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识与行为在养生中的地位概论*星星论道

 健康讲坛 2020-04-17

【黄帝内经】说: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又说:肺藏气,气舍魄。意思是说,肝藏血,而魂是依附于血的;肺主气,而魄是寄附于气的。这就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魂和魄的属性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以前,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但是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大都停留在心灵鸡汤的层面上,本文将深入探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意识与行为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养生之道中的地位和作用。

       按照黑格尔哲学,人的意识包含精神、思维两部分,精神是意识的一部分,精神又包含人的情感、意志等心理状态。精神是人的生命体征的直接反映。

       物质为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例如空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铁和铜、铝,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塑料等等,都是物质。世界上,我们周围所有的存在都是物质。人体本身也是物质。除这些实物之外,光、电磁场等也是物质,它们是以场的形式出现的物质。物质的种类形态万千,物质的性质多种多样。气体状态的物质,液体状态的物质或固体状态的物质;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与合金;无机物和有机物;天然存在的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物质;无生命的物质与生命物质以及实体物质和场物质等等。物质的种类虽多,但它们有其特性,那就是能够被观测或被理论预言,以及都具有质量和能量。拥有不同化学式是不同的物质,拥有同一种化学式而结构不同也是不同的物质。

       西方哲学对于精神和物质的解释太啰嗦,太拗口。要我说,精神和意识就是一种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而物质呢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感受的到的一切实体。

       【黄帝内经】讲:男女交媾,两精结合而成的生机叫做神;随从神气往来的精神活动叫做魂;依附于精气出入的本能反应叫做魄;脱离母体后,担任认识和分析外来刺激,主宰生命活动的,叫做心;心感知事物后,有了初步的概念而没有形成系统定论的,叫做意;在保存意念的基础上,对事物有了较为明晰的概念的,叫做志;对已经形成的概念进行反复推敲、随时进行调整和改变的过程,叫做思;对事物反复思考、仔细推敲的,叫做虑;经全面分析综合,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的,叫做智。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笼统的把内心的活动都看作是精神活动或者意识活动。这样做可以使我们更加方便的讨论精神与物质、意识与行为的关系,进而清晰在养生之道中它们的作用,以及如何把这些转换做的得心应手,如行云流水。

       我们总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的确如此。任何理论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诞生的,又反过来经受实践的考验。我们就从身边的现象入手吧。

       人在悲伤、痛苦的时候会流眼泪,也会在极度高兴时流眼泪,所谓的喜极而泣。人的情绪如悲伤、痛苦、兴奋等等就是我们讲的精神,或者说意识,这些情绪本身我们是看不到摸不着听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人的外在如眼泪、动作、语言等等做出正确的判断,会认定此人是处在什么状态。

       一个人疯了,肯定是其内心世界发生了混乱,思维意识也会紊乱,我们并不能看到其内心的意识变化,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言谈举止很容易判断他疯了,比如,语无伦次,胡言乱语,比如行为怪异,办事没有目的等等。

       我们都知道一句俗语,叫做酒后吐真言。当一个人醉酒以后,我们可以通过其酒后的表现洞察其平时的内心世界。如果一个人醉酒后骂街打架,寻衅滋事,我们可以判断出其人在平时的修为是极差的,内心是丑陋的。当一个人醉酒后豪气冲天,说明这个人平时是有抱负的,不管这抱负是不是夸大其词,终究还是有理想的,只是无处施展,不得志,所以才会酒后狂言。李白斗酒诗百篇,同样是醉酒,李白醉酒后却诗兴大发,写出了许多平时不见的浪漫主义诗句,通过李白的诗,我们可以洞察他的内心活动,也就是思维意识。同样,王羲之醉酒后写下了著名的兰亭序,只有醉酒后,他才可以写出那么多肆意妄为的不一般的【之】,我们可以通过其字看出其平时的用功以及个人的修为。寻衅滋事,豪言壮语,诗词,书法等等,这些都是属于物质,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正是通过物质的表现、存在我们看到了人们的内心,看到了原本虚无缥缈的意识。

       意识相对于中医所说的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时时刻刻,无处不在。而物质就是我们的躯体,我们的骨骼,我们的筋腱,我们的血肉。我们搞清楚意识与行为的关系,不是像那些无聊的哲学家一样卖弄学问,故弄玄虚。我们要做的是利用意识与行为的关系,更好的用好我们的意识,用这些意识完美的统帅我们的行为,让我们的身心达到完美的统一,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当一个人气急了,可能会抽搐,会抽筋。为什么会这样?肝又与我们的情绪有什么关系,又会产生身体的什么变化?

       黄帝内经讲:肝主情志。情志是什么?情志就是精神的范畴,既包括七情六欲,又包括思维意识。一个人生气了、郁闷了就会肝气不舒,肝郁气滞。一个人暴怒了,就会肝风内动。具体的肝主情志的内容涉及到许多中医的理论,我们这里就不做详细讨论了,对于大众来说现学中医意义不大。我们只需要知道肝主情志这个词,以及肝主筋这个连带关系就足够了。

       我们通过肝主情志和肝主筋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意识和行为的关系,亦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情志属于精神、属于意识,而筋则属于物质,筋产生的动作就是行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连接精神和物质的纽带就是肝。所以解析清楚肝的特点以及与精神和物质的连接关系就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重点。

       虽然中医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悲伤肺的说法,但是多是事件引起情绪的变化,而不会在短期与我们的血肉发生关系,只有肝的情绪变化会与我们的血肉产生明显的关系,并且所有上述的情绪也都会存于肝脏。所以肝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吃过药,许多人在吃药时好像嗓子眼突然变小了,很小的药片怎么也咽不下去。那么是嗓子眼变小了吗?恭喜你!答对了,就是变小了。为什么会在吃药时嗓子眼变小呢?是因为精神的因素,是因为你怕吃药,你讨厌吃药,所以嗓子眼才会突然变小。讨厌是什么?怕又是什么东东?就是我们的意识,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吃药是什么?吃药就是物质,是行为。看看,意识和动作是不是真的挂上钩了呢?这绝对不是哲学,就是实实在在的意识与行为的关系!当我们遇到我们喜欢吃的红烧肉,葱烧海参,大闸蟹会怎么样?我们会胃口大开,我们会狮子大张口,我们会狼吞虎咽,这时候,你可能不会想到,你的嗓子眼真的变大了,变宽了。为什么?当你遇到喜欢吃的美食,就不会再紧张、再讨厌,你的情绪是热情的,心态是放松的,所以即便是一整块的红烧肉进到了嘴里,你也会毫不费劲的一口吞下。

       最近一直热播的电视剧【父母爱情】,人们在网上热搜的一个话题就是老丁是怎么死的,什么时间死的,多少集死的。导演故意省略了这一段情节,而是通过他人之嘴简单的一带而过。老丁是因为心梗死的,是在大便时死的,这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我要重点说明的是,老丁死后,老姜,也就是剧中的主人公姜司令从此落下了一个病根,就是便秘。本来正常的一个人为什么会因为老战友的便秘而死而受到了感染呢?这就是精神变物质。由于精神的恐慌,造成了心理压力,最终导致了自己的便秘。心理压力是什么?恐慌是什么?不就是意识嘛。而便秘就是物质,就是行为。

       精神可以变物质,反过来,物质也可以变精神。气味是一种由嗅觉感知而得到的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体。因为我们闻得见,所以,气味仍然划归物质一类。引起嗅觉的气味刺激主要是具有挥发性、可溶性的有机物质。其分为六种基本气味:花香、果香、香料香、松脂香、焦臭、恶臭。香与臭都属于人们的主观评价,香味使人感觉舒适,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气味有着不同的感受,就会有不同的评价,甚至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绪时对同一种气味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不同的气味可能会引起生理上的不同变化,比如茉莉花可以刺激大脑、可以通窍;青草的气味具有一定的滋补功效;天竺花香有镇定安神、助眠的作用;白菊花、艾草、银花花香具有降血压的功效;桂花的香气可以缓解抑郁等等。花香的气味可以影响和改变我们的情绪和思维模式以及我们的意识,这就是物质变精神。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意识又会促使我们做出相应的举动、做出相应的表情、发出相应的声响和语言,这便是精神又变成了物质。

       也就是说,我们用了很多的篇幅就是为了说明,精神虽然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去理解它、认证它。意识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是它确实存在,我们可以通过行为来验证它。并且我们可以试图找到两者之间的纽带,进而实现它们之间的有序转换,为养生之道搭建起更高层次的平台。


      

       【黄帝内经】讲:肝藏血,血舍魂。也就是说魂住在肝里面的。魂就是灵魂,它主宰了我们的感知、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意志、我们的思考、我们的心理活动。肝主情志,同时,肝主筋,所以肝一头连接着精神一头连接着物质,或者说一头连接着意识,另一头连接着行为。我们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依赖什么完成呢?人们都会说肌肉。也对也不对,虽然动作和行为是靠肌肉的抻拉来完成,但是肌肉自身是不会主动伸缩的,它是由大脑发出指令,通过中枢神经,再经肌肉的外围神经连接的,神经电流到达后使肌肉细胞外膜上的通道打开,使钙离子进入细胞触发收缩机制。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连接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筋、筋膜,坚韧刚劲,对骨节肌肉等运动组织有约束和保护作用。筋膜覆盖于肌肉的表面,肌肉收缩时,筋膜不仅参与位移活动,同时参与肌肉收缩的张力活动,这样才能充分保障肌肉收缩的正常功能。

       中医对于筋膜的解读:肝主筋。肝血不足、肝风内动均可引起筋膜的病变。肝主全身的筋膜,筋依赖感的精血滋养才可以活动有力。【素问】:肝者,其充在筋。肝不养筋,则动作迟缓,活动不灵。肝阴不足可致筋瘘不用;肝风内动则可出现拘挛抽筋。

        通过上面的繁琐的知识介绍,我们可以归纳一下筋膜的作用以及与肝的关系:首先,肌肉的活动是靠中枢神经给出的指令工作的,而所有的肌肉都覆盖着一层筋膜以及连接着筋腱,而筋膜和筋腱不但保护着骨骼和肌肉,更重要的是,筋膜参与了肌肉的活动,并且制约着肌肉的活动。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意志之外【意志就是我们的大脑发出的动作指令】,还有一个神秘组织控制着我们的活动,这就是筋膜。其次,筋腱和筋膜是由肝主导的,而肝是受我们的情绪和意识控制的。那么我们由此推理,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意识是可以左右我们的行为、动作的。

       为了佐证这一理论,我们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在北方冬天,一到下雪,地面光滑,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两个女性,骑自行车相向而行,光注意地面了,猛然抬头,发现要撞了,于是,嘴里喊叫着,心里也想着刹闸,但是却眼睁睁的撞在了一起。按照大脑控制学说,这些人在发现要撞车的时候,一定会发出刹车的指令,一定会用手捏闸来完成相应的动作,可是呢,虽然嘴上已经不停地念叨着指令的内容,执行者也就是手并没有采取一致的动作,以致造成了撞车的发生。

       我们不要怀疑这些人大脑中没有发出过刹车的指令,也不要怀疑她们的中枢神经出了问题,因为她们是正常人。唯一可以影响并改变指令的因素就是筋或者筋膜。而筋膜的动作是情绪通过肝来完成的。一般来说这些容易撞车的女性胆子都小,一旦遇到惊吓,精神就会紧张,这种紧张情绪会导致筋膜的收缩。思想,一块被筋膜紧紧裹住的肌肉还可能自由伸缩吗?肯定不会!即使大脑中预测到了危险即将发生,即使大脑不断地发出刹车指令,怎奈肌肉被封死了,动弹不得。这就是筋膜干扰中枢神经的典型案例。

       过去在农村黑灯瞎火,一个人走夜路,胆小的人,信迷信的人会遇到鬼撞墙的怪异事情。多数的解释是:由于左右腿的力量不均造成的。一般有个力量大的腿,所以每一步的方向都会稍稍偏移一个角度,尤其是陌生的地方没有一个合适的参照物,很难发觉这些偏移,这就导致了走来走去慢慢的走成了一个闭合的圈子。那我们不禁要问?为社么白天不会发生鬼撞墙的现象呢?除了客观的因素,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一个人产生了恐惧心理,如果这个人再信迷信、信鬼魂,这种恐惧感就会被成倍地放大。正是由于恐惧使得筋膜紧缩,两条腿上的筋膜紧缩的程度不可能一致,所以造成了两条腿的力量不均,于是就会在原地画圈了。我们会在影视剧里或者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个人极度紧张恐惧,想跑却怎么也迈不开腿的现象,不要笑话他们,他们确实想跑,也发出了跑的指令,只是两条腿不听使唤罢了。这就是筋膜的奇异作用。当我们把这种怪异现象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我们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提醒我们千万不要信迷信、信鬼魂,因为你一旦信了可能'鬼魂’真的就找上你了。所以,你不信鬼,鬼就怕你。你不信神,你就是神。我一直强调,打好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个牢固的根基是养生之道的必要基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会慢慢显现的。

        还有一些极端的例子,比如吓破胆或者被吓死,都是因为一个人的极度恐惧造成的。试想,我们所有的日常活动都是由筋或筋膜控制的。肝主筋,同时,肝主情志,所以当人受到这种极度的恐惧刺激时,一定会通过肝对筋膜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的结果就是筋膜的痉挛。如果是包裹心脏的筋膜产生了无规律的剧烈的痉挛,那么心脏的有规律的波动就会被打乱。恰好此人有各种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剧烈的筋膜痉挛就会诱发心梗、心脏出血或者脑梗、脑出血,那么这个人基本上就死定了,这就是我对吓破胆以及惊吓致死的全新解释。人不仅可以被突然吓死,还可以逐渐受到恐吓心理上无法承受而死亡。

       为了更深的理解养生的内涵,我们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意志、意识和潜意识的基本原理。

       意志与意识很容易混淆,意识是思想上的活动,表示一个人对于事情的清醒能力的程度。而意志则是人们行为上的执行力。

       影响我们生命和思想的不仅仅是意识,更大程度上是我们的潜意识,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有一个过滤器,上面是意识,下面是潜意识。

       我不是哲学家,也不喜欢哲学这个抽象的名词。比如,我更倾向于把潜意识看做人们的本能,或者说平时一个人的修为、习惯等在身体内留下的痕迹。

       我们的意志方向与意识的方向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样。比如,在前面我举的例子中,一个女人骑车,眼看要撞车了,她的意志一定是要刹车,要避免撞车。但是结果呢?她并没有完成刹车的动作,还是摔倒了。这是因为,她受到了惊吓,感到了恐惧,这时候她的意识完全被恐惧所占有,这种情绪使得她的筋膜收紧,完全屏蔽了意志,屏蔽了大脑发出的用手捏闸的刹车指令。如果这个人平时动作敏捷、反应快,即使受到了惊吓,感到了恐惧,也有可能在撞车前的一瞬间捏闸刹车,或者突然改变方向,或者突然跳车自保,那么这些不用意识、不用思考而产生的动作,就是依靠其大脑深处的潜意识完成的。如果她没有受到惊吓,没有恐惧感,那么她的意识与意志就是一致的,也会很好的完成中枢神经下达的刹车指令。

       我们通过上面的例子说明了意志、意识与潜意识的作用、属性和关系。

       同样,我们前面举的吃药的例子。当一个人吃药时,他的意志也就是中枢神经下达的指令,肯定是用手往嘴里放药,然后喝水,将药片吞下等一系列动作来完成吃药的指令,但是呢,药很苦这种潜意识,使得这个人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收紧了咽喉的筋膜,也就是嗓子眼突然变细了,变窄了。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你越是想尽快吞咽药片,那药片就好像粘在嘴里似的,怎么也下不去。在整个吃药过程中,意识与意志的方向是一致的,而潜意识则是与意识和意志的方向相反的。

        前面讲过,当一个人遇到危险时,比如,被野兽追赶,被敌人追杀,一些人的意志一定是要逃跑的,但是由于受到极度的恐吓,使得其两条腿不听使唤,也就是没有执行逃跑的指令,而是待在原地,被吓瘫了。这时候,此人的意识与意志是相反的,而潜意识没有启动。但是如果此人训练有素,反应灵敏,很可能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出现另一种情况。那就是,他的意识、潜意识与意志方向一致,他会本能的速跑以逃避追捕。如果此时,他的意识、潜意识与意志不但方向一致,并且其变化的【也就是伸缩的】频率也是一致,那么会怎么样?没错,是产生了共振现象。

        共振是物理学的应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条件下,比其它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以产生很大的振动,因为系统储存了动能。当阻力很小时,共振频率大约与系统的自然频率或称固有频率相等,后者是自由振荡时的频率。自然中有很多共振的现象,如乐器的音响共振、动物耳中基底膜的共振,电路的共振等等。在我们讨论的问题中,也会产生共振,属于生物范畴的共振,在产生这种共振时,人们会爆发超乎我们想象的能量,有人把这成为超常发挥。

        我们养生就是要搞清楚超常发挥的机理,为自身的健康服务。

         超常发挥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意识、潜意识、意志三位一体的产物,它将我们的体内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做到了最大化。它会使人越过正常人不可逾越的高度,跨越正常人不可跨越的长度,跑出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许多正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

        这种共振,这样的超常发挥,不单单体现在我们的肢体动作、我们的体能。其还可以体现在精神方面,在技能方面,在艺术方面等等诸多领域。比如,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比如王羲之的醉书【兰亭序】,比如武松的醉拳。

        除此之外,这种共振还有可能激活我们的第六感官。第六感官分别是:直觉,内感觉、磁感觉,预感,心灵感应信息素感觉。前六个感觉都没有具体的接收器与之对应,只有最后一个人体信息素已被科学界确认无异,接受人体信息素并把它带着的信号传递到人脑的器官--犁鼻器也已找到,人人都有。有人根据这个感觉的特征提出是否可以把它叫做类嗅觉或者情觉,因为它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感情、情绪。我这样推理不是没有根据的。自然中,许多动物都是具备上述的感觉功能的。比如,双髻鲨、大白鲨等一些猎手,不但拥有一般视力,还可以探测附近的微弱的电场变化,进而将隐藏在沙子下面的猎物捕获。许多候鸟、尤其是鸽子,具有特殊的定位系统,可以迁徙数千公里而不会迷失方向。非洲的角马,每年都要进行大迁徙,它们清楚地知道远方的哪个地方长出了青草。非洲野象可以找到百十公里以外的水源,凭的是它们的特异功能。就连最小的动物蜜蜂、蚂蚁等也会具备我们人类不曾有的感官。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人类也是众多动物中的一员,我猜想,我们人类的祖先也会具备现在动物身上的一些特异,即便是现在,我们的基因图谱里仍然会存有一部分这样的基因。之所以我们的许多本能方面的特质消失殆尽,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发展壮大不是靠体力和本能,而是靠脑力,靠聪明才智。古语说得好:用进废退。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我们的大脑已经发展到无与伦比的发达程度,而且还有加速上升的空间,我们的本能自然也就偏于一隅了,长期不用,退化了,消失了。但是只要我们的基因里有这样的影子,我们就仍然有可能调用它们,虽然很难,但是有这种可能。这也是养生之道的终极目标,发掘自身大脑和体能潜在的功能,也就是本能,使它们有序超常发挥,处理我们靠意识和意志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用意识、潜意识帮助我们治疗疾病、获得健康、预防疾病、长命百岁就是最直接的眼前利益。

        比如,前两年,我在长牙,长智齿。成年人长牙不同于儿童,几十年的组织结构已经非常牢固,突然间从肉里面钻出个新牙,打破了原有的结构秩序,肯定是经常疼痛的。夏天晚饭后,去公园散步,牙痛突然发作,这时候你有什么意志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怎么办?去看打扑克,打升级,用不了一会儿,早就忘了牙痛这回事了,早就好了。这是什么,俗称转移注意力,其实就属于意识的转移,【天龙八部】说的斗转星移。这里面与意志无关。非要拉上意志的话,就是让自己走到桌子旁边看打扑克,这时候潜意识也没有用的,帮不上忙,因为不够激活潜意识的条件。

        其实,五行相克相生就是转移注意力的灵魂。注意力、意识、我们的七情六欲都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五行相克相生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注意力、七情六欲而改变对我们不利的结果。比如以前我们在课本里读过得得【儒林外史】的重要篇章--范进中举。范进由于屡屡考试不中,突然得中,乐极生悲,痰迷心窍,变得疯疯癫癫。幸好邻居懂得相克相生的简单道理,让人找范进的老丈人,打了范进一巴掌,范进登时就好了。这在五行里,就是利用了恐【肾】克喜【心】的道理,你看,既不用打针吃药,也不用输液抢救,只需一个嘴巴子就轻易搞定了范进的疯癫,神奇吧?!我在以前的文章对这方面多有论述,举了不少的例子,感兴趣的可以去翻翻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们从精神的讨论回到具体的健康和养生上来。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身体都会出现结节,健康的人偶尔出现,很快便会消失。不健康的人的结节可能会伴随一辈子,轻的会生病,重的会要命。比如,肩甲有结节,会感觉到疼痛,会抬不起胳膊来,会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和人的情绪。小腿的结节会导致静脉曲张。大肠的结节会导致便秘甚至肠子坏死。内脏的结节甚至会导致癌症的发生。我在以前的文章解析了癌症的发病机理,明确地指出,癌症的主要原因就是情绪,是一个人的七情六欲,次要的原因则是生活规律,导火索则是整体的免疫力的下降。而情绪属于意识、属于精神层面,它能影响身体、也就是物质是需要媒介的。他们之间的联系媒介就是结节。结节是什么?结节就是筋膜和筋在一定条件下的紧张,造成了痉挛。健康的人通过养心、通过锻炼会使痉挛很快散开;而不健康的人这样的痉挛会持续存在,持续存在的痉挛会导致气血不通,气血不通就会进一步恶化,造成局部细胞的恶性增生,形成了恶性肿瘤。所以,治疗癌症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散结。当然,如果一个人已经患了癌症,那么就需要药物的治疗了,包括有散结作用的中草药,如半夏具有燥湿化痰、散结消痞的功效。白附子可以解毒、散结。芥子可以散结、通络、止痛。天南星可以散结消肿。皂荚可以祛痰、散结、消肿。瓜蒌可以宽胸、散结。海带、海藻、昆布可以软坚散结之功效。

        意识不一定都是好事。就在今天早上,我在看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如图【2020年4月17日早7点】

        说的是,有人发现在湖的中央有一个人漂着,一动不动。于是报了警,待警察赶来发现此人没死,于是用救生圈将人救出。经询问,此人昨晚喝醉了酒,一跟头就摔到湖里了,身上穿着防寒服,有一定的浮力,等到醒来后发现了窘境,其人不会水但是还很聪明,既然这样不动就可以淹不死,那么索性仍然这样躺着,等待救援。此人之所以不会水还没有被淹死就是因为喝醉了,丧失了意识,没有了恐惧心理,才可以安然无恙。如果是一个清醒的人不会水不慎掉到湖里,如果没人救,可能他就没命了。所以我说,意识并不一定都是好事。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一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一般人很少具备极高的修养素质可以做到处变不惊,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难得糊涂也只是人们自嘲的心灵鸡汤罢了。养生之道就是要通过一生的努力,修养自身,做到心静如水。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修养与心静【酒鬼是无意识的心静】不单单是思想境界的内涵,还是我们健康的法宝,在危急时刻甚至可以救命的。

        我们上面通过许许多多的例子,以及理论上的讨论。再次强调,不是为了哲学的术语讨论,心灵鸡汤的传递。而是在养生之道的基础上搞清楚精神与物质、意识与行为的关系,探讨具体的执行者意志、意识、潜意识的定位、性质、相互关系,更重要的是它们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是如何与物质、与我们的身体、我们的五脏六腑、与我们的行为的关系。通过这些讨论,会使我们明确养生之道的目的、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以及前进的路线。我们都知道,三点成一线,养生之道亦是如此,当目的、路线和行进的方式方法确定后,养生之道就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的世外桃源。

        在唯心主义的佛学里,核心的内容就是空和色,其实就是精神与物质;而在唯物主义的老子的【道德经】中,其核心内容则是虚与实,同样,虚属于精神,而实代表了物质。但是,他们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找不到沟通的桥梁,也就是脱离了实际而空空的在那里冥思苦想试图找到成功的钥匙。其实这把钥匙就在我们每个人手中,这就是大俗,就是生活,就是酸甜苦辣咸,就是五颜六色,就是活色天香,就是佳肴美酒,就是我们周围的一切。没有了俗的大雅就是空中楼阁,就是海市蜃楼;而没有大雅的俗,则会永远是井底之蛙,永远是黔之驴。只有大俗大雅、先俗而后雅,才有可能登上养生之道的最高殿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