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女权运动的最大敌人,竟被树碑立传

 范雍祈求上天 2020-04-17


西帕克


一个反女权的女性,听起来很不政治正确,她有可能成为女权运动的推进者吗?
 
这是便是FX和HULU推出的新剧《美国夫人》所想要探讨的问题。

《美国夫人》
 
被称作「美国夫人」的菲莉丝·施拉夫利,是美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她1924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2016年去世,是美国保守派政客。

她的举动,直接改变了美国的历史。
 
菲莉丝是女权主义者憎恶的大魔头之一,在上世纪70年代,几乎以一己之力,挫败了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其政见包括反对女权,反堕胎,不认为婚内强奸违法以及反对同性恋婚姻。

《美国夫人》
 
有意思的是,菲莉丝在从政之初,更关注国防战略,帮助巴里·戈德华特在1964年成为总统候选人。但其最大的业绩则是组织家庭妇女,反对《平等权利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简称ERA),最终使得此修正案未获得通过。
 
菲莉丝一直以家庭主妇的发声者自居,代表着那些渴望坚持自己原有生活的保守派利益。此外,菲莉丝也是川普政权的公开支持者。
 
在剧集前两集所在的1970-1972年,《平等权利修正案》已获得了尼克松总统的支持,国会参众两院表决通过,但尚未生效。因为根据美国法律,需要有四分之三的州通过才可以让修正案生效。当女权主义阵营已经在欢庆胜利时,菲莉丝却重拳出击,开始游说各个州政府不通过《修正案》。

《美国夫人》
 
那么这个充满争议的《平等权利修正案》到底是个怎样的法案呢?其实非常简单,只有三条:
 
1、权利平等,美国或任何一州均不得由于性别关系对此予以否定或限制。
2、国会可以立法保障这种平等。
3、自法案通过后两年内生效。
 
如今看来,平权无疑是天经地义无可争辩的,而菲莉丝却抓住了其中的第二条,作为自己反对的论据。
 
如果国会可以立法保障两性平权,那么会立什么样的法呢?她几乎是靠着自己的想象,把这种担忧扩大化。

《美国夫人》
 
为了展示这种平等,女性是否就一定要出门工作呢?她们是否会失去只当一个家庭主妇的自由,转而被大众所歧视?权利平等后,那义务是不是也要平等?女性是否也要参军?如果未来两性完全平等,那是否就不会再有男女厕所,而只剩下一种厕所?
 
事实上,这几条疑问和担忧,在之前从来没有在平权修正案的讨论中出现过,而菲莉丝则靠着这些近乎耸人听闻的言论,获得了大量家庭主妇和保守派人士的支持。
 
这些人要么是不想上战场的家庭主妇,要么是对女权运动敌视已久,但不敢发声的既得利益者。借着菲莉丝这位家庭主妇政客之口,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站到平权的对立面上。

《美国夫人》
 
在1979年的一场晚宴上,菲莉丝身穿华服,宣布《平等权利修正案》死亡,自己才是胜利者,享受着人生的最高光时刻。这也是本剧宣传海报上所描绘的一幕。正是菲莉丝所领导的反对浪潮,以及保守派总统里根的掌权,使得修正案最终在1980年代正式流产,这波女权运动也宣告失败。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菲莉丝这样一个如此三观不正,巧舌如簧,甚至颠倒是非的政客,为何有人会为她拍剧立说?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剧集所要表现的是一个复杂时代下的一个复杂女性的故事。

《美国夫人》
 
本剧的主创达维·沃勒绝对是一个自由派女权主义者,在本剧之前她曾参与过《绝望的主妇》《广告狂人》《奔腾年代》的编剧工作,擅长描写美国历史变迁和政治题材。本剧则是她担当制作人的第一部作品。达维·沃勒本人最爱的电影之一,便是揭示水门事件真相的《总统班底》,本剧的故事亦处于同一时代,讲述的则是美国历史的另一面。

《总统班底》
 
在《美国夫人》中,达维·沃勒对于菲莉丝其实并没有任何褒贬,这个角色只是处于时代浪潮中的一个真实人物。在凯特·布兰切特的演绎下,菲莉丝有着自己魅力四射的一面,她擅长演讲,可以周旋在政客和主妇之间,靠着自己的才智获得利益。她虽然颠倒是非,但依然愿意听取对立女权者的抗议,在事后学习法律,让自己所说的观点更有理有据。她坚信自己作为家庭主妇代表的行为准则,相信男女有别的自然法则。
 
她有光鲜的一面,但亦是个悲剧人物。在第一集中,便可以看到菲莉丝在职场和家庭所受到的种种性别歧视,同事因为她是女性,便默认她是开会做纪录的人。丈夫从来没有相信过她的政治才能,只当她的参政是一场玩笑。甚至,连是否和何时行夫妻之事,她都没有任何话语权。

《美国夫人》
 
在真实生活中,菲莉丝的儿子亦是一名公开出柜的同性恋,这也是其人生之痛。这个角色,目前已在剧集第二集出场,相信亦是未来重要的副线。她即便赢得了对女权主义的战争,但她无疑也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
 
正如作家金宇澄在做客最新一期《十三邀》时所说的那样,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沃伦斯基定性为渣男,这是把复杂的人性简单化了,而人不是这么简单可以被涵盖的。
 
剧中点睛一笔,在于菲莉丝在刚刚被同事歧视后,立即又被秘书称作「施拉夫利小姐」。她坚持纠正对方,应为「施拉夫利夫人」,这正是剧名中「美国夫人」的由来。
 
在她看来,这样的不公平,是她作为一个妻子和女性所应该承受的,即便这让她不适,但却依然需要坚守因为她坚信不疑女性的义务,是对家庭和丈夫的,而不是对自己的。如此偏执的狂热,让这个角色既可怜,又值得观众敬佩。

《美国夫人》
 
《美国夫人》中的菲莉丝,其实是美剧中复杂角色和反英雄形象的延续。从《黑道家族》《绝命毒师》再到《纸牌屋》《毒枭》和《风骚律师》。美剧其实早已塑造了太多「麦克白」和「威尼斯商人」式的政治不正确的男性主角。在这其中,增加一个菲莉丝这样的「女魔头」,亦是一个十足女权意味的突破。
 
在以菲莉丝这个角色视角切入之后,主创达维·沃勒亦试图以新的视角探讨七八十年代,第二波女权主义浪潮失败的原因。
 
在菲莉丝的对立面,是以著名女权运动领袖葛萝莉亚·史丹能和贝拉·艾布札格为代表的女权主义阵营。在剧中,这些脱离群众的女权主义者,陷入了政治斗争的旋涡,她们为了政治利益开始争权夺势。而不同诉求的政治领袖,亦无法统一意见。
处于精英阶层的她们,奉行着不婚主义和事业至上,已和处于大多数的美国家庭主妇的生活方式渐行渐远,她们激进的言行,把自己放到了大多数人的对立面。这也是她们会输给真正的家庭主妇菲莉丝的最直接原因。

《美国夫人》
 
两个阵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遇。你可以不支持女权,但你一定会被这个男权社会所影响。在那个年代,很多事情没法用今天的标准去判断对错,不偏不倚展现当时女权革命的全貌,才是本剧的真正优势。
 
《平等权利修正案》所代表的平权思想,无疑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自1980年代以来,从里根政府开始,每一届美国政界都对其抱反对态度。然而,随着近年来新一波平权运动的逐渐升温,当年的失败结果,如今则有了一丝被改写的希望。
 
2017年3月22日,美国国会再次向立法委员会提出《修正案》,并获得内华达州批准,2018和2020年,伊利诺伊州和弗吉尼亚州也相继批准。至此,已有38个州通过《修正案》。但由于《修正案》年代久远,已超过最后期限,如今是否作数,依然存在争议,所以尚未被写入宪法。此时诞生的《美国夫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这套「陈年旧法」。
 
借着这部剧集回看历史,我们会发现,即便是「美国夫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但达维·沃勒和凯特·布兰切特仍在借她的故事发出宣言:斗争仍未结束,一时的失败也并不可怕,请不要遗忘,继续战斗吧!
 
以「反对女权」的方式,推进女权,这是《美国夫人》的曲线救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