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说是怎么来的?他又是怎样变成儒家敌人的

 斯文卿相 2020-04-18

最起码秦朝的时候,“焚书”和“坑儒”还不能完全划等号,因为当时还没有将“焚书”和“坑儒”联系到一起。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说是怎么来的?他又是怎样变成儒家敌人的

争鸣

一则春秋战国虽有“诸子争鸣”,但给他们详细划分学派,乃至于贴上标签,则是西汉以后的事;二则秦始皇本人,并不排斥儒家学说,让长子扶苏学儒也就罢了,关键是,他立国以后,在五次巡行天下的时候,也曾多次宣传过儒家学说。

如前218年的芝罘碑文,上面就说:皇帝哀众,遂发讨师……义诛信行……烹灭强暴,拯救黔首。这里就提到了“义”和“信”。

前214年的琅琊碑文,认为天下应该:端平法度……合同父子,圣智仁义……上农除末。又加上了“智”和“仁”。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说是怎么来的?他又是怎样变成儒家敌人的

巡行

所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号之为“八端”;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都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如果秦始皇讨厌儒家,一点也看不上儒家,他会这么说吗?

然而问题是,秦始皇既然不怎么反对儒家,后世为什么要有“焚书坑儒”一说 ,即非要将“焚书”和“坑儒”联系到一起,将他变成儒家的敌人呢。

第一个将“焚书”、“坑儒”捏到一起,提出“焚书坑儒”一说的人,身份非常有趣,他不是别人,西汉经学大家,孔子的十世孙孔安国,就这位孔安国,在给《尚书》做序时就曾感慨的说: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说是怎么来的?他又是怎样变成儒家敌人的

学士

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孔安国是第一个提出“焚书坑儒”一说的人,并且从他开始,就将秦始皇变成了儒家的敌人,因为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给“天下学士”带来灾难,那么,这种说法有根据吗?

奇怪的是,孔安国有个学生,大名鼎鼎的司马迁,他对这件事却有点不同的看法,司马迁是怎么说的

当然,老师的说法他还是要听,所以《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中认为,长公子扶苏,在秦始皇打算“焚书坑儒”的时候,就曾劝谏他说: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其中的要害就在于“诸生皆诵法孔子”,而上却“皆重法绳之”,这不就是“焚书”、“坑儒”完全可以捏到一块儿,以至于秦始皇专门跟儒家过不去的明证吗。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说是怎么来的?他又是怎样变成儒家敌人的

司马迁

然而,在继承了老师的说法之后,他又在《史记·儒林列传》中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即: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从这个层面看,他承认秦始皇“焚书”,却不承认秦始皇“坑儒”,而说他“坑术士”,这一点,倒是跟史实比较吻合,因为秦始皇的确坑了些术士,原因无他,就是这些术士不但骗了他的钱,还在背后议论他,说他的坏话。别用今人的思维套用古人,作为一代帝王,受骗之后不给点颜色,他还要脸吗。

可同样有关“焚书坑儒”的问题,司马迁为何要如此前后不一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司马迁治学态度严谨,他在编著《史记》时,采用了“存疑”的方法,即一些无法考证,又很有争议的说法,就会一律记录下来,供后人参考。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说是怎么来的?他又是怎样变成儒家敌人的

刘向

从这个层面讲,《史记》上司马迁之所以前后不一,原因就很明白了,无他,关于“焚书”和“坑儒”到底能不能联系到一块,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儒家的敌人,最起码在司马迁以前,还是很有争议的。

可惜的是,这种争议也没持续多久,大约司马迁去世二十多年以后,另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就给盖棺定性,做了很好的总结。

这人不是别人,出生于汉昭帝时期,成长于汉宣帝时期,扬名于元、成、哀三朝皇帝时期的著名学者刘向。

刘向在《战国策·序》当中提出: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说是怎么来的?他又是怎样变成儒家敌人的

焚书坑儒

将孔安国的“灭先代典籍”改成“燔烧诗书”,司马迁的“坑术士”改成“坑杀儒士”,至此,至此,“焚书坑儒”一说彻底成型,因为文以人传的缘故,在后人眼中,“焚书”就跟“坑儒”划了等号,成了完完全全的“焚书坑儒”,秦始皇也就因此彻彻底底的变成儒家的敌人了。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