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咨询师:意象对话解决因少年“情结”造成的抑郁症

 度麦心理 2020-04-19

案例简述:

李明(化名)是一位成功的商人,40岁左右,他经营的企业赢利颇丰。虽然周围的人都羡慕他,但是,李明却知道自己并不快乐。每天强装笑颜的日子过了许多年,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的失眠越来越严重,情绪也越来越消沉。他知道,如果自己再这样下去,多年苦心经营的企业就要面临危机。为了让自己尽快走出这样的状态,先去了医院,诊断为抑郁症,医生建议他服用抗抑郁药物的同时,进行心理咨询。于是他预约了度麦学苑心理关爱中心的一对一心理咨询。

咨询经过:

来到咨询室,心理咨询师芳飞老师观察到:李明穿着整齐,说话得体,只是脸上带着明显的疲惫,眼圈儿发黑,印证了他在电话预约中所说的失眠症状。咨询师请李明坐下,并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在电话里说,你内心压抑了很多东西,每天都不快乐,那你能告诉我,你第一次感觉到压抑是在什么时候么?”

李明想了一会儿,回答说:“我刚才回想了一下,要说第一次感到压抑,应该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好像是高二选科的时候吧,我那时候想学文科,可父母就是不同意,争执了好久,最终也没拗过他们,只好选了理科。后来,高三填志愿的时候,我和父母的意见又不一致,但最终还是按他们的要求填报了志愿。这两件事让我感觉特别压抑,也非常怨恨父母。因此,离开家后,我也很少和父母沟通,上大学也觉得没意思。大学毕业后,我坚决没有按他们的要求去考研究生,毕业后也没按他们的安排考公务员,自己和几个朋友经商了。虽然事业有成,但是我并不快乐,这些年也不怎么和家里联系。其实,我现在事业挺好,父母也经常打电话给我,可我就是不愿意和他们说话,回家的次数极少,除非不得已,我是不回家的。最近,我总觉得我应该放下过去,重新面对父母,可是,越这样要求自己,越做不到,结果反而更糟了。”

通过李明的叙述,咨询师明白了他内心压抑的根源。从小父母对他的控制,在他的心里形成了严重的“情结”,让他无法面对父母,更无法面对过去。在接下来的沟通中,咨询师了解到:虽然李明不愿意面对父母,但是,每月都固定给父母打款,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平时,父母有什么事需要他时,他也总是及时处理,从不耽误。只是无论父母说什么,他始终无法打开心结。时间越长,他内心的矛盾就越强烈。一边自责自己对父母的冷淡,一边又无法做到坦然面对,所以才导致自己连续失眠,抑郁情绪也越来越严重。

对于李明的情况,咨询师使用了意象对话技术,帮助李明在意象中回到高中时代,重新面对父母,并与他们和解。咨询结束后,李明感觉自己再想到父母时,情绪好了许多。咨询师与李明商定:要进行一个疗程(一周一次,共10次)的咨询,以便帮助他充分调整心态、打开心结。

在接下来的咨询中,李明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好。他开始逐渐恢复与父母的沟通,先是打电话的时候不再那么抗拒,然后慢慢地能主动给父母打电话,他与父母的关系正朝着良好的状态发展。第10次咨询的时候,李明告诉咨询师:他在来咨询前与父母约定,等他咨询完成后就直接回父母家,并留宿一晚,第二天再回来上班。父母特别开心,要为他准备所有他爱吃的东西等着他回来。

经验感想:

少年时期的“情结”很容易影响到成年之后的家庭关系。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虽然能够为了孩子倾其所有,但却很少考虑到孩子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的心理需求。这种以破坏亲子关系为代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为后来的家庭和谐埋下无法去除的阴影。愿所有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能多一点尊重、多一份理解,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关注中健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