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逼出来的智慧--指导x老师备课有感

 新用户33921838 2020-04-17

   x老师被县教学研究室推荐参加市教科院组织的市教学能手比赛。作为好同事好朋友发自内心祝福她,祝福她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凯旋而归。

    当天晚上我没有回家,从教师阅览室找到最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拿给崔老师。我们在一起聊了一节课。因为我是外行,对历史,特别是新版部编八年级历史教材很不熟悉,无力也不便多说什么。只是强调了:注意吃透课程标准、吃透教参;注意联系社会现实事例和情感的升华。

     x老师自主备了一天多的课,从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前后的联系、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方面基本完成自主备课环节。第二天(周四)在备课组上汇报课,学科组长王晓恩老师从个人的角度真诚坦率地谈了自己的观点:教学环节设计不错,老师发挥的也不错,但从自己的听省市优质课经验方面感觉到这节课缺少亮点,与省市级优质课不在一个层面上,并推荐x老师去县内最棒的学科团队--县实验中学历史组团队请教。第三天晚上(周五),x老师就到实验中学请教学科带头人吴老师及其学科团队骨干那里请教。x老师是市级教学能手,常常执教县内示范课,在执教高质量历史优质课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更可贵的是吴老师师德高尚,团队意识强,指导青年教师富有热情和耐心。几个人,一个晚上,x老师从情境导入、板块设计、过渡衔接、结束语等多个方面为崔老师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

    晚上十一点,x老师给我打来电话说自己陷入了巨大的烦恼。告诉我说,实验中学吴老师团队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完全给推翻了,又耐心细致的给重新设计了的一个教学方案,我迷茫了,完全不是我的风格,导入过渡语背也背不会,发挥表达更是问题,不知道怎么办了。我首先告诉崔老师,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虽然已经很优秀了,但执教市级比赛课必须有高度有亮点,这一点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这也是王老师吴老师推翻你的教学设计的原因;第二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哪能会简简单单,必须经过一次次的洗礼和革新。“这次活动你不熬几个12点,不掉几斤肉,不会成功的。接着反问崔老师你对新的教学设计的感觉是什么?崔老师说“我很佩服吴老师团队的智慧,很欣赏他们为我打造的教学设计”。“那就好了,强迫自己接受适应新的教学设计,必须完成自我的脱变”。近1个小时的电话交流,坚定了崔老师变换轨道、自我脱变的信心。

     按照计划,x老师要在周日下午在学校进行第二次试讲。我参加了听课。按照实验中学吴老师团队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教研室x主任x老师和xxx老师对崔老师两天不同风格教学模式的转变大加赞赏,同时也指出了不少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同时叮嘱x老师千万不能在变了,时间太急;抓紧时间熟悉教案,一定要抓紧时间。

     周一上午,崔老师到实验中学试课。我在没有受邀的情况下主动提出到实验中学去听听。实验中学xxx主任、王主任、吴老师及其团队主要成员参加了听课指导活动。一节课下来很不成功,特别是崔老师的教学状态很差,一直游离在真正的角色之外,时时进入不到角色里面,自然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没有起色,草草完成试课。特别是合作探究环节处理的太太生硬、机械。我都感觉怕了,这么会是这样的效果?评课交流课上,崔老师很是失落,吴老师显得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短暂的沉默之后我开始发话,把自己对这节课的前后认识、问题症结说出来。并指出问题不是熟不熟的问题,还是备课环节出了问题。怎么办?我们陷入了沉思。重回原点,重新设计。这是我和闫主任吴老师崔老师的一致决定。

     这个时候重新设计教学过程,亦不是笑话。“能来的急吗?”崔老师显得不知所处。我在返回学校的路上就以孙如智杨斌的经历故事劝崔老师,一节高质量的优质课就是这样打磨出来的,老师的素质就是在这样的建立、推倒、再建立、再推倒、再建立的思维和能力的碰撞中提升和发展的。经过这几天的打磨你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如何把你思维的乱麻,知识点处理的乱麻,链接过渡的乱麻,升华的乱麻尽快以你的方式、以你能够接受的方式、以你能顺畅发挥的方式梳理出来。一路交流,崔老师被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脸上再现信心的微笑,情绪好了很多。

    平静了心态,然后是干活。

平静之余,我的第一想法就是:这节课由崔老师来执教,必须利用和发挥崔老师的个人素质优势,必须以崔老师能接受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没有其他。(名言)

回到办公室,我们坐下来。重新打开课本、《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从导入开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来进行设计。每设计一个环节我都问崔老师“这样你能操作吗?”“这样处理你感觉顺畅吗?”直到崔老师说“这样很好”“原来我也这样想的”“这样我能接受”。容易啃得骨头,逐一解决了。到了合作探究这个难题。如何衔接?如何过渡?怎样自然?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黔驴技尽”之后忽然想到还是问题设问的问题,是我们一直在围绕原来的设问打转转。放弃枷锁,推到再来,把这个设问变换一下,简单一点不就解套了。那如何去做呢?我从九年级王老师办公室找到了一本中考复习资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增加对材料进行关键语句的分析,概括四个字“中流砥柱”;设问简单了:材料不变,设问由原来的“----------设计成相对比较简单的“请你结合今天所学知识说说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这样设计简单明确了,降低了难度,大多数同学合作交流后能够总结归纳出来。这个突破,让我很兴奋,也很自豪。崔老师也很欣赏,欣然接受。这个问题的突破最大的意义在于崔老师的那个心结被打开,自信心恢复。

周二,崔老师满怀信心踏上赴邹城比赛。

晚上11点多,躺在床上,不由自主地想到崔老师的这节课。从导入开始,自己在大脑中上了一节课。突然想到合作探究前面的升华环节展示名言“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政策,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了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与合作探究提升环节的材料这不重复吗?直接利用这个材料展开合作探究该有多么漂亮啊!漂亮!就是很漂亮!明天一定第一时间告诉崔老师,再对课件进行调整。

与崔老师电话交流沟通好后,自己久久不能平静。困扰我们几天的难点问题到了最后时刻最终解决了。为自己的智慧高兴。特别是比赛课讲完之后,崔老师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董老师,课上得很顺畅,我算满意。特别是今天早上你让我修改的,太完美了!”“这几天你辛苦啦!睡觉都想着我的讲课的事,早上七点还为我修改讲义,我真的太感动啦!谢谢你董老师!”知悉崔老师比赛课上的很成功。我心里也非常高兴。

从这次比赛课的准备。我得出以下几点:1、指导青年教师,必须尊重青年教师的主体地位,必须以青年教师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2、让青年教师接受采纳自己的建议,必须靠实实在在的尊重和关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