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1、四书五经里讲到:勘验一个人的境界,在独处,曾子说到:要严于慎独。《菜根谭》讲:观君子于隐微。在老师父母看不到之处自觉,方为真自觉。就像榆羚自己报课程读书,老杨自己买些老师不知道的书苦读。郁达夫有句名言对联: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这些人独处时,皆非常认真! 2、人不怕没朋友,怕独处时不读书。古人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而孔夫子读书,居则在席,行则在囊。文人书不离身,如剑客剑不离体。古人席地而坐,书本就在席边;出行的时候有囊包,书就在里面藏。老师的自行车篮子中最重要的就是书,到哪里都没有离开! 3、观君子不是在战时,而是在闲时平时。胡适讲过,看一个人精神前途,在他余闲时间,即独处。一个学子,他如果时刻以瘟疫疾恶加身来读书,自动快马加鞭不用人催,即便独处照样大精进。如同军训,太平时不忘练兵,战乱时方可用兵;独处时不忘用功,有事时方能建功! 4、古代杨震,叫“四知先生”,有官员感恩戴德送金子给他,说无人知晓,杨震不受,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故成为当世夫子!人的德行就是在独处时体现的,刀若在闲置时生锈,在急时就用不上场,人若在闲居时懈怠,就无法成才! 5、独处要成功,古书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换一种说法:如临师保,如面佛天,如对大众。用现代说法:是公众人物,在聚光灯下,在监控里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起邪念,斩断懒根。谁能将师父耳提面命的场景,延续到老师看不到的私下生活,谁就是人中龙凤,最美学徒,一等弟子!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难成”,这是《论语》上讲的。不是说《论语》不能补充与超越。“独学而无德,则鄙陋而不成”,鄙是贱,比孤更惨;难成,就是说还可以成,下一字转语,如同十万八千里。如弟子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水平高吧?夫子说: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所以老师认为,独处而学习,不如独处而乐学! 7、谁坚持独处的品质,谁就是行业王者。如同仁堂:坚持采办虽贵,必不敢减药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即使众人看不见,也绝不降低品质。静修堂,重视独处的品质,遵循“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因为顾客看不到之处,药王菩萨看得到,因此成为引领药业龙头!学子想要成功,必须品质成功;徒弟想要成才,也必须独处成才! 8、人问项羽武艺如何练出?项羽说,如面对百千万军,在独处修炼时也不忘。因此他百战只有一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人骁悍就在这里,在独处时拿出面对十万雄师的气概,故在战乱时可出入无人之地,傲视群雄! 9、陈白沙住春阳台读书,考上进士;范仲淹在寺庙断粥画济,合衣而睡,至成就宰相;朱买臣边打柴边读书;王冕边放牛边画画;文王在监狱中不忘演绎《周易》;孔夫子绝粮陈蔡,仍然不失礼仪,坚持讲学……可见,独处是一个人所有素质。独处时不够自觉,他就不够分量,粗糙对待独处之人,命运必然粗糙待之! 10、会独处的主席,闹市读书如入无人之地,战乱时写文章,肆意驰骋,不受拘束,炮火纷飞,文挽狂澜,水平反而提升,这皆是独处猛修中积下的功夫啊!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