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0年澳洲贷款行业历史

 旅居墨尔本 2020-04-17

1880年:房产产权立法

第一个产权法是1886年在南澳首次引入,法律名字为Real Property Act 1886。

Real Property Act 1886的目的是识别并记录土地或财产的所有权详细信息,以减少当时发生的欺诈行为。

引入该法令后,人们能够登记其财产权,包括抵押权。

Real Property Act 1886催生了澳大利亚其他州类似的立法。

1881年:澳洲第一次金融危机与大萧条

1881年成立了澳大利亚联邦银行(Federal Bank of Australia),但澳大利亚银行仍在自由银行体系中运作。

该银行发行了钞票,但实际上没有像中央银行那样发挥监管金融业的作用。

在这个时候,澳洲地产市场上的投机气氛浓厚,许多建筑协会和融资公司在那个时代成立。土地供应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需求,投机造成的坏账损失造成了墨尔本最大的建筑协会,Premier Permanent Building Association在1889年12月倒闭。

(之所以叫建筑协会是因为在19世纪,当时房子有限,二手房满足不了需求,普通人的做法都是买地自己盖房子,所以借钱都是盖房,因此叫building society )

1890年:银行倒闭潮

墨尔本最大的建筑协会崩溃后,1891年又相继有16个小型银行和建筑协会倒闭。

当1893年1月澳大利亚联邦银行(Federal Bank of Australia)也面临倒闭时,银行危机变得显而易见。到同年5月,全国11家主要商业银行已暂停交易。

1911年:央行前身成立

澳大利亚英联邦银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CBA)是根据Commonwealth Bank Act《英联邦银行法》于1911年12月22日成立的。它是第一家获得联邦政府担保的银行。该担保意味着政府有责任确保银行中所有存款的安全。

建立英联邦银行的目的是重新建立人民对银行体系的信念。该银行于1920年从财政部接管发行澳大利亚钞票的责任,并肩负中央银行的职责。

1929年第二次大萧条

欧美经济陷入衰退,澳洲主要出口农产品的需求不断下降,外国对澳洲投资在减少,政府也为过去基建负债累累,收益甚少。政府开始大肆削减支出与信贷。

1932年: 大萧条结束

为了避免再次陷入衰退,澳大利亚决定进行大刀阔斧的金融改革,利率由政府来调控,每个银行有放贷与准备金比例限制。金融机构也被定性,贸易银行可以借贷给生意,但储蓄银行借贷给家庭,房产投资与高风险小额信贷由金融公司负责,三方各自业务不重复,确保金融稳定。

1960年:央行正式成立

因为联邦银行(CBA)即是央行又是一间面向大众的商业银行,存在利益冲突。新法案出台Reserve Bank Act 1959(中央银行法1959),政府决定把CBA变成一间完全的商业银行,央行业务被单独抽调出来成立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 (RBA澳大利亚中央银行)

1965年 借贷人保险成立

Housing Loans Insurance Corporation(房屋贷款保险公司)成立于1965年。

它的目的是通过向贷方提供一种保险形式,帮助准购房者以合理的利率获得住房贷款。这些保险单涵盖了放款人在借款人违约时所遭受的损失。

今天,这种保险被称为Lenders mortgage insurance(LMI),贷款超过80%都需要购买。

1973年:金融管制放开

银行不再需要服从央行的资本要求,可以根据市场自由设定利息。

1980年:贷款经纪人出现

The Mortgage Finance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MFAA)贷款经纪人协会成立,开始管理和认证所有的贷款经纪人. 在90年代花旗银行和西澳银行(bankwest)是最早对broker开放业务的外国和本地银行。

1983年:外资银行

准许外资银行进入澳洲银行零售业务市场

1989年:管制进一步放松

贸易银行与储蓄银行的区别和限制被取消,所有银行即可以做商贷也可以做房贷

1991年:第三次 大萧条

在1990年代初,失业率上升到11%,当时利率高达17.00%。许多公司倒闭,企业对信贷的需求直线下降。由于企业破产,银行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是,他们在住房贷款方面并没有遭受太大损失。

这次危机让银行决定把放贷重心从商业贷款转移到住房贷款。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在此次危机差一点破产,因为60%贷款在商业地产上。到1995年,住宅贷款的份额从30%增加到46%,商业贷款的份额从63%下降到48%。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墨尔本以外,澳洲各大城市房价并无受太大影响。墨尔本主要问题是房价在过去5年涨得太快,所以唯独此城市房价开始调整。

1993年:调控下的异军突起

同期由于银行政策收紧,靠在债券市场融资为主的基金公司兴起,他们做很多银行不做的业务,如Refinance(再抵押套现),只还利息贷款和Low doc贷款(一封会计信就可以贷款)。他们的市场份额从1993年的2%增加到1996年的8%。

那个时候最出名的基金公司叫Aussie Home Loans ,成立于1992年2月17号,目前转型成贷款经纪人公司,拥有澳洲最大的行业份额。

著名的华人贷款界教父王人庆的AIMS home loan(保泽集团)也在1991年成立,目前市面上大的贷款公司老板都和他有渊源。

1998年:银监会

1998年7月1号Australian 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 (APRA)澳洲银监会成立,负责监督银行,信用社,建筑协会,保险公司和养老金公司。它的职责是通过监管和审计,确保澳洲金融体系的确保稳定,高效和竞争性。

2000年:市场竞争

银行,基金和建筑协会三方市场竞争激烈,银行不断削减利息,给更大折扣。银行开始推出一些产品让不符合银行审核标准的人也能拿到贷款。对冲账户也被发明出来了。

当时澳洲的贷款总额里有10%都是low doc贷款。

2001年:监管

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 Commission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成立,监管企业和金融服务,追溯和调查商业与白领犯罪。

2008年:金融危机

美国银行打破标准,让无法证明收入的人贷款,最终造成2008年金融危机,同时冲击澳大利亚。基金公司无法继续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来放贷,纷纷转型为贷款经纪人卖银行贷款产品,有些基金公司如RAMS被大银行如Westpac 收购。银行市场份额由60%在此提升到80%。

危机期间开始大鱼吃小鱼,westpac并购ST Geroge, CBA并购了Bnakwest,四大份额继续提升,所以并购银行成为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

在金融危机期间大银行依然正常放贷,但审查严格,而且贷款比例也有所调整,如最高借贷比例由97%下调到95%。

2009年:立法

National Consumer Credit Protection Act 2009简称NCCP, 国民信贷保护法,此法要求放贷方必须确保客户具备还款能力,选择适合客户产品。商业贷款不在此法管辖范围。

2011年:第一次收紧

大部分银行取消了Low 产品,low doc贷款市场份额由10%下降到7%. 对于征信有严重问题的客户,银行不再接受。No doc贷款取消。

2012年:降息

澳洲银行开始多次降息,澳币汇率在达到1:1.1美金的高点后,开始下降。在降利息和降汇率的情况下,悉尼和墨尔本房市正式进入牛市。

2014年:收紧

央行规定,投资贷款比例不能超过银行总体贷款额的10%。

2016年:正式收紧

对非澳洲国籍人士贷款正式取消。贷款15年只还利息被银行缩减为5年。由于发现很多海外贷款有问题,银行吊销无数贷款经纪人牌照。澳洲开始出现大范围楼花无法成交现象。

2018年:后遗症

澳洲最大的面向海外投资者的地产公司澳信倒闭,同期新加坡大华银行决定不受理中国人买澳洲房子的贷款申请。

2019年:收更紧

市场上最便宜的low doc贷款机构Rams,宣布取消此类产品。信用记录完全开放,银行可以看到你在其他金融机构所有的债务,如信用卡,车贷和房贷

2020年:疫情

少部分银行宣布拒绝像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发放贷款,贷款审批速度极度慢。

2022年: 复兴

历史告诉我们地产有周期,有萧条,但也一定有复兴。这里的故事我等你和我一起写山,这是属于我们投资人的精彩。

不惧过去  不畏将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