中的《舆地总图》,美国国会图书馆

而帝国的近邻日本,当时正处于战国时代。虽然和大明隔海相望,但双方其实并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不过日本地方上的大名,却无不希望通过朝贡来赚取这笔暴利。在嘉靖刚当上皇帝不久的时候,两波日本人同时进贡,不期而遇,为了争夺和大明的贸易权,他们因为帝国颁发的贸易凭证孰真孰假的问题,竟然在宁波大打出手,几百人的“倭寇”一路烧杀抢掠、畅通无阻,又占城杀官、大闹浙江,当地官员却对此毫无办法。

这就是明代有名的宁波“争贡”事件。

此事后来越闹越大,朝廷震怒,认为倭寇之祸起于负责贸易的市舶司,于是干脆把闽、浙两省市舶司都裁撤了,不允许和日本海外贸易。没了合法的贸易渠道后,从元末开始就延续不断的倭祸不仅没有平息,反而越演越烈。不过在下一年,戚继光就会受张居正的举荐,开始在沿海打击倭寇,再加上各种政治上的手段,很快这些中日混杂的亡命之徒,就要步葡萄牙人的后尘,再也闹不出什么大动静。加上北方的蒙古人早已衰落,金人此时也没成什么气候,帝国依然是安然无恙。

利玛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深藏不露二十年,只为觐见大明皇帝

戚继光《纪效新书》,国会图书馆

而在那一年,还有一位名叫沙勿略的天主教传教士,死在了日本去往中国的路上。

在这之前,从1549年开始,沙勿略已经在战乱不断的日本传教数年,并认为日本人聪明友善。不过他觉得要使日本人改变信仰,必须让当时日本人所尊敬的中国人先皈依天主才行。

他得到消息,知道中国当时国土辽阔、和平安定、物产丰富。人民具备教养,知书达礼、崇尚正义,政治比当时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公平;国家等级森严,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学者们地位尊崇。于是他自告奋勇,决定去中国传教,只要先让中国皇帝皈依,然后自上而下推行天主教,日本人得知后自然会仿效,改变自己的佛教信仰。

只不过他出师未捷身先死,没能重现当年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改信基督教的往事。

在遥远的欧洲大陆,拜占庭帝国灭亡后,大批学者带着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著作逃到了西欧,让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地区,成为了欧洲的文化中心。这些建立在古罗马城市废墟上的城邦中,此时正天才辈出,繁星闪烁,其中最为今日中国人所熟知的,就是那副举世名画《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此外《大卫》的作者,雕塑家和建筑师米开朗基罗也同样著名,只不过他们都不是本章故事的主角。

就在当年,马切拉塔城内的名门利氏药房中,出生了一位叫做利玛窦的婴孩。他从小聪慧过人,熟悉医术,具有出众的语言天赋,能够使用多种欧洲语言。在当地耶稣会创办的教会学校完成中学学业后,1568年,十六岁的利玛窦来到罗马圣汤多雷亚学院学习法律,并于1571年违背父亲的意愿正式加入耶稣会,1572年开始学习神学和哲学。

在十五世纪,直角仪逐步替代了星盘成为更先进的测绘仪器,在加上机械钟表的出现,地理测绘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从16世纪初开始,西方探险家开始对全世界进行测绘。就在他学习期间,出生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著名制图师亚伯拉罕·奥特柳斯,在1570年出版了一本名为《世界大观》(Theatre of the World)的拉丁语地图集。该书共53页,有87名制图师共同完成的70副手工上色地图,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地图。

利玛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深藏不露二十年,只为觐见大明皇帝

奥特柳斯《Theatre of the World》,国会图书馆

图中已经有了经纬线、赤道,借鉴了同时期著名地图学家墨卡托发明的投影规则,精度大大超过以往的世界地图,除了尚待发现的澳大利亚和人类还无法涉足的南北极外,基本绘制出了大致的世界轮廓。这本地图集面世后轰动整个欧洲,出版第一年就重印了四次,很快被翻译成为荷兰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并最终翻译成现今最为流行的英语。奥特柳斯因此成了富翁,其声名显赫,让他在1575年成为了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皇家制图师。据说腓力二世经常随时携带这本地图集,以便于寻找新的征服地点。

到了1598年,奥特柳斯已经出售了2200份《世界大观》,这对一般人根本买不起的地图集而言,其销量可以说是超级爆款。1603年的版本中,书中致谢的制图师已经多达182名;在1612年,已经出现了包含166副地图、129页的意大利语版本;到了1724年,这本书已经累计出版了89种版本。

《世界大观》的出现,可以说全面超越了当时明朝地图的技术水准,其巨大的销量,让欧洲各国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的地理世界观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后来,利玛窦因为在中国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成名于世,但从他的求学经历看来,并没有学习太多地理学和制图学,当时意大利在这方面的科技也并不发达,因此这套图集无形中又影响到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当时的天主教在新教的攻势下,已经在欧洲失去了许多信徒,于是决定派出大批传教士奔赴海外传教布道,壮志未酬的沙勿略便是利玛窦的前辈。而当利玛窦加入天主教会的那一天,踏上未知险途,远赴遥远异域,到一个和欧洲国家完全不同的东方世界传教,将是他完成学业后很可能要做的任务。可能这就是他父亲不愿意他加入耶稣会的原因之一吧。毕竟很难有一位父亲,会愿意自己的儿子未来去面对这样的命运,也许一去之后,不论生死都将再也无法相见。

很快利玛窦就被派往印度传教,从此后他再也没有返回过这片故土。

在沙勿略死后近30年,仍然没有一个传教士获准到中国居住,对于当时已经闭关锁国的明朝而言,这些西洋远夷都是不怀好意之徒。欧洲人发现美洲,是一种地理大发现,而欧洲人到中国传教后,则有了一种文明大发现。在这之前,经过数千年发展繁盛的中华文明,固然有天朝上国的独尊感,而自诩上帝子民的西方基督教国家,同样也认为自己是无二的文明社会。

利玛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深藏不露二十年,只为觐见大明皇帝

1595年,欧洲地图集中的第一张日本地图

数百年后,欧洲经历了殖民时代和工业革命时期的辉煌,以及一二战后的衰落,中国则经历了近代的屈辱和现代的崛起,但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这种观念在任何低谷高潮时,从来都没有失去过市场。但此时,起码欧洲人已经明白,中国的历史是如此的辉煌,明帝国则比当时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更加强大。

两个文明在汉与罗马后的碰撞,将由传教士继续开始。但要在中国传教,就必须首先尊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这让耶稣会在东方的总巡查使范礼安认识到,必须输送精通汉语,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能够赢得中国人尊重的学者型传教士。很快,还在印度传教的利玛窦,得到了他师兄罗明坚的举荐。

公元1582年,明神宗万历十年。

此时的中国,在万历皇帝登基后,取代高拱成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已于当年7月去世。后来历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则在下一个月出生。经历万历新政后的明朝,气色似乎还算不错,这大概是死前最后的好光景。

经历重重磨难后,差点因病死在路上的利玛窦,终于和罗明坚一起,在8月7日来到被葡萄牙人控制的澳门。上岸后他的身体很快康复,并立即着手学习汉语。不过纵然他有非凡的语言天赋,在第二年的书信中,他依然抱怨学习中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他正在被一词多义和不同声调所折磨。但同时,他也开始研究东西方语言文字的异同优劣,还因此学了点日语。不过很快利玛窦就天赋尽显,他攻克了语言关,开始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1583年,利玛窦和罗明坚获准在广东肇庆居住,获得两广总督郭应聘和肇庆知府王泮的接待。也正是这一年,欲报父仇的努尔哈赤,用十三副甲胄起兵,开始了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战争。一个要通过打入内部,自上而下改变帝国的信仰,一个要在用自己的屠刀,自外而内击败不可一世的仇敌,明朝政府在此时还没有一丝察觉。而对岸日本的战国时代也已经到了尾声,丰臣秀吉同样自负武功,野心勃勃。

为了取得中国官员的好感,他和前辈沙勿略在日本时一样,谎称自己来自天竺。而且他还曾一度穿上了佛教徒们的袈裟,把自己包装成了洋和尚,并称是仰慕中国文化,花了三年时间不远万里而来。他又按照范礼安的指示不谈及天主教,以免留下明朝官员驱逐他们的口实,这让利玛窦逐渐得到了某些开明士人的尊重。

不过后来,当他知道和尚装扮并不如何尊崇,为了更方便与中国的官员交往,在征得范礼安的同意后,从1594年起,利玛窦开始蓄发留须,改成了士人装扮。

利玛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深藏不露二十年,只为觐见大明皇帝

利玛窦像

他后来的一生中,源源不断的将学习到的中国知识,通过书信的形式带回欧洲。比如他对中国科举考试采用笔试而无口诉非常惊讶,而欧洲在1595年首次采用笔试考试的,正是耶稣会学校。但直到19世纪初,牛津大学才有了近代考试制度,欧洲各国通过考试任用官吏则更晚。日本虽然邻近中国,但社会流动性小,论资排辈现象格外严重,从唐代仿效回来的科举制度一直流于形式,到了江户时代已经被取消。明治维新后,日本又从法国那里借鉴回了经过欧洲改良的考试选拔制度。

文化兜了一圈,又转回来了。

不过仅仅依靠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肯定是无法让传教士们完成使命,毕竟再怎么学,这些半路出家的洋和尚,也超不过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因此,还需要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展示天主教相对于儒、道、佛三家的优势,并以此上达天听,获取觐见皇帝的机会,以完成这场不可告人的传教密谋。

而这个切入点就是科学。

神父要靠科学技术传教,听起来颇为讽刺,然后在真实的历史中又确实如此,而且当时欧洲接受过良好教育,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正好是中世纪时希望通过垄断知识教育,来巩固宗教统治的传教士们。正所谓敌人的武器,也可以武装自己。

于是他们建造了一个虽然很小,但很具有欧洲特色的寓所,在一面墙上挂上钟表。可以想象一定有很多人前来观看他们这个自鸣钟,后来这个西洋物件,也的确成了许多中国上层家庭的必备之物。除此之外,他们给中国人带来的洋玩意儿,还有镜子、星盘、三棱镜、欧洲绘画和雕刻作品,以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并组织当地的知识分子着手翻译。

这些欧洲进口高科技产品,引起了中国缙绅们的兴趣。不过相比明朝,当时欧洲的科技水平其实并没有绝对优势。比如利玛窦后来去南京城时看到燃放焰火,当他知道在节日前后一个月的时间里,使用的硝石和火药的数量,相当于当时欧洲两三年战争的使用量时,感到大为惊讶。

除此之外就是地球仪和地图了。

利玛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深藏不露二十年,只为觐见大明皇帝

迭戈.古铁雷斯于1562年绘制的中南美地图

他曾给南京礼部尚书王忠铭赠送了一副世界地图,后来去中国各地时,他也会制作一些天体仪、地球仪、和计时用的日晷等物,送给当地达官显贵。但许多中国人都认为这些地图很不准确,因为在传统天下观的影响下,他们一贯主张,帝国的领土至少应该占据陆地的四分之三,利玛窦的地图实在无法接受。于是他转而改变自己,去适应中国人的世界观,开始了他的绘制中文世界地图之旅。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中国人看到他们挂在墙上的一副世界地图。当时的欧洲地图都是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这是当地士绅之前从未见过也未想象过的新事物,上面的文字又一个不识,所以人们希望把地图翻译成中文。

1584年,利玛窦在知府王泮的授意下,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文字、标尺、时间和地名都符合中国人的习惯,比例稍微放大,以便写上汉字。子午线也进行了改动,让中国更加靠近地图中部,这一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其名字则叫做《大瀛全图》,又名《山海舆地全图》,可谓全面本土化,只不过原图早已遗失。后来这张地图又于1593年送给了后来上任应天巡抚的赵可怀。据说赵可怀非常喜欢这副地图,将它摹刻在苏州一块石碑上,名为《山海舆地图》。

不过当时利玛窦才来中国两年,中文水平还很有限,《大瀛全图》这么古朴的名字,应当是知府王泮取的。作为资助者和地方长官,王泮享有命名权也是理所当然。瀛,从水,本意是海,“大瀛”这个名字应当是出自邹衍的“大九州”说: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又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 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大九州说没能成为后世的主流。现在通常所说的九州,是据传创于大禹的小九州,也就是自燕山以南,横断山以东的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不过这次,中国人终于第一次搞清楚了“地球分天地五洲”。

在许多现代明朝穿越小说桥段中,穿越者们往往抛弃过往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通过制造平行世界里没有的高科技,让自己声名鹊起,此后改变历史,革旧鼎新,驱除满清,重振大明。这和利玛窦远离故土到中国之初的经历何其相像,只不过他终究不是那些民族主义穿越者,大明的衰败似乎无可避免。

1589年,利玛窦到了韶州,1595年到达南昌,1589年他离开南昌到北京,不过并未获准在北京居留,于是他又在第二年折返南京。

利玛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深藏不露二十年,只为觐见大明皇帝

利玛窦南昌期间制作的地图原图均已遗失,章潢将图以《舆地山海全图》为名收录到另一本书中

在此期间,万历朝鲜之役于1592年爆发。丰臣秀吉已经统一日本,他有了新的宏伟目标,那就是“长驱直入大明国”,准备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这次是继唐朝后日本第二次和中国爆发战争。在第一次的战争中,日军被如日中天的大唐狠狠的教训了一顿,白江口海战唐军水师以少胜多,烧得日船赤焰冲天,化为灰烬,此后900年里潜心学习,不敢再窥视华夏。

到了这次,虽然帝国早已不复往昔荣光,但依然不可轻辱。双方拉锯六年,损失惨重,丰臣秀吉最终也如同沙勿略一般壮志未酬,他的野心随着1598年的病亡被带到了棺材里。明朝也因此元气大伤,反倒是给了努尔哈赤一次天赐良机,帝国的北方边境从此糜烂了。不过等到300年后,丰臣秀吉的野心又从棺材板里复活过来,而努尔哈赤的子孙们总算是还上了这一报。那时的中华帝国已经走到了两千年生命的末路,而日本则换了新的老师,一时锐不可当。

甲午一战铁甲尽没,黄海啼血,这都是后话了。

南京户部侍郎吴中明看到广东版地图后,力邀利玛窦到南京重新绘制地图,好以官方的名义刊印。1598年,利玛窦在第一次去南京期间,应邀绘制了比以往版本都更好的世界地图,纠正了许多错误,添加了新的说明。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一定反响。而且在南京期间,他还认识了后来的挚友,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并修建了著名的石鼓路天主教堂。

利玛窦: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深藏不露二十年,只为觐见大明皇帝

《月令广义》中收录的赵可怀版《山海舆地全图》

在那个没有复印机的时代,利玛窦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画,据考证先后绘制过6个版本的世界地图。之后又经人转送、收录、重制,各种衍生版本更是五花八门,那么当时的中国人如何评价这些世界地图呢?

赵可怀仿制此图后的序言里称:

如一粟泛海,与知几何。……乃今兹图所载中国,幅员仅如丸弹,而海以外,殊方绝域,广漠无垠。……安能周其 广狭? 若兹图者,是耶? 非耶? 吾谁能使正之?

陈汝锜在《甘露园短书》中称:

西天利马窦浮海入中国,作《舆地总图》。图方五尺有余,而中国在其间,方不盈寸。或谓胡眼孔大,薄视中国; 中国虽小,不应撮土如是。

方弘静在《千一录》中认为:

万历己亥,海外利玛窦者,自言欧罗巴国人……译其所谓《大瀛全图》,言天地形圜如瓜也,而里数度数可稽不谬,非若邹衍谈天,齐谐志怪,荒唐无当者。

钱塘人朱怀吾则记录了这样一段对话:

尝为《山海舆地全图》,荒大比邹衍。言大地浮于天中,天之极西即通地底而东, 极北即通地底而南,人四面居其中。吾诘之“地底人不在水中乎? 不下坠乎”? 彼云 “地底人以下为上,上为下,水附于地,不丽于天,水特居天中心耳,大抵皆气摄也”。 抑鲛人居水,理或有之,顾吾未敢信。

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当时的西方地理学说对于中国人而言,首先让他们想到大九州论的提出者邹衍,似乎不是什么大发现。即便是明事理者在和利玛窦辩论后,最多也是将信将疑。不过当时的明朝上下,并没有因为这一理论打破了他们的传统认知,就不愿意研究和接纳。利玛窦进入中国快20年后声名日显,终于在1600年来到了北京,并在下一年见到了他们的终极目标,明帝国的统治者万历皇帝。也就在下一年,欧洲进入了启蒙运动时代。

而他觐见的身份,则是大西洋国进贡使臣,一个冒牌贡使。


作者:曹江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利玛窦传》平川祐弘

《地图中的历史》约翰·O.E.克拉克

《明代利玛窦世界地图传播史四题》汤开建 李孝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