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故事:缂丝陀罗尼经被,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得以拍出1.3亿

 蓝色天空309 2020-04-17

1795年,大清朝的乾隆皇帝去世,葬礼无比隆重,陪葬品也品目繁多,其中就有一条缂丝陀罗尼经被。这条缂丝陀罗尼经被,长2米,宽1.38米,面积大约3平方米,在《清会典·葬礼》中有明确记载,“织金梵字陀罗尼黄缎袭,绣九龙黄缎袭各一。内衬织金五色梵字陀罗尼缎五,各色织金龙彩缎八,凡十有三层。”

历史故事:缂丝陀罗尼经被,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得以拍出1.3亿

要造就这样一件“缂丝极品”,是不简单的,一位熟练技师,用藏羚羊绒、香樟绒、金线等材料,采用双面缂丝织就,得耗时好几年的时间。据专家估算,如果按照每天工作八小时计算,一个人至少得2208天才能完成。故此有了“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足见其珍贵无比。

如此珍贵的陪葬品,本来要跟着皇帝老儿在地底下永远埋没的。但是,到了民国时期,事情出了转机。有个叫做孙殿英的军阀,手里缺钱,打起了清东陵的主意。曹操缺军费,派“摸金校尉”暗中行动,偷偷摸摸地干活。孙殿英够牛气,不需要“摸金校尉”,直接开炸。当然,他也害怕舆论,就假借军演之名,行盗墓之实。

1928年夏天,孙殿英派士兵炸开了慈禧的定东陵,疯狂地抢劫。可是,他觉得东西太少,又打起了乾隆裕陵的主意,令士兵炸开了地宫的石门,将墓室的财物洗劫一空,整整装了几十辆大马车。

历史故事:缂丝陀罗尼经被,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得以拍出1.3亿

但是,孙殿英绝对是一个大老粗,眼里只有金银珠宝和古玩,却错过了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比如,乾隆墓中大量的字画,被他忽视了。或许,他知道乾隆非常喜欢这些名家字画,留着给这位皇帝老儿在地底下解闷。当然,盖在慈禧和乾隆尸身上的两条缂丝陀罗尼经被,也被这些穿着军装的强盗忽视了。

尽管孙殿英找了借口,盗墓的事实终究还是暴露了。末代皇帝溥仪得到消息,于悲愤之余,派人前去查看,整理墓室,安抚地下亡魂。此时的清皇室,早已经没有威望了,这些派去查看的人,趁机把剩余的宝贝截留了,带回家中。乾隆的这条缂丝陀罗尼经被,就此流落民间。

时间过得飞快,时间转眼到了2005年,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这条缂丝陀罗尼经被出现在拍卖会上。那时标价8万元,标牌上写着“清末黄缎子袈裟”。这件绝世珍宝,在当时竟然无人识货。

历史故事:缂丝陀罗尼经被,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得以拍出1.3亿

这时,一位姓秦的先生看到了这件拍品,他其实也不识货,不过他喜欢收藏,当时觉得这件袈裟比较怪异,真正的袈裟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布片缝制而成的,这件袈裟却是用一整块黄缎子制成的,而且袈裟表面花纹精美,里层暗纹精致,隐约间还能看见字符。直觉告诉他,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袈裟,当即以9万元买下来了。

回到家后,秦先生迫不及待地把袈裟拆开一条口子,想确定里面是什么东西。一件布满梵文密咒的经被,出现在眼前。就此,这条缂丝陀罗尼经被得以面世。为此,秦先生还特意找到乾隆皇帝的第六世孙“爱新觉罗.毓从”,经过他辨认,确定是乾隆皇帝的缂丝陀罗尼经被。后来,经过专家们详细考证,也证实为乾隆皇帝的遗物。

秦先生无意间,捡了个“大漏”,价值连城。

缂丝陀罗尼经被,被民间称为“往生被”,死者入棺时,覆盖在遗体上,上面绣着梵文的诸佛菩萨真言密咒,可以让死者快速超脱,往生极乐世界。

历史故事:缂丝陀罗尼经被,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得以拍出1.3亿

大约三年后,也就是2008年,北京华都饭店,举行了新年第一次拍卖会,来了好多收藏家。不过,他们都是冲着那条缂丝陀罗尼经被来的。最后,经过11轮的激烈竞价,最终以7205万元成交。

对于这个价格,秦先生并不满意,认为还有不少的上升空间。

五年后的2013年,这条乾隆的缂丝陀罗尼经被,再次现身拍卖会现场,最终以1.3亿的天价成交,轰动一时。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到侵权,联系秒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