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元帅谁堪儒将代称

 zqbxi 2020-04-18

      郤縠(前682年-前632年),姬姓,郤氏,名縠,春秋时代晋国公族,也是晋国第一任中军将。

[转载]春秋元帅——郤縠

春秋元帅——郤縠

三军六卿

中军将:郤縠(50岁左右,爱好礼乐,熟读诗书,赵衰推荐,可能是为了塑造"正义之师"形象)

中军佐:郤溱(郤縠弟?)

上军将:狐毛(狐偃兄)

上军佐:狐偃(文公时期军政尚未合一,执政不一定为元帅)

下军将:栾枝(赵衰让之,言其"贞慎")

下军佐:先轸(赵衰让之,言其"有谋" )

这个阵容是优秀而团结的,也涵盖了今后20年晋国政坛上的大部分主要演员。这次组军更是决定了晋国今后100多年的政权模式,"六正"制可以说是晋国独特的政体,其优劣成败,也不是简单几句话说的清楚的。

行唐历史渊源可以直溯唐尧,而真正有确切记载的历史起自春秋。郤縠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三军元帅,是行唐人民永远的骄傲。

      作为姓名用字,郤縠这两个字比较生僻,稍有不慎,就可能写错形、读错音。郤,乃一古字,作姓氏读xi;郄为今字,作姓氏读qie。《现代汉语词典》注释,郄古同郤(xi),而郤字却不能同郄,没有qie的读音。可见,郤与郄是不能混写混用的。縠(hu)不同于穀(gu ),所以,把郤縠写作郄穀或唤作qie gu,连字带音就都错了。我们知道,作为姓名用字,其用字读音都是很严格的,不可乱写乱叫,这也是对主人起码尊重。然而,面对古人却有不少人在犯这种错误,——其中也有我。今天把它理顺清楚,以免再谬种流传。

最近翻阅《中国通史》《赵衰传记》其中提到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3年),郤縠“行年五十”受中军统帅,于次年二月在城濮之战中阵亡。由此我们可以断定郤縠生卒年份当为公元前683年——632年,享年51岁。

作为行唐有有据可查的最早历史文化名人,郤縠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认定明主志不渝

在春秋五霸中,晋文公姬重耳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这种传奇不仅在于他的霸业辉煌,还在于辉煌之前的十九年的流亡生涯。在落难之时,重耳身边有一批风餐露宿的坚定追随者;在振兴之中,活跃着一批文韬武略的卓越人物。这其中,就有郤縠。

当年,为了躲避祸乱的晋公子重耳出走异国他乡,跟随他的有狐偃、赵衰、介子推、先轸、郤縠等一批有胆有识的文臣武将。流亡生涯是没有尊严高贵可言的,甚至连起码的衣食住行保障都没有。在卫国吃了闭门羹的重耳,再度一路奔波,饥肠咕噜中向农民讨要来的却是一捧黄土。在生命垂危的时刻,追随者中的介子推竟然从身上割下肉让主公充饥。这种苦难,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十九年的漫长生涯。公子重耳苦难如此,这批追随者面临的更是一种非同寻常的考验!人生能有几个十九年?十九年中不可能没有重新择主而事的机遇,然而郤縠等却依然决然的选择了坚定!它不是一般的愚忠,而是对主人品行才识的清醒认可,是追随者修养、智慧、毅力综合素养的体现。历史最终证明,历经磨难的重耳果然不负众望,它不仅提供了追随者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自己大器晚成的人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得遇伯乐将三军

识得明主,还得有明主赏识。在郤縠的成长史上,他不仅遇到了雄才伟略的霸主重耳,更有幸得遇了伯乐人物赵衰。

赵衰是晋文公十分信赖的近臣。在复国之前,他就表现出了特有的远见和卓识。周襄王十五年冬,秦穆公即将派兵支持姬重耳回国,设宴席招待姬重耳,赵衰作为姬重耳的傧相参与秦穆公的宴会。席间,姬重耳唱《河水》,以河水朝宗于海,比喻自己对对方的景仰和感恩之心。秦穆公则唱《六月》以和,这时候赵衰推了推姬重耳说:“赶紧拜赐!”秦穆公感到奇怪,就问原因,赵衰解释:“您把辅佐天子的重任交给了我们的公子,他能不感激下拜乎?”赵衰的反应是那样得体而敏捷。后来晋文公刚回晋国就单独出兵勤王,秦穆公虽有意见也说不出什么了。

除了智慧敏捷的一面,赵衰更突出的一面是宽厚之德和荐任之明。他与晋文公是竹马之交,在翟国流亡时期,两个人就做了连襟。晋文公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衰,两个人既是连襟,又是翁婿,私人感情是非常融洽的。尽管与国君私人关系如此亲密,但赵衰没有一点恃宠而骄的表现,反而是一贯地温、良、恭、俭、让,不仅留下了“三让”佳话,还多次为晋文公荐举社稷之臣。

晋文公建立三军,想任命赵衰为元帅,但赵衰推荐了先轸:“先轸有谋……臣弗若也”;他还推荐了狐偃为上军将:“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不久,晋文公征询元帅的人选,赵衰再次举荐了郤縠:“郤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郤縠。”后,晋文公命郤縠将中军,其弟郤溱佐中军。

郤縠德能敦厚,不忘百姓,固然是元帅之才。然而,如果没有赵衰举荐、晋文公信赖,郤縠能否赢得施展才华机遇和舞台呢?比起历史上怀才不遇者,郤縠是幸运的。

功垂国史泽后人

周襄王十九年,楚成王准备围攻宋国,宋国公孙固到晋国求救。宋襄公曾在重耳流亡时有恩于晋,救援宋既是报恩于宋,又是灭强楚、立霸业的大好时机。晋国决定实行围魏救赵之计。于是,先在被庐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式。三军中,郤縠统帅中军,郤溱辅佐他;狐毛统领上军,狐偃辅佐之;栾之领下军,先轸辅佐之。阅兵式拉开了城濮之战的序幕。之后,郤縠率中军南渡黄河,袭曹国、攻卫国,于公元前632年正月占领卫国的五鹿。在战争中,郤縠既运筹帷幄,又身先士卒,为晋国立下不世战功。

城濮之战使晋国国威大振,以前与楚结盟的国家纷纷背楚投晋。文公在践土会盟,竖起了霸主之位,也以事实证明了赵衰的慧眼、郤縠的才能。晚唐诗人李频在《送薛能赴镇徐方》中写到“虽同郤縠举,郤縠不封侯”,寄寓了对英雄的悲悯之情。而诗人刘禹锡对郤縠更是推崇备至,称“自从郤縠为元帅,大将归来尽把书”,从而确立了郤縠的千古儒将地位。

查方志,城寨原名“承泽里”,意为蒙受浩荡皇恩的地方。我想,或许是晋文公所赐也未可知。《行唐新志》载,“行唐在春秋为晋邑,在城寨村前,有石镌晋大夫郤氏之茔”。郤縠墓旁,附葬者凡142塚。现遗址依然可辨。

从春秋时期的晋国到现在,已过去了两千六百多年,历史的风雨能够剥蚀秦砖汉瓦,却泯灭不了行唐人光辉灿烂的历史人文。

[转载]春秋元帅——郤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