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日吟啸徐行的苏轼,后来生病了吗?

 泰荣林黑皮 2020-04-18

作者:江一犁

有的。显然是有的。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少年时期学《定风波》,听老师讲苏轼坎坷曲折的生平,讲他豪迈粗犷的风格,讲他旷达开阔的胸怀。


其实,那个时候的我,内心很关心一个问题:那日苏轼回去之后,有没有感冒呢?

后来,我在苏轼的一篇小品文中找到了答案——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时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这篇小品文同样作于元丰五年三月。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得知,那年三月七日,苏轼前去沙湖的目的其实是买田其间,前往相田。我的杞人忧天式的担心也成了真,那日一蓑烟雨,吟啸徐行的苏子,果真病了。

受了寒的苏轼,得的是什么病呢?是普通的感冒吗?苏轼究竟有何症状?庞安常如何为其诊治?文中只有寥寥数字,这些我们统统不得而知。不过,苏子似乎并未将此次病症挂在心上,转眼痊愈后,又已经游览清泉寺,写下“休将白发唱黄鸡”等豪迈达观之句了,徒留我们这些后人在此百般揣测。

这件事情后来终于被我撂开了。

高考之后,填了志愿,成了一名被戏称“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医学生。解剖组胚,生理生化,内外妇儿,枯燥,也有趣。

有一天在课堂上,学到了呼吸系统疾病。

“大叶性肺炎,冬春季多见,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发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截图自人卫版《内科学》第9版)

冬春季,青壮年,男性,受凉、淋雨、醉酒史。我开始走神,思绪在心头勾勒出想象中的患者形象。恍惚间涌入脑海的画面,却是千年前三月春日,斜风细雨,穿林打叶,一位叫苏轼的中年男子,酒后微醺,在乡间小道上,吟啸徐行。

我不无激动地向好友分享了自己的这一“惊人”发现,笑叹过后,好友又提醒我,也许只是普通的上感呢?毕竟可没有任何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记录,你看到的只有一句“春季,青壮年,男性,受凉、淋雨、醉酒史”。

是啊,我怎么会不知道呢?医学从来都不是一门拿着课本生搬硬套的学科,生命从来都不是儿戏。是的,我知道,我都知道。不过,或许别人也不会理解,少年时期埋在书本间的疑惑,多年以后又在书本间隐隐中得到某种印证与答复的欣喜之情吧?无聊是真的,激动是真的,欣喜也是真的。

如果有机会站在那年三月七日的苏轼面前,或许我会对他说:嗨,你知道吗,你刚饮了酒,冒着雨行走,很有能会感冒,甚至会得肺炎,病症可轻可重。不过,你想吟啸徐行,那就去吧,庞安常会治好你的病,还有很多的美酒、美食等着你,还有很多流传千古的诗词和历史,等着你去书写。

苏轼或许不会知道,一个突然冒出来的陌生小孩啰嗦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表达:东坡先生,我一直都好欣赏、好崇拜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