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真的看懂24个一美的《分裂》了吗?

 高贵优雅知性 2020-04-16

酝酿多时,今天我终于要来说一说《分裂》了。

《分裂》因为题材原因,是一部无法在中国上映的网红电影,人气颇高,豆瓣上有超过1万5千人标记了想看,可以说完爆各类院线大片。

影片的主演是拥有超高人气的,我们的年轻叉教授,我们的男神“詹一美”詹姆斯·麦卡沃伊。最主要的是在这部电影中,不止一个一美,竟然有24个一美,基本可以让全中国迷妹沦陷了。


一美在片中饰演一个多重人格分裂患者,他原本有23个人格,但第24个人格也在孕育当中。他的某些人格抓了三个妹纸,于是妹纸们们必须与一美的各种人格周旋,想方设法的逃脱。

so,一美+多重人格+密室逃脱=必看。

这里强行科普一波,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是不相同的,多重人格属于心理疾病,像《致命ID》、《搏击俱乐部》,还有剧版的《大群》都是讲多重人格的;精神分裂是精神疾病,《黑天鹅》和剧版《大群》都是精神分裂。根据维基百科,人格分裂则是对这两者的统称,大家不要混淆了。

话说回来,《分裂》中24个人格的设定会让大家觉得耳熟吧。这就不得不说说我们的老李了。

在没得到奥斯卡之前他曾宣布要出演一部多重人格题材的电影,叫做《拥挤的房间》,这部电影根据丹尼尔·凯斯的多重人格分裂纪实小说《24个比利》改编。当时不少人觉得一下子要演24个人格,老李为了奥斯卡也是拼了。在得知消息后,我还专门读了原著小说。可惜的是,在老李捧得小金人之后,这部电影就销声匿迹了,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看到。

在我看来,《分裂》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24个比利》中对多重人格的描述和理解。

比如,《分裂》中当人格海德维格出现时,他说他偷了丹尼斯先生的时间。为什么要说偷时间呢?

在《24个比利》中,比利的人格们就好像共存在一个房间内,他们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平时可以出现的人格,他们可以正常的交流,或者有一些生活技能,所以他们可以做主导人格,享有控制权;另一类就叫做不受欢迎人格,他们普遍是有性格缺陷,在主导人格的压制下,这些不受欢迎人格一般是不允许出现的。

但主导人格也会失控,这时不受欢迎人格会趁机上位,成为主导人格。而之前那位主导人格的记忆也会停留在弄丢时间的那一刻。

所以从海德维格的话中可以看出丹尼斯是主导人格,而海德维格则可能是不受欢迎人格,平时不允许出现,所以他说偷了丹尼斯的时间。

但后来从心理医生的口中得知,其实丹尼斯原本也是不受欢迎人格,已经被禁止出现好一阵子了。

在《24个比利》中,这种不被欢迎的人格做主导的时期被称为混乱时期,真正的主导人格会被压制,而不受欢迎人格很可能会到处作闯祸。在小说中,比利在混乱时期犯下抢劫和强奸的罪名。在《分裂》中,丹尼斯主导了三位女孩的绑架,不但绑架,还另有所图。

种种迹象表明,导演兼编剧的M·奈特·沙马兰确实是有参考和致敬那部小说的。但《24个比利》是想通过对多重人格的描写呼吁大家了解和关爱这类患者,《分裂》想表达的完全不同。

M·奈特·沙马兰

很多人知道M·奈特·沙马兰,是因为他在1999年的大作《第六感》。在奥斯卡历史上,鲜有惊悚恐怖题材能够占据提名,《第六感》拿到了六个提名,其中还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这样的重中之重的提名。


《第六感》剧照

在《第六感》后,M·奈特·沙马兰也开始对于大格局恐怖片的探索,可以说是一步一步推进,从超自然现象,到科幻,再到《最后的风之子》这样的全新世界的塑造。不过,都不算太成功。后来还拍砸了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科幻大片《重返地球》。

《重返地球》剧照

而这部《分裂》口碑和票房的成功,都让这几年拍了无数大烂片的沙马兰来了个大回春!让人不得不承认,这位印度裔导演还是有才华的,尤其是在惊悚片类型上。

2015年,同样他自编自导的《探访惊魂》也非常不错

但对我来说,《分裂》最值得一看的看点,必然是一美颜值和他的演技。

一美在2007年的《赎罪》后,开始得到瞩目,晋升好莱坞一线。不过这十年来,他虽然也有独立佳作的尝试,大部分时间还是困在了商业大片之中。

《赎罪》剧照

所以能演这样一部电影不仅让他释放一下戏瘾,还造福了所有的迷妹。

影片中由一美表现出的人格有8个,相当于塑造了8个人物形象,一美也把每一个人物的特点表演的非常鲜明。他们都带着不同的口音,他们的言谈举止也各异,可以说表演难度相当大。

巴里,他是原本的主导人格,他性格开朗,自制力强,比较理智,能出谋划策。他还是混时尚圈的,是个服装设计师。

丹尼斯,他一直是不被欢迎人格的一类,在影片大部分时间,他篡权成为了主导人格。他有一些见不得人的特殊癖好,比如看女孩跳脱衣舞...绑架三个女孩也是由他完成的。他还有严重的洁癖和强迫症。

帕特里夏太太,穿裙子,踩着高跟鞋,说话口音有明显区别,应该是英国人?她可能是Dennis的妻子,所以夫妻俩的性格差不多,都有强迫症。她相较Dennis,性格要温和一些。

海德维格,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9岁小男孩,说话大舌头,爱闯祸,容易被说服,非常害怕帕特里夏和丹尼斯,他也一直希望在这些人格中有话语权。

后来在视频中出现了奥威尔,他似乎对历史颇有研究和见解。


贾德,患有糖尿病,性格似乎很软弱,贪生怕死。

另外表现出的两个人格,即人格为分裂前的本尊凯文和隐藏的第24个人格,在影片中,第24个人格被称为怪物Beast。

虽然剧情设定上是有24个人格,但到电影篇幅有限,有一些人格只好一句台词就带过了。

一美的电脑里记录着23个人格的自我陈述视频。

在《分裂》中有许多心理学和超自然能力的讨论,试图将心理学中神秘主义的一部分放大,将它强行和超能力连接到一起。


本身人的大脑就是一个谜题,心理学发展了一两百年而已,很多事情,都无从得知。M·奈特·沙马兰正是借助了这种心理学盲区,在盲区之中衍生出一派继承了心理学中神秘主义的理论,创造出了这个具有24个人格的角色。

这个角色真正的魅力,除了人格的多样性,还有这些人格如何兼容于一体,他们彼此之间的博弈和他们错综复杂的关系。

最后,对于熟悉沙马兰导演惊悚片的同学一定知道,他的电影一般都会有比较特别的结尾。在《分裂》的结局之时,出现了他2000年拍摄的《不死劫》中的主角布鲁斯·威利斯,那部电影讲述的内容也和超自然天赋有关。

这样一个彩蛋不禁透露出沙马兰真正的意图和野心,他也许想为自己创作过的这些人物统一世界观,让他们共存于一个世界之内,建立属于自己的超自然人物宇宙。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结局之中,有所隐喻。

《分裂》这个片名的表层意思是在说一美的人格分裂,也代表着女主角的遭遇,但实际上这些分裂是指一种进化方式,它代表的并不是破碎,或者是毁灭,反而是一种重生的方式。

这也让这个故事,有了值得更进一步延续的趣味。当然,对于一部惊悚悬疑为主打的电影,我们绝对不能,剧透太多,这是最基础的职业道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