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大利的工业化,为什么只走完了一半?

 深蓝Vv深蓝 2020-04-19

你绝不会想到,一向被誉为懒惰散漫,欧猪五国之一的意大利,30年前的祖上阔过:

1987年,意大利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工业国,欧洲第二大制造国。

1992年,意大利人均GDP高达2.32万美元,超越英国,齐平法国,逼近德国。

1960-1970年代,意大利的汽车、摩托车畅销欧洲,菲亚特的销量超过欧共体所有其他汽车品牌,包括德国大众。

...

那时的意大利,艳压英法德,与日本共长天一色,可谓风光无量,然而转眼之间,意大利的工业辉煌就此戛然而止:1990年代之后,经济陷入长期停滞,人均GDP从与英法德齐平,到被超出三分之一,甚至沦落为和希腊、葡萄牙一样的欧猪五国。

意大利到底经历了什么?它的工业是如何崛起的,又是为什么突然停滞的,第十经济观察室试从意大利的工业化历史、山川禀赋、地缘经济、统治阶级文化和局限性,为诸君娓娓道来。

意大利的工业化,为什么只走完了一半?


中世纪欧洲最靓的仔

如果说意大利祖上阔过,都不用提罗马,单是11世纪前后城市共和国时代的辉煌,就足以让意大利人自豪上三天三夜。

那是一个意大利商人主导欧洲经济的黄金时代,由于地处欧亚非交界处和地中海中心,热那亚、威尼斯的商人,得以把中国的丝绸、瓷器,东南亚的香料,北非的橄榄,中亚的宝石,运抵南欧港口,然后转卖给欧洲大陆的大小邦国,从中牟取暴利。

中国北宋时期,威尼斯商人仅从胡椒(香料的一种)贸易中,就赚取了超过一百万镑银币。

同时,意大利北部的手工业者为了高额利润,也开始模仿制造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一时作坊丰茂,城镇涌起,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意大利北部成了欧洲最发达的手工业区和城市群(没有之一);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等还驱逐了国王统治,建立了以大商人、贵族和上层市民(小企业主、自由工匠、医生、律师、顶层中产...)为主人的城市共和国。

这些城市共和国,在政治上施行的是以各大商业行会为基础的‘多元寡头统治’,在选举制、多数民主的运作体制下,上层市民才是共和国真正的权力基础和主人。

所以,在上层市民阶级的趣味影响下,意大利人普遍养成了追求文艺精致生活以及对自由的饥渴,这种风潮导致了意大利率先开启了欧洲文艺复兴和人性自由的先河。

这种上层市民统治的模式,由于意大利历史上几乎没有社会革命,被一直延续到到现代,只不过上层市民的范围和标准有所扩大。

但由于上层市民还不是顶层,他们相对政治视野狭隘,沉湎于生活;且他们的利益,只有在社会极度固化时,才能得到最大化,所以上层市民们普遍进取心不足,极度反感改革。这种自由且自私的思想,让意大利诸国在欧洲大争之世(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中,反应迟钝,后知后觉,几乎是被历史推着前进而不是主动适应,错失了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机会,也让意大利的工业化缺乏规划和进取心,断断续续,漫不经心,这些,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详细论述。

尽管如此,在14世纪之前的岁月里,商品经济高达的意大利,依然是欧洲最富裕,最靓的仔。

意大利的工业化,为什么只走完了一半?

文艺复兴

躲进小楼成一统:地理大发现后,失落且自闭的意大利

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炮火,终结了意大利欧洲经济中心的好运。

随着大西洋逐渐成为欧洲、乃至全球的贸易中心,意大利各城市共和国、公国、王国逐渐经济凋敝,实力消退;先后被法国、西班牙、奥匈帝国渗透和控制,沦为文化和经济的附庸地。一些城市共和国甚至出现了历史倒退:封建贵族重新掌握最高统治权。

热那亚共和国1805年被法国吞并,随后被并入君主制的撒丁王国;

佛罗伦萨成为美第奇家族统治封建公国,1793年更沦为奥地利的附庸;

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王国,成为西班牙国王的属地。

外国的入侵和经济的衰落,击溃了意大利人的自信,好不容易的形成的大商人和资产阶级,也自暴自弃,放弃了对商业和企业经营的追求,转而用累积的资本去修建奢华的宫殿、昂贵的艺术品以及农村土地。

尽管意大利北部的纺织、制革等消费品轻工业(主要还是小企业、自由工匠模式)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同时的英国正用东印度公司这样的超级商团开拓殖民地,以获得工业革命和机器大生产的巨额资本;这时的德国正建立强大的技术教育体系,用国家垄断资本浇筑工业崛起。

意大利与英德相比,显得那么慢慢悠悠,那么文质彬彬,但工业革命,全球大争之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暴烈运动,步子走的稍微慢了,就会被暴打。

从17世纪末开始,欧洲经济的主导者-意大利,已经成为欧洲经济的附庸者,意大利只能向英法和荷兰,出口小麦、橄榄油以及葡萄酒这些无技术含量的农产品。

意大利的大资产阶级、有实力的工业家,几乎消失殆尽。意大利的主导阶级-上层市民,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欧洲春夏与西东。

意大利的工业化,为什么只走完了一半?

美第奇家族

十足的侥幸:意大利统一

到了1800年代,资产阶级进步思想(自由、民主、博爱)和民族主义在欧洲风起云涌,欧洲各国纷纷工业自强,寻求民族统一和独立时,

意大利境内的各王国、公国、共和国,均无意识去谋取统一。

即使是发展了部分工业,最为富强的君主立宪制-撒丁王国,也无意于担责,对于落后的、保留着浓厚封建大庄园经济的意大利中南部,他们并没有兴趣去接‘包袱’,认为那些地方没有商业价值。

反而不是上层建筑的知识分子、学生、部分地主和工人阶层,对于意大利民族和统一念念不忘,用大量浪漫文学作品,去强化拉丁-罗马等意大利民族共有的记忆。

但当时的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意大利统一运动三杰)认为:意大利的统一不切合实际,是荒唐的想法。

不过,上帝爱意大利,希望他们统一,所以给予了意大利一次绝佳的恩赐。

1860年,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王国,爆发农民起义,意大利的爱国领袖加里波第出于对革命的热情,征集了以学生、知识分子、理想主义者为主的千人红衫军,冒险支援。

没想到,加里波第的红衫军到达两西西里王国,农民云集响应,部队迅速扩大,战斗热情高涨,一不小心解放了意大利南部。

本来极不支持加里波第的加富尔,看到红衫军居然成功了,只好马上从北部进军,用武力威胁、拉拢利诱的方式,让意大利中北部国家,加入撒丁王国(不加入我们,难道等着被革命推翻?)。

对于一个君主国家,一个代表‘自由上层市民’利益的王国,加富尔不愿意看到意大利出现一个激进的,民主的,代表中低层利益的国家。

意大利中北部并入撒丁,王国大军逼近红衫军,不愿意看到内战的加里波第放弃了内战,把军队交给了撒丁王国,意大利侥幸完成了统一,此前毫无缜密的规划。

意大利的工业化,为什么只走完了一半?

加里波第和红衫军

上帝偏爱意大利:三次工业改造良机

按照资产阶级民族独立和后发国家工业化的剧本,统一后的意大利,应该要做的大致分两步

首先:对全国,特别是南部的封建大庄园(主要是天主教会、大贵族和大地主所有)经济进行肢解,把土地分给99%的农民以及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彻底解放农村生产力,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一方面为意大利北部的工人提供更廉价的食品,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力提高,一部分人逐渐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给工业化提供更多自由劳动力。这两方面完成后,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就会瓦解,意大利的统一市场就被打造出来了。

其次:效法德国,有规划的进行X年工业投资和建设计划。

但意大利统治精英如何操作呢?

政府对金钱过于贪婪,收缴的教会和封建贵族土地,绝大部分被高价卖给了大商人和其他地主,参加红衫军的农民,从此对北方政府失望透顶。

对于进行工业投资和建设,特别是基础工业和重化工业,上层市民们坚决反对,因为这意味着加税,他们连教会土地都不愿意低价卖给农民,更何况加税。

也就是说,由于意大利北部统治阶层的贪婪,统一后的意大利经济上依然是隔离的,并没有形成工业化特别需要的统一市场。

剑桥意大利史评价说:意大利的资产阶级(上层市民)和欧洲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更狭隘。

意大利南部貌合神离,导致统一后,南方15年人均收入没有增长,还不如统一前。

不过,19世纪末,上帝再爱了意大利一次,由于第二次电气工业革命爆发在德国,意大利地缘上极为接近,又与德国结成了同盟,所以通过技术迁移和产业链辐射,建立了一批汽车、化学、电力工业,实现了意大利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工业化良机。

1899年,菲亚特汽车 (Fiat)在都灵创立;

1872年,制造轮胎和绝缘电缆的化工巨头倍耐力成立。

1896-1913年,意大利GDP增长率为欧洲之首,2.8%;和崛起的日本一致;仅次于美国,4.3%。

但是,我们必须要指出,意大利的这次电气工业化,是背靠德国大树好乘凉的结果,是德国电气产业辐射的被动而为,且意大利只是建立了电气工业系统的几个散点,意大利北部依然以纺织、服装、制革、制鞋、家具、酿酒等消费轻工业为绝对核心。

1914-191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第二次迎来了工业化良机,由于前期站队德奥同盟国,得以获得大量电气工业转移,后期又反水投诚协约国,避免了同盟国战败遭受清算,其高超的骑墙艺术震烁古今。

更重要的是,意大利统治阶层一直不愿意发展的重化工业,由于对外作战的需要,被迫进行市场转型。

由于战争的催生,围绕军事的重工业,得到飞跃式发展:菲亚特汽车4年内,员工数量增长了10倍,至4万。

安萨尔多工业集团,在一战期间,为意大利生产了3000架飞机、20万吨商船,以及一半的火炮。安萨尔多模仿制造的意大利炮弹,由于操作便利,火力威猛,很多淘汰后被卖往中国,成了李云龙攻打县城的尖兵利器(玩笑)。

意大利第三次工业化良机,则要归功于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权。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德美日逆全球化和1929年的大萧条,英法封锁殖民地市场,自己玩;日本侵袭中国东北,转嫁矛盾;美国躲在北美大陆,止血;失去了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意大利和德国一样,由于国内暴烈的内乱,走向了法西斯极权统治。

法西斯企图通过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对外侵略,以及“奋斗”、“勇气”、“热情”的唯意志价值观,让意大利国内各阶级妥协矛盾。

尽管,法西斯的爱国主义和唯意志价值观,和意大利上层市民自由、艺术、精致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墨索里尼亲自发动的集体主义奋斗:粮食之战、里拉之战、全民生产运动统统夭折。但在工人阶级强大威胁以及金融危机下,墨索里尼的极权统治还是让意大利人的散漫和狭隘,得到了一定纠正。

至少,墨索里尼让意大利的火车准点了。

1933年,利用大萧条带来的银行萧条和困境,意大利政府创立了工业重建研究院:并购了钢铁、航运、电力等相当于20%的意大利工业资本,并用深打工业基础和系统培养工业管理、技术人才的方式,

为意大利战后经济复苏,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撑。

意大利的工业化,为什么只走完了一半?

墨索里尼

1950年代开始的经济奇迹

意大利创立了工业重建研究院不久,二次大战就爆发了,意大利再次发挥高超的骑墙艺术,意大利共产党和游击队成功逮捕了墨索里尼,并处死,意大利摇身一变,从法西斯轴心国成了同盟胜利国,不仅不用战争赔款,还得到了美国35亿美元的经济特别援助。

然而,尽管意大利共产党和游击队成功帮助国家重生,但战后的社会改革依然是:马照跑,舞照跳。

几乎所有效忠法西斯政权的旧官僚、大资本家、地主被大赦了,并各回其位,土地改革在应付一下参加游击队的农民后,就放弃了。

1950年代的意大利农地改革,只让5%的农民得到了获得了土地。

由于意大利的社会统治阶层没有改变,也没有被清算,上层市民基于狭隘的眼光,对改造农村和形成统一市场,缺乏意志和割财之义。

他们希望不改变的状况下,继续发展北部工业,并深度融入欧共体市场。

不能不说,这一次不能确定意大利统治阶层的决策是否有错,因为这是一次绝佳的良机,由于二战时,法国东北部工业精华尽毁,英国伦敦一片焦土,德国鲁尔工业区变成废墟,意大利保存相对完好的工业就显出了威力。

由于战后初期,西欧和中欧普遍缺乏消费品甚至工业品,本着就近原则,向意大利北部工业区大量进口,意大利大小企业,订单满满,开足马力,一片繁荣,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增长。

1958-1963年,意大利的工业产值以每年超8%的速度增长,是日本外最快的国家。

意大利的冰箱、打字机甚至汽车都畅销欧洲。菲亚特凭借价廉的紧凑型轿车飞跃发展,到1967年,菲亚特公司的销售量比欧洲共同市场的其他所有公司都多,甚至包括大众。

1987年,意大利正式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工业国,人均GDP在1992年也超过了英国,齐平法国,只比德国略少。

意大利的工业化在此时到达了顶峰,隐隐然有超越德国,成为全球一流强国的态势。

意大利的工业化,为什么只走完了一半?

菲亚特600

然后,在烈火烹油之下,意大利的经济奇迹隐藏着致命威胁。

1. 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意大利南部的封建大庄园经济依然如故,官员腐败严重,农民贫穷的愤怒,加剧了社会犯罪和动荡,维稳成本越来越高。

2. 工业的繁荣没有带来公共服务的提升,恶劣的教育、医院、住房条件,与资本主义渲染的车、高楼、香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工人的羞辱感被点燃。

上层市民以及顶层中产,倾向于对教育垄断,反对将精英教育扩大到基层,并且偏爱在大学中设置法律、医学、商业管理等文科职位,以利于他们的后代掌握这些高端职位或政府公职,这让意大利无法提供足够数量的理工科人才,帮助工业升级以及在高科技新产业上的布局(通讯、IT互联网)。

在1980年代,意大利还有27%,约1500万人口属于半文盲,南部的地主,甚至反对普及中学教育,因为这造成农民的流失。

3. 意大利的工业化属于中等发达,在某些工业部门,如汽车、机械有一些散点优势,但经济的基础,还是服装、丝绸、皮革、酿酒、家具这些消费品工业为主。这些消费品工业,99.9%被小商人、小企业、自营工匠等上层市民控制,极度依赖廉价劳动力。

这些小商人、小企业主、自营工匠对经济改革、技术创新、发展品牌毫无兴趣,他们只想施压让政府压制工资,维持低廉的用工。

随着英法德工业的复苏,和日本、韩国、亚洲四小龙、中国的消费品工业先后崛起,欧洲的订单,逐渐被转移到了这些更便宜的地区,意大利消费品工业的竞争力下降了。

工业竞争力下降势必导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这加剧了社会不稳的因素。

1988年,意大利南部地区14—29岁的男性的45%处在找工作状态中;在年轻女性中,这一比例更高。

意大利的工业化,为什么只走完了一半?

意大利1960末期大罢工

撕裂的南北、社会的固化以及工人失业,三座火山,在1960年代末,就彻底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动乱和罢工席卷南北,眼看要赤化,意大利政府被迫通过福利制度,去缓和与工人的矛盾,改朝换代的威胁暂时结束了,但福利制度需要巨额财富来维持,因此意大利不得不靠加税和借贷来维持。

加税,更造就了意大利工业企业的经营困难,失业更严重,恶性循环。

借贷,造就了公共债务的高垒,一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就要破产一次。

尽管如此,意大利靠着货币贬值和关税杠杆,维持了基本的工业优势到1990年代,但这是最后的辉煌了。

随着1993年欧洲统一市场成立(关税取消),1999年欧元区建立(意大利失去货币主权),意大利衰退加剧:北部的消费品工业竞争力下降的同时,南方的市场也被英法德和北欧产品倾销占领了。

“福利-加税-债务-失业-福利”的恶性循环发展到极致,2018年公共债务占GDP比例达到惊人的134.8%,和葡萄牙、希腊、冰岛等国家一起,沦落至欧猪五国,被全球嘲笑。

意大利的工业化走到了一半,走不下去了!

很多人这时候可能会说意大利有跑车,有奢侈品牌,工业很发达呢。这里必须要指出,跑车,奢侈品相当多属于手工业,既不是大工业生产,也提供不了大规模就业,意义不大。


而为什么一个人口、领土和聪明才智不输于英德法的国度,成为被嘲笑的三流国家,很大的原因来自上层市民(小企业主、自由工匠、医生、律师、顶层中产.....)数百年的固化统治,以及他们本身的局限性。

因为上层市民的贪婪:意大利南部的土地改革和统一市场,改了200年都无法完成,意大利工业只能高度依赖出口。

因为上层市民的贪婪,不愿意投资重化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导致意大利工业以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工业为主,在东亚制造业兴起时,意大利对欧洲的出口竞争力下降,造成工人失业奇高,社会不稳,并演化成福利-加税-债务-失业-福利-的恶性循环。

因为上层市民的自私:垄断教育资源,意大利大学无法培养足够的理工科人才去支撑工业的升级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意大利极速崛起又飞速陨落,不能不让人唏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