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hse_hzh 2021-06-14

2005年,收藏爱好者秦先生,去北京参加了一场拍卖会,花了9万元买了一件无人问津的“清末黄缎子袈裟”没想到,5年后,这件“袈裟”竟然拍出了1.3亿的天价!这究竟是一件怎样逆天的文物,竟被一个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捡漏了呢?

其实值钱的不是那件袈裟,而是缝在袈裟里的一件被子,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被子,而是皇家丧葬时使用的缂丝陀罗尼经被,俗称“往生被”,而这张价值连城的被子,后来经证实,正是乾隆帝的随葬品。当年孙殿英盗乾隆墓时不识货,就直接把这张“裹尸布”丢在了一旁。

在陵寝被洗劫一空后,清朝的一些遗老来收拾残局。有一个老者发现了这张经被,认出了正是当年乾隆80大寿时,西藏活佛送的寿礼。

老者就偷偷将这张被子藏在自己的内衣里,带了出去,回家后又用一件黄锻子袈裟将它缝起来,没有人知道这里面其实是一张经被。

后来,这位老人过世了,也没有跟他的后人交待这件“袈裟”的来历。他的后人因为生活窘迫,就将这件袈裟卖出去,后来几经转手,便来到了2005年的那场拍卖会上。

那次的拍卖会上很多文物随着拍卖锤一起一落,都名花有主了,只有这件标价8万元的“破袈裟”无人问津,最后流拍。

当时,收藏爱好者秦先生透过光线,看到袈裟里面似乎有一些金光闪闪的文字和花纹。

第二天,他就找到了拍卖会的主办方,希望可以买下这件袈裟,经过讨价还价,秦先生最终以9万元的价格将这件袈裟带回家。

秦先生一回到家,就马上进行验证,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沿着黄锻子边沿剪开。拆开的那一瞬间,整个房间突然金光闪闪,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件长2米,宽1.38米的被子。

那时,秦先生还不知道这是缂丝陀罗尼经被,但看上面精美的花纹、各种文字的经文和精致的做工,就知道价值不菲。为了证实心中的猜想,秦先生四处找大师帮他鉴赏这件被子,其实就包括乾隆的第六世孙弘道法师,这才揭开了这件经被的身世。

2008年1月6日,原本9万元买下的一件破袈裟,终于以它的真实面貌——乾隆皇帝的缂丝陀罗尼经被,以压抽的方式出现在拍卖会上,起拍价6000万元。

此前从未有过类似的拍品出现,因此,这件拍品一出场就点燃了拍卖现场。这是肯定的,因为缂丝陀罗尼经被目前存世的只有两件,一件是盖在慈禧身上的,当时孙殿英把上面的珍珠拆掉后,就随手扔掉了,后来经北京博物馆重新修复后,存放在清东陵。还有一件就是乾隆帝身上的这件,只是当时没有人知道它去了哪里。

最后,经过多轮的竞价,一位年轻的女士以6550万元的高价买下了这件被子,加上佣金,实际成交价高达7205万元,创下了全球缂丝艺术品拍卖价的第二记录。

秦先生成了最大的“捡漏王”,但针对这一价格,秦先生并不是很满意,他的预估价大概在8000万左右。

是秦先生太不知足了吗?其实并不是。

时隔两年后的2010年,这件经被又再次被搬上了拍卖会上,最终成交价高达1.3亿元。如果秦先生“捡漏”是运气,那么2008年花6550万买下这件的那位年轻女士,绝对就是实力了!

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凭什么能有这么逆天的价值呢?

首先,”织中圣品“缂丝,代表着我国几千年丝织工艺的顶峰,民间有句话叫“一寸缂丝一寸金”。

而缂丝陀罗经被是清代皇帝、皇后及有一定阶品后妃丧葬的专用品。不同的阶品所用的缂丝质地不同,而乾隆的这件经被,是由羚羊羊绒、獐子绒和真丝混合制成的缂丝织成的,属于最高级别的缂丝。

单纯这件经被的用料,就需要有数千只藏羚羊。不说别的,就单纯从用料的收集上来看,收集数千只藏羚羊的绒毛至少得花费3-5年。

其次,从这件经被的工艺来看,目前民间已经失传了,是现代工艺无法达到的,就像现在建筑工艺无法建造出一座布达拉宫一样。

就是在当时,拥有这种逆天技艺绣娘也非常难得的,不仅需要德才兼备,还需要对纹样、美术等各方面有很高的审美能力,也只有乾隆盛世的宫廷才能培养出技艺如此高超的绣娘。

乾隆的这件经被面积大约2.76平方,这样大的绀丝织物,即使是当时最顶级的绣娘,如果仅凭一人之力,至少需要6年以上才能完成。

如果是现在的工匠要来仿制这样大的缂丝织物,成本也不会低于20元/平方厘米,光人工成本就超过10万元。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张经被是乾隆帝的随葬品,质地、织法和文字都带有明显的乾隆时期印记,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全世界只有这一件。光这一点,它的价值就无法估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