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秀文理气消梅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szxlyuan 2023-06-21 发布于广东

【配方组成】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橘红10g,旱

半夏10g,广木香6g,砂仁8g,厚朴10g,枳壳10g,郁金

10g,紫苏6g,佛手12g,桔梗10g,甘草3g

【作用与功效】健脾疏肝,化痰降气.

【适应证】梅核气,咽中有异物梗阻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伴脘胁胀满,纳差嗳气,多疑善虑,神疲乏力.

【李氏临证心得】曾治魏某,女,43岁,于1987年4

月12日来诊.主诉:咽中有异物梗阻感已半年.病史:患者咽中似有异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已半年,伴脘胁胀满,纳差嗳气,多疑善虑,神疲乏力.经多方医治,病情时轻时重,每因饮食不节或情志不遂而加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脉沉细.

中医诊断:梅核气(肝郁脾虚,痰气交阻).西医诊断:

癔症(咽部神经官能症).治法:健脾疏肝,化痰降气.

处方(李氏经验方):理气消梅汤加减:党参10g,白术

10g,茯苓15g,橘红10g,早半夏10g,广木香6g,砂仁8g,厚朴10g,枳壳10g,郁金10g,紫苏6g,佛手12g,桔梗10g,甘草3g.15剂,水煎服.

二诊:咽部异物感、脘胁胀满等症大减,脾胃得健,肝郁得疏,痰结得化,方药随症而施,上方去健脾之党参,理气之佛手,加牛蒡子10g,山豆根10g,以利咽喉.15剂,水煎服.

三诊:诸症消失,嘱其改服逍遥丸半个月以善后.

【解读赏析】《金匮要略》载:"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如物梗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即今之梅核气.本病发病部位虽在咽喉,但其病机形成与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病人自觉咽部常有异物感,其状诉说不一,多表现为树叶粘贴感、虫爬感、痰堵感、球状物感,欲吐不出,欲咽不下,或上下移动或固定不动,部位多在口咽与胸骨上窝之间,咽无疼痛,空吞咽时异物感尤为明显,进食时反而消失,无饮食障碍.病好发于女性.

多有精神、情志创伤的病史.检查:鼻咽、喉咽无器质性病变,食管钡剂线检查或食管镜检查无异常,线检查茎突或颈椎正常.患者多情志不佳,忧郁面容,胸闷纳呆,咽部烧灼感等.病因主要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凝结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为情志所伤,肝失条达,则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因肝病乘脾,以致肝郁脾滞,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积聚成痰,痰气互结于咽喉而为病.由于肝气郁结,患者常精神抑郁,多虑多疑,并觉胸闷胁胀,心烦郁怒,喜太息.

李先生认为,本病在施治上不能单从气郁痰结而治,应详辨其证,审证求因,对症下药.李先生本方以党参、白术、茯苓、橘红、旱半夏、桔梗健脾益气,化痰散结;木香、砂仁、厚朴、枳壳、郁金、紫苏、佛手疏肝解郁,降气除胀;甘草调和诸药.

李先生还曾治一顽固梅核气者,脾虚肝郁,痰凝气滞:

李某,女,43岁,于2005年11月30日来诊.主诉:咽中

似有异物梗阻3年余.患者自述有慢性胃炎病史,因情志不遂,出现咽中似有异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曾服多种药物效果不住,每因情志不遂或饮食不当而致症状加重.

经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检查诊断为慢性咽炎.来诊时症见:咽中似有异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口干不欲饮,胸闷气短,腹胀纳差,身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舌边见齿痕,苔白稍腻,脉弦细.喉镜检查结果提示:慢性咽炎.血常规检查正常.

中医诊断:梅核气(脾虚肝郁,痰凝气滞).西医诊断:

慢性咽炎.治法:健脾疏肝,理气化痰,清利咽喉.

处方:理气消梅汤加减:白术10g,茯苓15g,橘红10g,

旱半夏10g,香附10g,厚朴10g,紫苏6g,砂仁8g,枳壳

10g,郁金10g,牛蒡子10g,桔梗10g,山豆根10g,射干

10g,甘草3g,生姜3片.15剂,水煎服.医嘱:忌食生冷、辛辣之品,调畅情志.

二诊:2005年12月15日.咽中似有异物梗阻,吐之不

出,咽之不下,口干不欲饮,胸闷气短等症状大减,表明脾运回复,肝气趋于条达,津液渐以正化,故病情好转.仍感腹胀、纳差、身倦乏力,是患者脾虚日久,非一时之功可使脾胃功能强健.上方加焦三仙各12g,以消食和胃.15剂,水煎服.

三诊时咽中似有异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口干不欲饮、胸闷气短、腹胀等症状消失,纳食、体力基本正常,面色红润,体重较前增加1kg.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李先生认为,本病为虚实夹杂之证,痰凝气滞为病之标,脾虚肝郁为病之本.常因肝失条达,气机郁结,痰湿内生,痰与气相互搏结,在半夏厚朴汤基础上加减变化,自拟理气消梅汤,旨在健脾疏肝,理气化痰,清利咽喉.但方中清利咽喉之品多为苦寒清热之性,临证体会如不配合这类药物,咽中异物感症状不能迅速消失,但过用则易损伤脾胃,故在治疗中要时刻固护脾胃之气,标本兼顾,待咽喉部症状消失后,即去牛蒡子、山豆根、射干等苦寒清热类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