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中文#哪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

 夏季三伏天 2020-04-18
#最美中文#
哪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
(苏轼《浣溪纱·山下兰芽短浸溪》)

元丰三年(1080),苏轼四十三岁了,这一年他被贬至黄州。初到黄州,人身自由受限,“乌台诗案”的阴影还在,再加上贫病交加,竟然有了他要死了甚至死了的传言。世事难料,人生多舛,他“心衰面改瘦峥嵘”,他自言“世事一场大梦”,他自感“人间日似年”,心如死水的感觉不断涌来。但是,苏轼就是苏轼,他有他的疗伤法,既然深陷泥淖不能自拔,那就将泥淖中的日子过好,而且要过得更好,谁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休将白发唱黄鸡。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眼前不止有生活的苟且,还有诗和实在的生活。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以后的一首词。
蕲水,今湖北浠水,距黄州不远。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东坡志林》卷一云:“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是日剧饮而归。”苏轼写的这首歌即《浣溪纱》。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上片写景,写清泉寺的风景。
山下小溪淙淙,兰草初萌,松间沙径,一尘不染,潇潇暮雨,布谷声声。一切风景,构成两个字:净、静。溪流淙淙,子规声声,潇潇暮雨,都是衬托一个“静”字;小溪、沙路、细雨,写的是一个“净”字。远离闹市,远离尘世,所以静、净。当然,这里没有直接写出的对立面,那是一个喧嚣的、污浊的尘世。只有脱离了这样的世事,有一颗安静、纯净的心,才能体味大自然赐予的优雅。
下片写感悟,写苏轼的人生感悟。
感悟因兰溪西流而发。中国地势的原因,“大河向东流”,所以古人有“人生长恨水长东”(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的感叹,但因局部地势的因素,个别地方的河流走向是西流,这也是自然现象,苏轼七年前也曾有过如此感慨,“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但此时苏轼却因此感受到了一种老当益壮的青春力量。以苏轼之知识才能,他不会不知道,这西流的小溪,最终还是转向东流的。他不去追究这些,却去质疑古人说的“人无再少年”的正确性,同时对白发黄鸡式的时光感叹也统统抛弃。
这就需要佩服苏轼了。
如若不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谁会想到这是一个被贬谪远方的人写的歌曲呢!没有悲观,没有绝望,而是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其实,苏轼被贬之初,也曾郁闷过,消极过,也曾心灰意冷过,但他很快就转变了,开始了一段有滋有味的日子。
这就是心态,心态是最重要的。一个青年人,如果心如死灰,那无异迟迟垂暮;一个老年人,心存一颗青春的心,那就是永葆年轻。
只要看开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哪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

本文选自人民东方出版社《王立群妙品古诗词》(2019版),该书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点评稿。诗词大会录制500分钟,播出100分钟,因此,大量点评不得不删去。笔者将个人的点评稿结集成书,以飨读者。今摘其一篇,供大家阅读、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