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凉城民俗之春节 (文/范荣)

 百年yesuo 2020-04-17
郁氏文化

—Happy New Year—

凉城民俗之春节

文/范荣

凉城县位于内蒙古口里口外交界处,是全区有名的文化名县,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作为这一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凉城民俗至今仍然未见整体性的研究和记载。为填补这一空白,本人通过大量走访和探究,总结出春节、节日、婚嫁、丧葬和艺术五篇文章,本文介绍的是春节篇。

 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最为优先和重要的当数春节了,就是当地俗语讲的过大年
 春节是我国主要以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换门神、挂年画、贴窗花、写春联,祭祖接神,吃年夜饭,守岁熬夜,是主要的活动内容。
  门神,当地民间的门神据说原来画的是神荼、郁垒二神(另一说为郁垒和钟馗),因其容貌凶悍,唐代以后,唐王李世民前半生暴戾凶残,为取江山杀人无数,他在位后,总觉得亡魂萦绕,所以他让秦尉二将看门把守,才觉得平安。故而民间索性把门神形象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的戎装像,在驱赶凶神恶鬼、除害辟邪的同时,也更加显得有亲和力。
 春联,又名对联、对子,缘起于古代的桃符,即在桃木门板上画门神或写上门神名字,后来就演变成贴对联。大约在五代时期,年画的内容多为历史故事,人物画、山水画、胖娃娃、鱼等形象,反映民众追求人丁兴旺、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清康熙年间,有皇帝赐大臣福字的习俗,后为历代清帝相沿,民间也逐渐效仿,直到今天。
年三十,夜幕降临,开始安神,传说灶王爷于除夕夜间返回下界,人们净手上香,祭祖供神,点燃爆竹,欢迎灶神回家。随后就是煮猪头猪蹄,现在再加上看春晚,戌时左右,开始吃年夜饭,主要是猪头肉和团圆子。

等到零点时刻,开始接神,一般说法是迎财神和喜神。点旺火、燃爆竹,约半个小时之后,将界神馍馍放回去供奉神祖,再从旺火中抽出一把燃着的柴禾赶快填进灶门,以示神请回。

1.


 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着手忙年了,忙年是多方面的,而准备吃穿用的则是主要的。
  首先是准备吃的。在没有机械化的年代,进入腊月,人们挨号推碾围磨,因为需要碾的东西比较集中,碾子少,一个村也就三两盘碾子,那时候的碾都是二十四小时运转。在碾房里点个小油灯,全村人轮班通宵推碾压面。一般年景的普通人家,平时省吃俭用,专等过年蒸年糕和包子还有花馍馍、摊花儿、做豆腐,至少得保证做够一个月的食物。杀猪宰羊杀鸡一般都在阴历十一月中旬就完成了,腊月后半月是烧豆腐、烧肉,做丸子,炸茶食子,打点心,烤月饼、软面饼等。基本都是本着硬穷一世不穷一时的想法,好吃的东西都要集中在正月吃,吃正月耍二月已成定俗,凉城人过年有时还有有钱没钱要有鱼的习惯,取年年有余之意。
第二是准备穿的,凉城人讲究穿戴一身新,平时就没有这个机会,等到过年才着机会换一身新衣服,出门走亲戚也体面。过去的妇女们尤为辛苦,白天忙着准备吃的,晚上还得在油灯下做衣服,一忙就是半夜,有的还通宵达旦的做衣服,怎么也得过个好年。
 再就是准备用的,年前,人们忙着制作和购置各种用具和各种生活用品。特别是过年所需,比如灯笼、电线、灯泡等。过去买红纸找人写对联,现在买成品的春联方便多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送灶王爷上天。二十四开始打扫家,这一天将全部家具搬出室外,对墙面进行粉刷,上至屋顶下至地面旮旮旯旯全部清理不留死角,家具擦得不留一点灰尘。意味着一年的尘埃和晦气全部清扫出去,开始又一年全新的生活。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春节快要到来的时候,还要对孩子们进行过年常识教育,教他们不要说脏话,不要骂人,不要随便说等不吉利的话。教他们知道过年的忌讳,如年夜里不要大声说话惊跑了神圣。煮饺子破了不能说破,要说了,包饺子包完不能说了,要说包好了,万一打碎了盘碗,要说岁岁平安等。

2.


除夕是腊月最后的一天,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这天开始过年。
 清早,家家户户第二次清扫院子,干干净净过新年。正月初一至初三忌扫地,怕把财帛扫跑了,还要储备足够的食用水,大缸小瓮都灌满,因为神灵要过年,管水的龙王也不例外。还有就是准备好三天烧火的木材或是煤炭,初一初二不能打炭砍柴,怕惊动了神灵,初三才能打炭抽水恢复正常的秩序。
等太阳略高一点的时候,就开始贴对联,大部分人春联都是除夕这一天才贴,少数的人腊月二十八就开始贴春联,因为在解放前,人们都有个共同遵守的习俗,那就是贴春联后,债主就不能再来討债,这就是早贴的来由。面缸上要贴米面如山,衣柜上要贴衣服满柜,灶台上贴抬头见喜,门外贴出门通顺,水井上贴源源不断,车上贴出入平安,牛羊圈贴六畜兴旺等美好的祈愿类春联,一片喜庆气象。
吃过午饭,家中的男人都要到祖茔上上坟,送贡品,送花,还要请祖先神灵回家过年。午后,有家谱的要祭祀家谱,没有的写牌位,然后在堂屋摆香案祭祀。先请祖先后请神圣,年年如此。
太阳一落就安神,零点再接神。初一早晨常吃饺子,在饺子里包个硬币,谁吃到就说谁一年好运。饭后开始拜年,小辈给晚辈叩头作揖,长辈给压岁钱,这时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了。压岁钱的数量从过去的几角钱涨到现在的几百元甚至更多,压岁钱是孩子们可以自由支配的,大人是不能干涉的。给自己家里长辈拜完就到本家亲戚处拜年。

3.


每到初除夕之夜,小孩子将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其实在历史上,压岁钱分两种,其中一种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关于压岁钱的由来典故: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发烧,讲呓语而不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光团坐不睡,称为守岁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来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放在枕头边。夫妻两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裂出一道光亮,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了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故而人们把这钱叫压岁钱,又因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初一的午饭也是有讲究的,大多数人家为图一年的吉利,还要进行把斋,就是吃素食,比如糖饼之类的吧,不吃荤,意思是从善不杀生。

4.


1.已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意思怕把娘家吃穷。

2.早晨忌吃稀饭。

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怕睡觉人一年被动。

4.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怕睡觉人一年得病。

5.忌吃药,怕一年吃药。

6.忌动刀子剪子,怕口舌是非。

7.忌动针线,怕针挑龙筋,生下的孩子眼小如鼠。

8.忌斧子劈木柴,怕开财

 9.忌借钱,初一借了别人的钱,一年靠外援。初一借给别人的钱,财产外流一年。

10.忌打家具,主一年不利,如果打了后,赶快说一句碎了好,碎了好,岁岁平安,也就化险为夷了。

11.白天不可午睡,怕一年懒惰。

12.忌倒污水、垃圾、扫地,怕把家中财气扫掉。

13.忌被他人自口袋套取物件,怕财外流。 

14.忌向人討债,怕两家一年倒霉。

15.忌洗衣,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二,因此这两天不要洗衣服。



5.

初二以后就开始迎喜神,请阴阳先生占卜喜神所在方位,然后拖儿带女甚至拉上家里喂养的牲口,去这个方向迎接喜神,烧香烬纸,完事后还从地里带回家一块土坷垃,算作带回元宝。迎喜神是为了祈求一年平安顺利,喜气洋洋,迎回喜神才可以出门入世。
初五叫破五,五更天起来送穷土,这里的穷土一般指的就是炕蓆底的土,灶旮旯的土,这是凉城人多年来的习惯,而且送的时间一般也就是越早越脱贫,而且倒垃圾的地点尽量离家远点为好,倒完垃圾点燃爆竹完事。这一天还得补穷窟儿,窗户纸破处补好为妙。同时忌讳用锥子和针之类的尖銳器物,怕扎开穷窟儿。过了破五,人们方可出远门。
初八为八仙日,六六大顺,八八发财,所以人们都把这个日子称为财日,不管红白事宴或什么大事都要选这个日子办,图个吉利。
初九天老爷生日,家家户户烧香烬纸,给老天爷过生日,同时九也代表久,取意天长日久,友谊长存,不管亲戚朋友都愿选这个日子交流交往。
初十十支,石头爷的生日,这一天讲究搭涝饭,将未煮熟的米捞出作供用。开山挖石的石匠等这一天都上山供奉放炮,祈求一年开山卖石安全顺这一天家家户户肯吃莜面,用莜面做十二个小臼鉢放笼内蒸熟后,根据臼鉢里蒸馏水的多少来衡量十二个月雨量的情况,水多雨多,水少雨少,说明庄户人一年盼望风调雨顺的心情。
正月初十也是老鼠娶媳妇儿的节日,这一天是不允许打耗子的。传说有一年的正月初十,耗子新女婿被猫吃了,于是耗子们组织起来到县衙门告状,说正月初十这一天耗子的利益不容侵犯,县太爷也判了猫的死刑,可正当猫垂头丧气时,得意忘形的耗子将县太爷的公案布围咬了个窟窿,县太爷看后大发雷霆。咬牙切齿的吼道猫哪去了,以后再逮住耗子给咱连毛吃了!从此以后,耗子们这唯一的吉日也保不住了。
也有人说正月十二是耗子节,但哪个正确不必考证了吧。
正月十三杨公忌日,宋代杨家将在这一天金沙滩大部分阵亡,为纪念杨家将把这一天称为杨公忌日
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日是过大年的第二高潮,所点的灯笼昼夜不息。传说在西汉元帝时期,把十五定为上元节。唐末黄巣起义,攻长安,初十黄巣化妆成老百姓混进城内刺探事发,官府追剿,黄巣在百姓家遇救,为纪念这一天,就挂起了红灯。十五日黄巣攻克长安,发号令挂红灯者免死,不挂者亡,以后一直延续至今。
所谓闹花灯历史,隋唐时期秦琼送贺礼到长安领五好汉观灯,走至大树下见一大汉卖弓,秦琼上前拉弓,拉开了一半,宇文成都将弓拉断,卖弓者不依,于是引发闹花灯

作者简介:

范荣,凉城农民。内蒙作协会会员,乌兰察布市作协会员,凉城诗词学会会员。

    1964年任麦胡图小学民办教师,1984年回乡务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