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6 当代大学生为何缺乏质疑精神

 虾响者 2020-04-17

郭立场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近日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调查数据表明,985工程院校学生在课上提问或参与讨论题项上,有超过20%的中国大学生选择从未,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只有3%;只有10%的中国学生选择经常提问很经常提问,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约为63%

科学精神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怀疑,有怀疑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才能推动科学乃至社会的进步。报告称中国两成大学生从不提问,美国大学生仅3%,足见中国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匮乏及质疑能力的丧失,以及中国教育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中国的教育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者,热衷于填鸭式教学,不会提问正成为中国大学生的短板。杨振宁教授在谈及中国留学生与外国留学生的区别时,曾指出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留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这与我们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有很大关系。

由此足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塑造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密不可分,自由宽松的氛围可以促使大学生智慧的开发。这就要求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真正民主、平等的关系,需要教师真正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协商,共同探讨问题,营造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和谐氛围,使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要做到这些,需要高校汲取美国教育的长处,切实转变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建人才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为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氛围,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