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5年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破袈裟”流拍 就在撤场时,一名男

 唯我英才 2022-08-24 发布于河北
2005年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破袈裟”流拍。就在撤场时,一名男子无意间瞥了袈裟一眼,顿时瞪大了眼睛,之后他凑了9万块钱买下这件“破袈裟”,一转手,卖了6550万。几年后,这件袈裟又拍出了1.3亿的天价。

这名男子姓秦,是一位古董收藏爱好者,2005年的这天,他参加了位于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会上其他收藏品相继拍出,但是有一件标注为“黄缎袈裟”的收藏品因无人问津流拍。

袈裟撤场时,秦先生无意间扫了袈裟一眼,顿时发现了什么瞪大了眼睛,等拍卖会结束,他找朋友凑了9万块钱,找到拍卖方,私下买下了这件袈裟。

秦先生看到了什么让他决定买下袈裟呢?

原来,他当时看到在灯光的映照下,袈裟里面透出了金色的纹路,好像这件袈裟里面还有一层。他判断这件袈裟绝非凡品,于是当机立断决定要拿下它。

买到袈裟后,秦先生立即将这件袈裟用剪刀拆开,果然,里面还有一层,并且外面的那层黄缎只是一层伪装,真正有价值的,其实是里面这层。

里面这层是一件金色的丝织品,展开来比人高,被面上织有众多佛经、佛像、佛塔、花纹等装饰,看上去即神秘,又威严。

一看到这些,秦先生就知道这件物品不简单,于是,他找到了一位专家,想让他看看这到底是什么。

可没想到,专家看完后却摇摇头,说:这是一件“裹尸布”,是死者入硷时在棺中覆盖遗体的织物,很晦气的。

秦先生原以为这次看走眼了,没想到随即这位专家提议:“要不你把它卖给我吧!”

听了这话,秦先生顿时起了疑心,在拒绝这位专家的建议后,多方打听找到了故宫博物馆的鉴定专家,这才得知了这件物品的来历与价值。

原来,这件物品是“缂丝陀罗尼经被”,俗称“往生被”,它确实是死者入硷时在棺中覆盖遗体的织物,只不过,它是皇家御用的东西。

据悉,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是1790年,乾隆皇帝过80大寿时,当时的西藏活佛进献给乾隆皇帝的寿礼。

《文献通考续编》上记载,陀罗经被视为佛教密宗圣品。

整个经被所织梵字2135个、汉字498个,高2米、宽1.38米,面积接近3平方米,是完全参照乾隆1.8米的身高量身订做的。经被中还特意标明了“左脚掌”和“右脚掌”、“左肩”和“右肩”的位置,免得乾隆用时找错方向。

而且,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是用藏羚羊绒、香樟绒、金线等,采用双面缂丝织就而成,藏羚羊绒只取尾部的一撮毛,因此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算得上无比珍贵,其价值更是可以与等量的黄金媲美。因此,专家们也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除了它的意义和用料外,它的工艺也十分有价值,因为这件经被的工艺十分复杂,耗时也很长,如果是一个技艺精湛的人来完成,也需要几年的时间。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确定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的价值,这件经被也觉得算得上国宝。

而专家们之所以确定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是乾隆皇帝的,不是因为它的价值,而是因为有确确实实的史料记载。

《清会典·葬礼》中曾记录:“织金梵字陀罗尼黄缎袭,绣九龙黄缎袭各一。内衬织金五色梵字陀罗尼缎五,各色织金龙彩缎八,凡十有三层”。

“缂丝陀罗尼经被”是皇家御用之物,因此每一件经被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件经被属于乾隆帝的私人订制,也被记载在了《清会典·葬礼》。

那么这件乾隆专属的物品,本应随着乾隆下葬,它又是怎么流落到民间的呢?

据传:当年孙殿英盗墓时,他们一行人抢走了墓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只有这件“乾隆遮布”,被不识货的孙殿英随意丢弃,后来人进去清理的时候,捡到了这件东西,悄悄带了出去,这件宝物这才保存了下来。

不过对于这种说法,亲身参加乾隆裕陵地宫清理工作的学者徐广源,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了质疑,因为孙殿英盗墓后,整个裕陵都严重积水,而且地宫里还有大量石灰。

像是“缂丝陀罗尼经被”这样的珍品,如果真是被孙殿英在裕陵里随手扔掉,那可能泡都泡烂了,很难像现在一样保存完整。

最终,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怎么流传下来的还是无从得知,但是,可以确定秦先生后来将“缂丝陀罗尼经被”转手后,卖出了6650万元,

几年后,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再次转手,这次被拍出了1.3亿的天价。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会典》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