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告诉我们,高薪不一定能养廉,也可能养出个和珅来

 若悟369 2020-04-17

历史告诉我们,高薪不一定能养廉,也可能养出个和珅来

我平时就喜欢读读历史书,因为历史里的故事一直在循环、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重复着。如果历史是一面镜子的话,不好意思估计这镜子,我们从来都不曾照过!

历史告诉我们,高薪不一定能养廉,也可能养出个和珅来

这不,前段时间又有人提出要搞高薪养廉政策,理由是:某些人的'特殊爱好'是因为工资太低造成的,还美其名曰的要学习新加坡的经验,我想说新加坡是新加坡,我们是我们。如果一学习的话,估计连老本都要搭上了。

权力可以换钱,大家都知道。权力如何换钱,这个就不用说了,大家的办法能写成一本10万字的书,出版了一定会很畅销。

历史告诉我们,高薪不一定能养廉,也可能养出个和珅来

高薪养廉并不是什么新加坡的经验,历史上早就有人践行过了。清代的皇帝雍正就做了跟反腐败有关的事,耗羡归公(火耗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高薪养廉。

雍正是一个了解下面这帮人才的皇帝,他把火耗给规范的管理起来,后来又把这火耗钱归了国库。这样下面这帮人就没啥兴趣收了,因为有规定、还要上交,收来收去既不能赚差价,也不能公报私囊,这活干着就没啥意思了。

历史告诉我们,高薪不一定能养廉,也可能养出个和珅来

雍正知道下面人工资不太高,就推出了养廉银的政策。养廉银子有多少,例如:总督年薪白银一百八十两,而养廉银可达到一万八千两,一百倍,县官级别的也有20倍工资的养廉银子。按道理讲,大家应该很满意,一门心思的为人民服务了吧!

历史告诉我们,高薪不一定能养廉,也可能养出个和珅来

可是在雍正去世以后,他的宝贝儿子乾隆皇帝开始,大清帝国又开始重复昨天的故事了。一个地方官,上一趟趟京城搞关系,送军机大臣、各部尚书(正部级)、侍郎(副部级)都要花上万两银子,平时的各种冰敬(降温费)、碳敬(御寒费)还是照收不误。这还算非典型的腐败。

历史告诉我们,高薪不一定能养廉,也可能养出个和珅来

我们来看看乾隆时期典型腐败的代表和珅。这哥们被乾隆儿子抄家的时候搜出白银八亿两,相当于当时朝廷10年左右的财政收入。看来高薪养廉也不行,和珅和大人就是高薪养廉的衍生品。

历史告诉我们,高薪不一定能养廉,也可能养出个和珅来

这样看来光涨工资是不行的,因为高工资以外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我们中国人送的不叫钱,叫送'礼'。'礼'是礼节的意思,是规矩的意思,如果你不收说明你不懂规矩、不上路子、不懂为官之道,想来你这官也做不长久了。

历史告诉我们,高薪不一定能养廉,也可能养出个和珅来

还有,即使你是两袖清风,你总不能让你的老婆孩子、跟你混的下属也如此吧。你自己读了圣贤书,可是他们没有,他们就想着跟着你吃香的、喝辣的。如果你这里总是一贫如洗,估计他们会择良木而栖的。

历史告诉我们,高薪不一定能养廉,也可能养出个和珅来

况且,你可以不为老婆孩子、下属着想,总不能不去孝敬上司,还有上司的小弟吧,要不然连官都做不成了,到头来你还是要收点钱孝敬领导的。

我认为,某些人把养廉银子这方案提出来,就是来送钱的,结果是工资加完了后,该收的还会收的。

历史告诉我们,高薪不一定能养廉,也可能养出个和珅来

最后我想说,不要盲目的搞拿来主义。如果实在闲的没事的话可以读几本历史书,史实都在那里摆着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