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功孩子有八悟,失败孩子有八误

 图书 馆员 2020-04-18

成功孩子有八悟,失败孩子有八误

成功孩子有八悟,失败孩子有八误,家长多看

成功孩子有八悟,失败孩子有八误,家长必读

因为浪潮涌动,大海才会波澜壮阔,经历过艰难险阻,人生才会发光发亮。
成功孩子有八悟,失败孩子有八误,家长多看看

在孩子小学阶段,下面这些话,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说,否则就晚了!

失败,有八误
01聪明之误很多家长都会疑惑:为什么自家的孩子从小就比别的孩子聪明,可考试的时候就是没人家成绩好呢?其实孩子的成绩不好恰恰是因为孩子太聪明,大人的夸奖,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觉得自己不学习也比别人聪明,所以对待学习开始敷衍,得过且过,所以成绩差也就变成了意料之中的事!

懒惰之误

家长总是喜欢以孩子还小为理由,替他们包办好一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这些付出看作理所应当,在生活中会变得越来越懒,不求上进。最后就会把孩子养成一个只懂伸手要钱不懂低头赚钱的白眼狼。03娇气之误如今的孩子,都变成了家长的娇宝贝,饭菜不合口就不吃,衣服不喜欢就要换,不给零用钱就要发火......可人生中哪来那么多的如意,痛苦是人之常情,如果连现在的小伤痛都没办法承受,他还能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吗?
成功孩子有八悟,失败孩子有八误,家长多看看
孩子确实没必要事事都与人分享,但若是毫厘必争就变成了小气,一个只会独乐、不懂分享的孩子,永远都体会不到与人为善的乐趣,理解不了分享的充实,这样的孩子会养成狭隘的性格和窄小的眼界!05插嘴之误当你与朋友认真交谈时,孩子总会跑过来提出:我要喝水、我要吃零食等要求,在你眼里可能感觉这是孩子无聊的表现,但在别人眼里,这孩子就是“人来疯”、不懂事!“大人讲话小孩子别插嘴”这个道理应该是父母教给孩子的第一课!

06自傲之误

莎士比亚说过: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好的成绩与好的习惯一定要每日磨炼,一旦开始放松,失败就会在不远处等待!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后这句话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课!07贪乐之误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弱,他们只知道追求快乐,如果家长不进行控制和管理,任由孩子自由发展,孩子最后只会碌碌无为。

生活中的苦乐是相随的,有苦才会珍惜快乐,所以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要放纵孩子享乐。

08虚荣之误>炫耀,能得到别人一时的赞美,但换不来真心。一个孩子从小就自尊心膨胀,总喜欢听别人的阿谀奉承,就会养成骄傲自大的性格,不能听取别人对自己成长有利的良言,不受亲朋的喜欢,上学时不受老师重视,工作后也不会受领导器重!
成功孩子有八悟,失败孩子有八误,家长多看看
成功,有八悟01读书之悟
古有“十年寒窗跃龙门,今有读书改变命运”,读书一直都是名人志士一生的追求。多读书、读好书,才有好人生,才不至于在纷杂的社会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02诚信之悟

不去一本正经地互相诚信地交流,却暗藏着勾心斗角的玄机,是一种最可悲的欺骗。教孩子成为一个诚信者,不仅可以用愉悦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还能赢得他人对自己人格尊严的肯定与尊重。03早起之悟有人说,能控制早晨的人方能控制人生。我想,一个能坚持每天早起读书的孩子,学习上不会差到哪去;一个严格管理自己的人,未来也不会差到哪去。04自律之悟冯仑说:“自律的人生才算得上真正的自由。”没错,自律能让人的意识当家做主,能给你的成绩带来光彩,能帮你到达无法可及的高度。所以,想让你的孩子未来过上高级的生活,就要在今天让他变得自律。

05吃苦之悟

很多父母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活,有句话说的好:现在不让孩子吃点苦,将来的世界会让他很苦。一个从小就勤劳勇敢、不怕苦不怕累的人,长大后多半能比别人更适应社会的残酷和规则,顺利攀上人生的上流阶梯。

06自信之悟成功只青睐自信者,与自卑者无缘。自信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有自信的人,往往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优于他人,在工作中总能收放自如,乘风破浪,自信是别人难以企及的优点。07改过之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会或多或少的犯错。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而不改。做一个成功的人,前提就得能包容错误,肯定错误,敢于承认错误。08善良之悟善良是一个人最美的代名词,是人最重要的修养,是人最该拥有的品德底蕴。内心善良的孩子,待人处事都元气满满,是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天使。家长必须告诉孩子:读书虽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泪水比汗水更苦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令家长操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抱怨读书苦、读书累,不想学习,而当父母们听到这类话时,心里必定百感交集,一方面心疼孩子学业繁重,另一方面又痛恨孩子不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而我想说的是,家长必须向孩子强调:读书虽苦,但不读书的人生更苦!现实中,也经常会听到很多人谈及“读书无用”,他们认为,读再多的书,都还是要进入社会的。所以,倒不如,放弃学业,出门闯荡,学学经验。但是,现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乐观,能不读书就改变命运的,毕竟只是少数。很多人痛斥高考不公平,但是,高考就是实实在在考核平时的学习成果,尽管可能有着教学资源上的不均衡,但已经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那些家境普通的孩子,如果不努力读书,又怎么能改变命运呢?当孩子说读书无用、读书太苦时,必须告诉孩子:怕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辈子苦。龙应台有一句话讲的挺好,“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各位家长带来一定的启发,有空的时候,也让孩子看看这篇文章吧,算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此外,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孩子学习和教育方面的问题,比如孩子成绩上不去,记忆力下降,严重偏科等,都可以通过文末的方式与我探讨交流,我将在第一时间给予最专业的解答,为您介绍思维导图和记忆宫殿等先进的记忆方法与学习方法。还有免费的学习资料可供查看。

家长必须告诉孩子:读书虽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泪水比汗水更苦

家长必须告诉孩子:读书虽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泪水比汗水更苦

家长必须告诉孩子:读书虽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泪水比汗水更苦

家长必须告诉孩子:读书虽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泪水比汗水更苦

家长必须告诉孩子:读书虽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泪水比汗水更苦

家长必须告诉孩子:读书虽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泪水比汗水更苦

家长必须告诉孩子:读书虽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泪水比汗水更苦

家长必须告诉孩子:读书虽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泪水比汗水更苦

家长必须告诉孩子:读书虽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泪水比汗水更苦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

针对不同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提供机会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自己面对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中国大多数家长,首先是孩子的保姆。

他们含辛茹苦,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膳食营养、健康保健等生活层面的看照料上,满足于实现孩子在饮食、健康、服饰、玩具、用品、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这些行为构成了“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内容。

在自己的悉心呵护下,孩子吃得饱穿得暖,长得惹人疼爱、干净清爽,当然身体也茁壮结实。

如家中的孩子主要是由老人照看长大,产生这种情况的几率更大。隔代人似乎更愿意在生活照料的层面上贡献爱心。

这样,对孩子“养育”的职能渐渐变成了单纯的养,“育”的职能就在无尽的关爱中被弱化掉了。

如果父母坚持做孩子的保姆,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差距很大,责怪、批评、指责都很难将这种差距弥补。

于是他们只能沉重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先天”就比别人差。似乎一切都难以挽回、难以补救,只能维持现状。

这种保姆式父母,也总是对孩子的成长缺乏长期、系统、全面的规划。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如果他自己没有摆脱的意识,很容易庸庸碌碌一辈子。

2二流的父母做教练

二流的父母,是孩子的教练。他们会用各种手段,不惜一切代价,逼迫孩子学会各种技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诞生了无数的虎妈、狼爸。

“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是“中国式狼爸”的宣言。

他坚持“用最传统、最原始的古老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里常备藤条和鸡毛掸子,让孩子们从小背《三字经》《弟子规》,背不上来就要揍人。

“狼爸”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自由上网,不准随意开空调;他说,孩子是民,家长是主;打是一种文化。他“把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

狼爸会说:“我这种打可能被大家误会了……打只是辅助的手段。打之前要把道理讲清楚,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怎么错就怎么打。

其实教孩子什么方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接受好的规矩,形成好的习惯,树立好的目标,这是根本。打是打不出来这些的,但必须通过打。打和讲道理一样重要。”

时间会证明,这种教练式的教育方式,虽然让孩子看起来比同龄人获得了更多的技能,进入了更好的大学。但很容易扭曲孩子的本性,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扭曲、偏激。

接受这样的教练式教育,孩子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很容易导致精神崩溃。

3一流的父母做什么?

1.一流的父母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曾经有个妈妈带孩子去逛商场,她觉得孩子一定会喜欢这个热闹非凡的场所,可是和她想的完全相反,孩子在商场里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甚至有点害怕,吵着要出去。

妈妈不明白,一向喜欢玩的孩子怎么会排斥又漂亮又热闹的商场?

但是当她蹲下来询问孩子原因的时候,她明白了,在孩子的角度,只能看见一条条的人腿,以及一些高高的柜子,一点也不能让人赏心悦目,反倒让人非常不舒服,而以大人的高度,是看不见这些的。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家长应该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掌握孩子的听觉、视觉与理解特性。

许多爸妈会从大人的角度,和小孩互动,间接或直接安排甚至命令孩子怎么做、怎么玩、玩什么。

其实小孩就是小孩,他身体和思想的高度都还有待成长,如果站在大人的立场,就很难明白孩子的喜怒哀乐。

蹲下来,你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知道在他的高度,能看见什么,才能和孩子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2. 一流的父母教孩子管理时间。

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差,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很多家长,甚至有些老师都会说,智商有高低,努力各不同!

但是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这么一点,真正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不是智商,而是孩子对时间的管理。

这就是有些人想方设法补课、熬夜,最终也学不过另外一些同学。因为他并没有掌握时间管理的诀窍。

3. 一流的父母教孩子独立思考。

有人看到过这样一个笑话: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的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吗?”

学生都说“不知道”。

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这则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的确发人深省。

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想到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的。

当孩子遇上困难时,父母常常不加思索就帮孩子把困难解决了。慢慢地,当孩子再遇上困难时,自己也不愿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帮助。

长此以往扼杀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在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处在“知识爆炸”时代,客观上对每个人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

凡是愈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欲望就愈强,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愈强,创造力就愈强。

这种能力,使他能够与时俱进,备受社会的欢迎。

孩子有判断、思考能力是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看到一些孩子经常会说“妈妈,我不知道怎么说”,“妈妈,你说怎么办吧”,“爸爸,你去替我做……”

这些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本能的想法就是请父母帮忙,帮助他们做思考,帮助他们做选择、判断。

针对不同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提供机会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自己面对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妈妈常说这5句话,孩子一天比一天优秀!简单有效

我们每天都在跟孩子讲很多话,好话、坏话、废话……在我们说话的同时,已经是在教育孩子了。

有些话,父母说再多孩子也听不进去,反而出现逆反情绪;而有些话,父母哪怕只说了一句,效果就比唠唠叨叨说100句强多了。

以下5句话,父母坚持每天说一遍,不久之后,你会在孩子身上见证到语言的神奇力量~

1别怕,你肯定能行!

在孩子的世界里,很多东西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陌生的,所以当孩子在做某些事情时,第一反应是害怕,因为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而这个时候,我们家长需要做的不是指责孩子“有什么好怕的”,也不是帮孩子完成,而是要鼓励孩子说:你可以的!

多给孩子一些尝试的机会,多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不能一辈子都陪着孩子,既然如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孩子如何生活,比给孩子一个优质生活更重要。

父母首先得相信孩子,然后再鼓励孩子,孩子才能有自信,才能独立。

2你今天过得开心吗?

很多父母跟孩子沟通的主题,不是问今天有没有听老师的话,就是作业做完了没,整天一副领导审下属的样子,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反感,心里不禁疑问:难道妈妈只关心我的学习,不关心我这个人吗?难道妈妈根本就不爱我?

父母哪有不爱孩子的?只不过爱的表达方式错了。孩子也累了一天回到家,如果可以的话,只想缩到妈妈怀抱里,感受妈妈的温暖。所以,不妨在睡前留一小段时间,放下父母的架子,和孩子以朋友的身份,问问他今天过得怎么样,开心吗?这种轻声细语的关心,最能让孩子卸下心房,把心里的小秘密都说出来。

这也能让父母更好的了解孩子,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进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3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了

父母关心孩子的成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是有时候表现的太过急躁了,反倒没有起到教育的效果。家长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孩子成绩上面,不但会给孩子带来太大压力,也会使父母于无形之中忽略了孩子的美好。

要知道,成绩只是检验孩子在一个阶段内的学习成果,代表了这个阶段内孩子的表现,而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种可能,家长更应该向孩子灌输的想法是:成绩没那么重要,只要努力了就好。

只有在学校阶段,大家才把成绩看的无比重要,但进入社会以后,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是能力!那些只是为了拿到好成绩而努力学习的人,获得的是暂时的成功,只有那些为了成功而不断努力的人,才能收获最大的成功。

努力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品质,是孩子不断进步的源泉,唯有努力,才能让孩子不断地变得更好!

4爸爸/妈妈也很谢谢你

我们大多数父母会有一种纯天然的付出感,总会说一些“我养你这么大容易吗”之类的话。当孩子听到这类话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一种负罪感,觉得是自己让父母受罪的,都是自己的错,会想尽一切办法取悦父母,从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孩子本该有的活力。

优秀的父母会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朋友,不会有为人父母那高孩子一等的威严,而是会平等地和孩子沟通交流。

孩子对父母感恩是应当的,因为父母的养育不易;而父母对孩子说一声谢谢,也是很有必要的。

感谢孩子,教会了我们爱与宽容。不当父母不知父母恩,只有有了自己的孩子,才能明白自己的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和牺牲,才开始真正领会“父母”二字的伟大含义;

感谢孩子,让我们不断成长。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父母不断地增加知识和阅历,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人生的过程。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它照出我们的缺点,增加我们的学识和阅历,让我们改掉坏脾气,磨炼出耐心和毅力变成更好的人,这些都是孩子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所以,父母应该偶尔对孩子说句谢谢,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还能增加自信。

5你是妈妈的骄傲

我们总是很奇怪,说话喜欢口是心非,即使孩子已经做得很好了,父母在心里也已经给予了孩子肯定,可嘴里说出的话却成了:“别骄傲,下次还得再努力!”

结果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一句肯定,不断地追求父母眼中的成功,却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以及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做事畏首畏尾,没有自信,生怕自己做的不好会让父母失望。

孩子是需要鼓励和赞美的,一句“你是妈妈的骄傲”不会真的让孩子变骄傲,他只会给孩子内心带去能量,使孩子从心里爆发出努力的意愿来,最后就真的成为了父母的小骄傲。

这5句话里面,藏着使孩子变优秀的巨大能量,父母每天说一遍,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 教子有方 ---------------

跟百万妈妈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给孩子自信,不能只是说说而已朱 姝
自信是后天培养的,肯定和认可是孩子获得自信的源泉,来自父母的肯定和认可最重要。有人说,培养一个健康心态的孩子需要肯定 5000次。你经常认可你的孩子吗?你为你的孩子骄傲吗?你习惯用什么方式跟孩子讲话?

  有的家长说,我是想欣赏我的孩子,可是他什么都不出色,有什么可以表扬的!我想,你的孩子真的优秀就不需要你表扬了,你只需要在孩子每一种状态上都能看到给孩子带来力量的东西,就够了。

  例如,有一个小男孩,太淘气了,一分钟板凳都坐不住,这在幼儿园显然是不被赞许的行为。他的妈妈去开家长会,老师说:“这孩子,你得抓紧时间教育,太不听话了,太爱动了,他连三分钟板凳都坐不住!”回到家里,孩子用期望的目光看着她:“老师说什么了?”这个聪明的妈妈想了想,说:“老师表扬你了,她说你以前一分钟板凳都坐不住,现在都快坐住三分钟了!”孩子听了很高兴,吃了两大碗饭。回幼儿园后,也乖多了、听话多了。到了小学,妈妈又去开家长会,老师说:“这孩子,你得抓紧时间教育,他这次考试倒数第一,他同桌却是班上前几名,他什么时候能赶上他的同桌就好了!”妈妈回到家,对孩子这样说:“老师表扬你了,她说尽管你这次考倒数第一,但你还是很有潜力的,努力学习就能赶上你的同桌!”于是,孩子读书更努力,也更自觉了。

  学会欣赏你的孩子吧!来自父母的欣赏和肯定,是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动力源。聪明的父母,知道如何从各个角度欣赏孩子的优点。有一次,一位中国的女教授到美国的一位教授家做客。看到这个教授家孩子卧室的窗台上摆的都是他儿子在体育比赛中获得的奖杯。女教授问:“你很为你的儿子骄傲吧?”美国教授说:“当然,我很骄傲,他很优秀!但这并不是因为他获得奖杯。只要他参与了活动,在其中获得了快乐,就是我的骄傲!”

  智商不仅是遗传的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当父母坚定地相信自己孩子“能”时,孩子就会相信“我能”,对自己和世界充满了信心!

烦恼:

小布今年小学五年级,最近他的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因为孩子的成绩越来越糟糕,已经名列班级倒数。“以前一直认为男孩子开窍晚,所以成绩不冒尖也不太担心,但是没想过儿子的成绩能差到这样的地步。”小布妈妈伤心地不停流泪:“我对儿子的学习付出很多,每天晚上就陪着儿子写作业,完成后还给儿子做课外练习。我就想不明白,怎么以前儿子的成绩还能说得过去,到五年级之后成绩会掉成这样!”小布看到妈妈流泪,也忍不住哭了,说自己根本就不行,让爸爸妈妈别对他抱有希望了。妈妈更难受了。

    指导:吴蓉(“陶老师热线”辅导老师)

    “望子成龙”,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它自于家庭及我们的社会文化,这样的价值观常常成为父母基本的期望。当孩子没有依照我们的期望来生活时,我们通常觉得受到了伤害或生气;而当孩子没有达成这些标准时就会产生挫败感和罪恶感。对孩子有期望没什么不对,但如果觉得这样的期望一定要让孩子实现,常常就会让孩子和我们都受苦。

    有些父母觉得冤枉:我根本没有说孩子笨,也没有说你是一个失败者,你不如别家的孩子好这些话,怎么就打击孩子的信心呢?家庭是价值观的传递场所,父母重视的观念,总会有形无形地弥漫在家中,孩子很自然地感觉到父母的想法而有所反应,且表现于行为上。像小布那样,他对自己的评价完全是父母的投射,在这样的氛围中,即使父母鼓励几句:“你好好学成绩就会提高,我们认为你还是很聪明的。”孩子也无法真的相信自己的能力。

    通常发现,一些内心沮丧、缺乏信心的孩子都是父母有意无意中造成的。反之,为了使孩子树立自信,是否必须一天到晚说孩子这儿好、那儿好呢?当然不是。学习不是只有来自于言语而已,还包括表情、声音、行动等,这些随时随地都在代表着你,传递给孩子“他是否有价值”的讯息。

    当孩子成绩下降时,父母首先要稳住,给孩子传递出:“你现在遇到了麻烦,我们一起来面对。”你的稳定情绪传递给孩子的是信任和支持,能让孩子感觉到安心,他才有力量面对自己的困难。现在社会上流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说法,于是“你真棒”成了许多父母们夸奖孩子的口头禅。可是,不少父母们很快发现,孩子好像并不买账。“你真棒”、“我为你感到骄傲”、“你真行”等夸奖的话语似乎对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并没有多少帮助。

妈妈下班回家,发现明明居然把自己房间收拾了一下,虽然书柜里的书还没有码整齐,床罩也铺得歪歪扭扭,但妈妈已经很高兴:“你太棒了!房间收拾得这么干净!”明明有点疑惑地看着妈妈。因为刚刚姥姥还说她房间收拾得马马虎虎,没有妈妈小时候能干。

每当小强考试成绩好,爸爸都会很高兴地说:“我真为你感到骄傲!”这一次小强英语考试考砸了,晚饭前爸爸批评了一句:“你怎么搞的?”小强很难受,索性饭也不吃。爸爸很纳闷:现在孩子怎么搞的,只能夸,不能批评一句?

美美每天要练钢琴。妈妈为了鼓励美美坚持练下去,每次只要美美弹琴的过程中有好的表现,都会好好夸奖一番:“你弹得太好了!”“弹得简直和钢琴家一样好!”可是,尽管妈妈很尽力地去夸奖,美美好像没有什么反应,夸奖没有丝毫效果。

夸奖孩子是有学问的。简单的,不恰当的“你真棒”反而会招致不良反应。禁止说“你真棒”有三个理由,同样这里面也包含了对孩子进行有建设性的积极夸奖的三个原则。


一、针对行为,还是针对人?

误区:“你真棒”——针对孩子本人,使孩子的自信和良好感觉依赖于父母的认可,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

正确做法:积极地夸奖孩子——需要关注孩子的具体行为。

“你真棒!”更多针对孩子本人,而不是他们的具体行为。“你真棒”对孩子意味着:因为你做得好,爸爸妈妈才爱你;相反,你做得不好,爸爸妈妈就不爱你。在第二个案例中,当爸爸告诉小强“我为你感到骄傲”时,传递给小强的信息是:因为你的成绩好,所以爸爸爱你;如果你的成绩不好,爸爸就不爱你。这样的表扬没有让小强感到自信,相反使小强的安全感建立在他人的认可上。所以,小强的问题不是“不能批评一句”,而是担心成绩不好,爸爸会不喜欢自己。

爱孩子,应该经常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爸爸妈妈爱你是无条件的,爱的就是你本身,与你做得好与坏没有关系。当小强考试考得不好,爸爸可以这样说:“爸爸很爱你。这次考得不好,爸爸也很难过。”

当孩子在一件事情上做得好时,就事论事,关注孩子的具体行为。积极的夸奖可以是这样的:

“爸爸看出你学习很认真,祝贺你这次考试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

“你今天早上自己起床,你怎么做到的?”

“把仅有的一块糖让给妹妹吃,真的很不容易,你有'谦让’和'分享’的品格!”

二、抑制,还是提升孩子对工作的信心?

误区:“你真棒”——关注结果,没有向孩子传达对他们的兴趣、欣赏和尊重。

正确做法:积极地夸奖孩子——需要具体描述你所看到的,关注孩子付出的努力。

“你真棒”直接指向结果,忽视了孩子付出的努力和整个过程,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敷衍,孩子的努力没有引起父母的兴趣,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在上面第一个案例中,对明明来讲,第一次主动收拾自己的房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别需要鼓励。妈妈没有把重点放在她的努力上,这样注重结果的夸奖只能给明明带来压力和疑惑:我真有那么棒吗?明摆着床都没有铺好,连姥姥都说我没妈妈小时候能干呢。于是,明明的感受会很沮丧:我总干不好事情,妈妈没有说实话。

在第三个案例中,妈妈对美美的鼓励没有放在具体细节上,没有让美美感到妈妈真正在欣赏她付出的努力,不切实际的表扬反而让美美感到妈妈太夸张了,“我怎么会有钢琴家弹得那么好呢,这明明是在想方设法让我练这枯燥没意思的钢琴嘛!”美美妈妈的夸奖带有操纵的色彩。

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需要具体描述你所看见的,积极的夸奖可以是这样的:

“我看见你的房间有很多变化:桌子上的书都放到书柜里去了,地上的笔、橡皮都捡起来了,床也很认真地整理了。走进你的房间感觉很清爽啊。”

“我注意到了你今天弹钢琴基本上没有折指呢。我听张老师说,手不折指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难的。”

“儿子,你今天主动抹桌子了,看见桌上有油污,还知道用洗洁精呢。”


三、将思考和判断交给成人还是孩子?

误区:“你真棒”——将对事物的思考和判断从孩子手中夺走,使孩子不能自主。

正确做法:积极地夸奖孩子——需要尊重和支持孩子,引导孩子学会自己思考和判断。

“你真棒”直截了当地告诉了孩子父母对该事情的评价。在上面的三个案例中,父母都直接将评价告诉孩子,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和判断的机会,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真棒”。特别在第一案例中,明明妈妈和姥姥的评价不一样,更让明明不知所措。

尊重和支持孩子所做的,引导他们自己来做评判,积极夸奖可以是这样的:

“宝贝,妈妈下班回家一进门,你就给妈妈倒了一杯水,还特别加了冰块。你怎么知道妈妈想喝冰水呢?”

“我注意到你搭的这个城堡结构很复杂,嗯,这里还有一座拱桥,很结实,你是怎么搭的?”

“你今天自己选择搭配的衣服?粉红的背心,配上白色的短裙,头上戴了两个粉色的蝴蝶发卡,看起来很不错啊。”

真诚地关心和无条件地爱孩子,积极夸奖孩子,尽可能具体描述你所看到的,向孩子传达对他们的兴趣、欣赏和尊重,引导孩子学会自己思考和判断,这是培养一个自信、自律和自主孩子的关键

用多棱镜看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