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枚契丹文年号金雕母钱的释读及考释图说

 古潜人家 2020-04-18

两枚契丹文年号金雕母钱的释读及考释图说

两枚契丹文年号金雕母钱的释读及考释图说

两枚契丹文年号金雕母钱的释读及考释图说

两枚契丹文年号金雕母钱的释读及考释图说

这是两枚较难释读的契丹文金钱,两钱上的年号比较容易译释,很多已释译的契丹文墓志铭里都有,虽然钱上年号不见附缀“天(上八下大)”字,或称“大”字,但其它原字丝毫不差,所以把它厘定为“乾统”,“天庆”两年号应是正确的。年号前的契丹小字“天(上八下大)”字和大字年号前的“天(上天下土)”字的作用是相同的,即可在年号前做为限制性定语“天朝”,又可和其它字词组成新的词组,如“天(上八下大)或大,寿”,组成(寿昌、寿隆)。

“宝”也应无疑义,虽然两个宝字右旁书写上稍有区别,但不影响它的读音和词意,所以都译为“宝”应也是正确的。“乾统钱”穿右的“今火”字,与墓志铭中的“通”不见相同的字形,但译作“通”字已有数种钱的先例,应无疑义。难译的是“天庆钱”穿下“八公”之字。这个怪字是“元”,还是“通”?在目前所能见到的契丹小字墓志铭中查了几天也没见到相同或相近的字。

契丹小字“元”字与此字差异过大,应予否决。说其是汉“通”字的契丹语译词,应不是臆断。契丹小字中,“通”、“同”、“统”、“疼”,用字都相同或相近,区别都仅在声母,从它们组词情况看,大多是记录契丹语译汉语官名,如“御院(通)进”、“(通)判”、“(同)知”、“仪(同)三司”、“都(统)”、“(疼)痛”等等。用字既然相同或相近,推知它们组词的原字应也音同或相近,其声母应可以互通和互相借代。其中最明显的例证是“通宝”的“通”与“御院(通)进”、“(通)判”的“通”的声符“令”和“方(撇出头横左头上加一撇)”相通而且可以互相借代,说明这两个声符读音是相近的,字义也相似的。

“方(撇出头横左头上加一撇)”可单独使用,读作[thu]。它与一个类似“天庆钱”穿下“八公”的字,“八人上(上为一竖一横无右小横)”读音[t]相近。而“天庆钱”穿下“八公”钱中“公”下之“厶”,字,往往与书写中的“上(一竖一横)”写成一个字。由此感到“天庆钱”穿下“八公”一字,应是“八人上(上为一竖一横无右小横)”读音[t]一字的异体字。既然“八人上(上为一竖一横无右小横)”与组成“通”字的,可单独使用的“方(撇出头横左头上加一撇)”读音相近可互通,那“天庆钱”穿下“八公”一字亦应可以单独使用,读作汉语“通”了。

数日研讨揣摸,终于豁然开朗,“通”字一解,两钱的释读即算完成,“通”字虽说尚需更多资料验证,但到目前为止,笔者之释读应是最有理有据逻辑上最合理的一种释读。两枚金质契丹文钱,至此可定名为“乾统通宝”和“天庆通宝”。

“乾统通宝”和“天庆通宝”钱,都是大辽国末代皇帝天祚帝所铸。天祚帝共建元三个:“乾统”、“天庆”、“保大”。“乾统”、“天庆”是第一、二个年号,每个年号十年。“保大”年号仅存在五年,大辽国就灭亡了。这两枚“乾统通宝”和“天庆通宝”金钱,材质细腻,厚重敦实,舒展大气,冶铸精湛,温润柔滑,含金量高,书法精美,刀工超群,应是辽金战争发生前,辽代上下、军民仍沉浸在“歌舞升平”,“天下太平”穷奢极欲时代的产物。

“乾统通宝”钱直径69.59毫米,穿径8.06毫米,厚3.70毫米,重168.9。“天庆通宝”钱直径51.3毫米,穿径7.15毫米,厚3.67毫米,重85.4。两钱均为雕刻制成之钱,从其形制厚重,制作阔大,雕痕未化,无拔模措施的情况推测,其应是呈样雕母。不知其子钱是否开铸?观世间尚未见其子孙英姿,惜哉!

大辽二十二个年号所铸契丹文钱,至今已有神册、保宁、统和、太平、景福、重熙、清宁、咸雍、大康、大安、寿昌、乾统、天庆等十三个年号发现有钱存世,而且是金银两种材质同模铸造。其铸造方法亦是先铸制呈样钱呈报审批,回来按批准样式修改完善,重新雕出祖钱,翻铸铸母,下发钱监翻铸子钱。这两枚契丹文“乾统通宝”和“天庆通宝”金雕呈样母钱,把契丹铸钱流程缺失的环节补充完整,其功至伟。

契丹文钱都是辽钱中的精品,稀罕宝贵,这两枚契丹文“乾统通宝”和“天庆通宝”金雕呈样母钱,更是辽年号钱中的顶尖至宝。我真心为盛世国宝的面世高兴,并祈盼尚未面世的大辽契丹文年号钱能早日面世,和这些已面世的兄弟姐妹钱团聚。我等待着……。

裴元博  陶金2010-6-3于京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