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知识 | 什么人容易发生心脏性猝死?出现这些先兆了该怎么办?——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乔占瑞主任

 健康医学科普 2020-04-17

出现心脏性猝死该怎么办?

24岁公司员工李某,在办公室内突然大喊了一声并随之倒地晕厥,同事立刻打120求助,但最终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医生诊断系心脏性猝死。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发前一周,该名员工已有身体不适,去世前连续加班一个月。

年轻职工猝死事件,让人扼腕叹息。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是死于因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疾病。长期过劳成疾,一时的醉酒、大量吸烟等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根压垮骆驼的稻草”。

如何预防心脏疾病,警惕心脏性猝死也始终是大家十分关注的话题。什么是心脏性猝死?面对心脏性猝死,我们能做些什么?什么是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SCD)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死亡的时间和形式都不能预料。心脏性猝死大多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尤其是有心肌梗死患者;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冠状动脉病变也可引起心脏性猝死,如冠状动脉起源与走行异常、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炎等。心肌病变也是引起心脏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和心肌炎等。

心脏性猝死是罕见的情况吗?不是。心脏性猝死每天都在发生,不仅可以波及老人,现在年轻人甚至青少年、儿童心脏性猝死的屡屡发生,运动员心脏性猝死也常常发生在体育竞技场上。我们熟悉的都是因心脏性猝死相继去世的。

根据统计资料,心脏性猝死在包括车祸、自杀、恶性肿瘤等各种原因的总死亡中占20%,是仅仅排在肿瘤死亡(占23%)之后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心脏性猝死中有88%是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心脏心脏性猝死的病人达到160万。

什么人容易心脏性猝死?有心脏病史人群的心脏性猝死率是普通人群的4-6倍。各种心脏病都可能发生心脏性猝死,其中冠心病、心衰、肥厚型心肌病、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最常见。1)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原因,尸检证实90%的心脏性猝死病人有冠心病,而50%以上的心脏性猝死病人在猝死发生前没有冠心病的临床表现。2)心衰病人容易心脏性猝死,大约50%的心衰病人的死亡形式为心脏性猝死。3)肥厚型心肌病是35岁以下发生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年轻或儿童的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如果反复发生不明原因的晕厥,其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很高。4)一些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也是以反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为主要表现的,其中Brugada综合征是东南亚年轻男性最常见的心脏性猝死原因。5)既往有心脏性猝死容易再次发生猝死。30%-50%的心脏性猝死存活者在1年内可能会再次发生心脏性猝死。当然,心脏性猝死也常常发生在看似健康的年轻人,甚至儿童,在一些诱发因素的作用下一些看似健康的人亦可突然发生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有没有诱因?什么诱因可以导致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有诱因。过度紧张疲劳、剧烈的情绪波动、持续吸烟、熬夜,长时间过高水温洗澡,用力大便,暴饮暴食、天气寒冷等都可能诱发心脏性猝死。还有些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等,可能剧烈活动、夜间电话铃声、游泳等都可能是心脏性猝死的诱因。另外,凌晨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发时段。

心脏性猝死前有没有征兆?有。大部分病人在心脏性猝死前数日、甚至数月就有征兆,即有胸闷、胸痛、憋气、头晕、心慌、气短、出大汗、浑身乏力等不适,有些病人还会出现类似消化系统的表现:恶心、呕吐、腹泻。出现这些征兆了,该怎么办?一旦出现这些先兆,应立即或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否则可能发生不可挽回的悲剧。就在前几天我院有一位65岁的男性病人出现了全身不适伴胸闷、压榨感,考虑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劝其立即住院,可病人坚决不同意,只接受了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结果在夜间发生了心脏性猝死。

Holter记录了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全过程:病人反复多次出现ST-T段异常,发生了2阵室速,第一阵室速发生后持续10秒能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而第二阵室速由一个特别早的诱发,并迅速转变为室颤,室颤波逐渐变弱,最后出现心脏停搏、死亡,从室速出现到死亡前后总共只有13分钟。中青年人一旦发生上述症状,比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心脏性猝死;而中青年人工作压力大、工作节奏快,这时候往往把发生的先兆症状忽略了,以为是工作累了或者没有休息好,而导致悲剧发生。因此,提醒广大中青年朋友一定要对上述症状保持警觉,一旦出现,应尽快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及时治疗。发现心脏性猝死病人,该如何处理?应立即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如果周围有除颤仪)。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发现得越早,心肺复苏术开始的时间越早,存活率就越高。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发生3秒钟后,人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20秒钟后,就会出现意识丧失;6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损害,进入脑死亡阶段。时间就是生命,每延迟一分钟,抢救的成功率下降7~10%,因此抢救必须分秒必争。一般人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至6分钟内,如果在6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病人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就极其渺茫。

一旦遭遇心脏性猝死,人们往往显得六神无主,慌乱不堪,第一反应多是打电话给120。但这种方式反而会延误病人的抢救,错过最好的抢救时机,是救治心脏性猝死的一大误区。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我们不要“分秒必争”地赶往医院,而应立即就地开展抢救。快速解开病人的上衣,用拳头对准心脏击打1-2下(起到一定的除颤作用),心跳可能因此而恢复。如果拳击数次无效,应立即改为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在实施急救的同时,旁边的人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向医院求援,以进一步除颤和高级心肺复苏治疗,因为室速很容易蜕化为室颤,而室颤很容易变为心脏停搏,除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除颤必须在室速、室颤期才有效。心脏性猝死能不能预防?能。因为一旦发生心脏性猝死,抢救的成功几率很低。在心脏性猝死方面水平最高的美国每年有250-350万心脏心脏性猝死的病人,对心脏性猝死研究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和资金,也只有其中5%的病人能有幸存活。而简单的预防则可明显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如何预防呢?

1.定时体检。无论心脏病患者还是自觉身体健康的人,都应定期进行体检。发现一些具有发生心脏心脏性猝死潜在危险的患者,如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等患者,都可以通过普通心电图检查或电生理检查发现。

2.养成及时就医的习惯。秋冬之交、冬春之交、气压低、暑湿季节都是心脏病的高发期。据统计,心肌梗死发病率的有两个高峰,即11-1月和3-4月。同时发现暑湿季节,由于暑热潮湿,气压低,患者也极易出现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等心肌缺血症状。随着夏日气温升高后,人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容易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易增加,如果再加上过度疲劳,甚至因此而发生心脏性猝死。因此当胸闷、胸痛发作次数增多、程度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立即去就医,最好做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再制定治疗方案,如此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3.健康的生活方式。

1)平衡膳食:多食富含植物纤维的粗粮、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控制甜食,低盐饮食,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品,用餐不宜过饱。控制体重,防止肥胖。

2)戒烟: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6倍。连续吸烟可直接导致心脏性猝死。

3)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精神紧张可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精神过度紧张还会诱发心律失常,老年人情绪激动很容易诱发心肌梗塞、脑出血、脑梗塞等意外。

4)生活规律:按时起床,定时进餐,适量锻炼,按时睡眠,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5)适量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得到改善。步行是最简单而安全的运动。

6)天冷要注意保暖,以免着凉;不宜快速喝入大量冰凉饮料,以免诱发冠脉痉挛。

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使劲大便诱发心肌缺血心脏性猝死。

8)随身携带急救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药物,一旦发生,可立即含服硝酸甘油并立即嚼服0.3g阿司匹林片。

4.感觉不舒服,而不方便住院的病人可进行遥测心电监测(电话心电图),使得不舒服时能及时将心电信号传输给医生,给出专业诊断和处理策略。医生和社会能做些什么?在送往医院前,做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可大大增加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风险。危险和灾难也许会随时降临,推广和普及心肺复苏方法以及相关的急救知识非常重要。

普及相关知识、完善一些重要场所的急救措施(如体外自动除颤仪)迫在眉睫。同时,在机场、火车站、电影城、大型购物中心等一些重要公共场所安置体外自动除颤仪,对警察、消防人员、出租司机及普通公民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的相关培训,可以提高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率,让更多的病人和家庭免于灾难。只要我们重视心脏性猝死早期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注意定期体检,认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类似的心脏性猝死悲剧就会减少,部分病人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

来源: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乔占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