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史百味》豆中王者蛋白最丰,绿色牛乳滋养众生:人类食用大豆的历史渊源

 dandong819 2020-04-19
2020年2月末这个非常时期,在中储粮油成都基地,128人只用了15天就建好了9万吨的浅圆仓,但这座粮仓不是用来囤大米而是用来囤大豆的。大豆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自产的不够国内消费,所以我们的大豆非常依赖进口。

大豆亦即黄豆,起源于中国。大多数学者认为,大豆原产地是云贵高原一带,也有许多植物学家认为,大豆是由原产中国的乌苏里大豆衍生而来。我们现在所种植的大豆,是由野生大豆通过长期的定向选择和改良驯化而来。中国栽培大豆已有5000年历史,遍及全中国,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

大豆富含丰富的营养和优质蛋白质,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是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大豆有几个与其他豆类不同的特质:首先,大豆成分有20%是脂质,40%是蛋白质,没有其他植物能拥有这样的营养价值。其次,大豆含有健康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氨基酸。
如此优秀的作物,很早以前就在中国有栽培,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东南亚以外都没有其他国家和地区栽培大豆,这点让人感到意外。如今,大豆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在全世界许多地区都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出去的。美国于1804年引入大豆种植,到20世纪中叶,大豆在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的农作物。

大豆植株高30-90厘米,茎粗壮,直立,密被褐色长硬毛,花紫色、淡紫色或白色。荚果稍弯,下垂,黄绿色,密被褐黄色长毛。新鲜连荚的黄豆就是我们在菜市场里可以买到的毛豆。每个荚果含种子2-5颗,椭圆形、近球形,晒干之后就是最常见的黄豆。

神农氏
最早栽培大豆的地方是中国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据资料记载早在公元前5000年就有栽培大豆的记录,但很可能真正的栽培时间还远远早于这个时间。随着对黄河流域考古调查的深入,“中国与肥沃三日月地带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开始农耕”这一事实也逐渐明确,似乎是栽培了大米等几种主要的作物。中国农业在初期并没有养那么多的家畜,所以富含蛋白质的大豆成了日常饮食不可缺少的食材。在那个时代,,大豆的重要性应该已经被人们所认识。
在神话中,发现并栽培大豆的是神农氏。神农时期通常指公元前2800年左右、王朝成立之前的时期,神农氏即炎帝。事实上,最早的关于神农氏的故事在大约2000年后才开始流传,人们认为神农氏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但始终只是故事和传说。神话里说,神农时期的人们在那之前过着吃杂草和昆虫的生活,后来神农氏发现了神圣的五谷,想出了五谷的栽培法,并发明了农具。黄河流域开始了农耕,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汉族繁荣起来,人口爆发性增长,扩散到其他地区,最终汉族成为这一地区最大的民族集团。直到现在,汉族仍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关于神农氏的神话在中国还经常被提起,比如立春过后的春耕等农事活动,都跟上古时期的“刀耕火种”有关系。
大豆营养价值虽高,但在东南亚以外的地区直到20世纪为止都没有大量栽种植,原因是因为大豆在食用之前需要做很多的处理。大豆的蛋白质在生的状态下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而且豆类中含有对生物有毒的物质,必须通过烹煮加工使有毒成分变性才可食用。

毛豆
我们把未完全成熟的绿色大豆叫做毛豆。最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将新鲜采摘的毛豆带荚煮熟,撒上盐即可。对食物有无尽想象力的中国人民当然不会满足于这么简单的做法,很嫩的毛豆可以直接烹饪,连荚凉拌、素炒、炒肉;再成熟一点的,剥荚取豆,素炒、焖肉、煲汤。即使是带荚卤煮也会放很多料,那可是很棒的零食和下酒菜。

泡发芽了直接炒,比绿豆芽要脆口(牙口不好的把豆瓣摘掉就好),垫在麻辣鱼和鸭脚煲的底层,老美味了!
成熟晒干后的黄豆,处理方法更多!

干豆便于储藏,泡软之后可以熬汤、焖煮、油炸。

制作成各种酱料,光是腐乳就有好几十种,夏天配一碗白粥绝对开胃~

差点忘了这么重要的大豆油…… 

磨成豆浆,成为油条的绝配。

滤出的豆渣也可做成美食。

将黄豆制成豆腐真是个伟大的发明!相传在公元前164年,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了豆腐。目前发现最早的和豆腐有关的文物亦来自汉代:河南打虎亭东汉墓中发现了集体劳作的石刻壁画,但描绘的是否做豆腐的场面存在争议;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发现了花岗岩制的水磨,很可能是磨豆浆做豆腐用的。到了宋代,豆腐方才成为重要的食品,并在同时期传入朝鲜,19世纪初传入欧洲、非洲和北美。

聪明的中国人在做豆腐的过程中再发展出各种豆制品,从形状到质地,种类多到数不全,花样多到看不完,菜式也多到吃不全……

中国太大了,很多东西都分南北,包括豆腐。

嘿嘿~还有这个谁发明的没法隐藏的小吃,走到哪臭到哪,吃起来还很上瘾~

美国大豆

18世纪,大豆进入美国。1904年开发出生产大豆油产业用加工法之后,大豆才真正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在美国扎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大豆油开始普及,提取油之后剩下的豆粕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当时把它作肉的代用品。战争结束后,豆粕就用来做家畜饲料。

在20世纪20年代,大豆并不是用来买卖的农作物,而是种来覆盖农田保护土壤的。利用与豆类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吸收大气中的氮气分子,转变成氨及铵离子固定于土壤之中。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遭受沙尘暴袭击,遭受巨大损失。那个时候,大片的草原被开垦种植小麦和玉米,长期的干旱加上猛烈的沙尘暴,造成了表土流失。耕地的过度开垦带来的是小麦等谷物的过剩生产,农产品市场价格出现暴跌。1933年,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作为新政的一环,导入了各种农业政策,以解决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政策之一是缩小过剩生产,限制玉米和小麦的种植面积,恢复市场平衡。由于没有限制大豆的生产,因此受限的农民转而种植大豆。大豆抗旱能力强,扎根非常之深。不想让耕地裸露着就只有种植大豆,既能固定土壤,又能增加土壤里的氮气。

照片摄于1936年的南达科他州,干旱和沙尘暴破坏了农田。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大豆又作为肉类的代用品使用,种植量有所增加,但还没有普遍将它作为农作物种植。直到70年代,食品加工产业和家畜集约性生产,大豆开始被广泛利用。此后,大豆的种植急剧增加,现在已成为继玉米之后的美国第二大面积种植的作物。

大豆油用途广泛,是美国最常见的烹调油,它不仅是日常使用的植物油,工业用途也很多。它是人造黄油、各种酱汁、沙拉酱等各种加工食品的原材料、生物柴油燃料的原料,还用于涂料和印刷油墨的制造等等。提取油后剩下的片状豆粕蛋白质丰富,大部分用做家畜饲料,少部分加工成大豆粉或植物蛋白质,成为各种加工食品的原材料。以及用于素食主义者的食品加工,代替动物蛋白质。

转基因大豆于1994年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成为商业化大规模推广生产的转基因作物之一。这种转基因大豆具有耐除草剂草甘膦基因,对草甘膦成分除草剂有耐受性,即使在大田中施用草甘膦除草剂,它的产量也不会受影响。长期以来,转基因大豆的毒性和安全隐患备受争议,人们对转基因食品有着诸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方面的担忧,担心会像一些人预测的那样。虽然目前还不确定是否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但仍有可能会引发各种问题。遗传性状转换后的基因可能会不断扩散到周围,少数超大型跨国企业控制着农产品市场。这些企业把利益放在首位,优先扩大利润,维持可持续农业系统和生产安全食品放在第二位,用各种手段不断攻击着我们国内的大豆市场。

这样的大豆和玉米,虽然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农业的面貌,但这种变化是吉是凶,现在判断还太早。但如果有一天转基因食品的不良影响突然大量显现,那么改变世界历史的食物里,转基因食品将拥有独立的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