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核气——治本以健脾疏肝,治标以化痰降...

 新用户27681511 2020-04-17
梅核气是指咽喉中自觉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并不妨碍进食,症状的轻重与情志变化有关,多见于中年妇女。

魏某,女,主诉:咽中有异物梗阻感已半年。

病史:患者咽中似有异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已半年,伴脘胁胀满,纳差嗳气,多疑善虑,神疲乏力,每因饮食不节或情志不遂而加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苔白,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

【诊断】中医诊断:梅核气(肝郁脾虚,痰气交阻)。西医诊断:癔球(咽部神经官能症)。

【治法】健脾疏肝,化痰降气。

【配伍】理气消梅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橘红,旱半夏,广木香,砂仁,厚朴,枳壳,郁金,紫苏,佛手,桔梗,甘草。

二诊:咽部异物感、脘胁胀满等症大减,脾胃得健,肝郁得舒,痰结得化,方药随症而施,上方去健脾之党参,理气之佛手,加牛蒡子、山豆根以利咽喉。

三诊:诸症消失,嘱其改服逍遥丸半个月以善后。

【按语】本病发病部位虽在咽喉,但其病机形成与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本案患者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久之肝病及脾,以致脾虚,使津液失其输布,积聚成痰,痰气互结于咽喉所致。

配伍以党参、白术、茯苓、橘红、旱半夏、桔梗健脾益气,化痰散结;木香、砂仁、厚朴、枳壳、郁金、紫苏、佛手疏肝解郁,降气除胀;甘草调和诸药。药后使脾胃得健,肝郁得疏,痰结得化,病症渐消。

复诊加牛蒡子、山豆根以利咽喉,采用整体调理与针对性用药相结合的方法,使诸症向愈。同时嘱患者平时尽量避免精神因素刺激,调理饮食,忌辛辣香燥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