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山读园 ▏物化与心境:明清江南文人的书斋Ⅴ

 山阴芥子 2020-04-19

庚子

二月

廿四

物化与心境:明清江南文人的书斋Ⅳ
Objecification and the Mental State: Jiangnan Literati's Study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4
秋风词 来自静山之境 02:03
“江南”既不是城市也不是省份,而是被历代文人所美化了的风雅之地,“江南”一词更是与风雅的文人生活几乎同义。的确,江南文人的趣味代表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一个层面,既不同于民间风尚,又不同于皇家气度。正如《诗经》风、雅、颂三个部分一样,文人意趣成为“雅”的定义标准。一个时代的文人书斋作为文人群体最具心境的场所,共同阐释时代清雅趣味及其流变方向。它涵盖了院落及建筑、陈设与文玩清供诸多层面,也间接反映了经济文化对文人趣味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明清江南文人书斋的梳理,对文人风尚、清雅与凡俗进行新的探讨,从物化的书斋内容来窥探文人的书案生活。
点击回顾:静山读园 ▏物化与心境:明清江南文人的书斋Ⅰ 

点击回顾:静山读园 ▏物化与心境:明清江南文人的书斋Ⅱ

点击回顾:静山读园 ▏物化与心境:明清江南文人的书斋Ⅲ

点击回顾:静山读园 ▏物化与心境:明清江南文人的书斋Ⅳ

       文人园林作为文人游居的场所,是个人理想的后花园,也正因如此, 每一座园林都带着主人特有的趣味和气质。文人书斋是园主最为个人化的空间 , 往往凝聚着了全园的气息,同时园林为书斋提供大的铺陈和背景。梁代名仕徐勉有文 :“冬日之阳,夏日之阴,良辰美景,文案隙间,负杖蹑履,逍遥陋馆,临池观鱼,披林听鸟。”山水养心,诗书寄情。每座书斋都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方面代表文人阶层阐释大时代下“雅”的 审美标准 ;另一方面又带有园主人最具个人色彩的喜好和观点。今摘撷几座园林中的书斋,探文人园居书案生活的一角。

 唐宋元书斋 :散淡简远 

    自从唐宋文人深入且广泛地参与造园活动,营园造室与诗书画意就 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个阶段书斋院落的营建手法天然散淡。五代卫贤《高士图》中的书斋为一个歇山顶建筑,屋顶形式很正式。与此同时,屋檐下并无实墙,只有木柱,建筑本身的边界感很弱。院落的边界是低矮通透的竹篱,建筑高于院落几步台阶,使得人的视点更高,院落的边界更低,这样院落的边界感同样很弱。书斋的背景为高山,画面右侧以 及近景同样为山石,各方位景致在同样的语汇内,追求相同意境,方向感并不清晰。图中高士坐于书斋之中向外观景。不同角度、不同景深在同一题材的联系下,形成群山环抱的景致。景物并无遮挡,形成一幅连续的长卷。

 [ 五代 ] 卫贤《高士图》,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书斋四面通透,院落围低矮竹篱, 竹篱藏于木石之间,时隐时现,篱外群山环抱,一弯溪水从院落一侧蜿蜒,超然隔世。书 斋内设一榻,榻上一几,榻旁矮凳,四周皆无高立陈设,视线连贯通透。 

    元画《竹西草堂图》中的草堂建于水岸,背山面水, 建筑三面开敞,视野上形成连续的水景图像。至今仍保留完好的沧浪亭中的书斋翠玲珑同时印证了这个特点,小屋西面开窗,形成延绵的画卷,并非偏顾一方。立于小屋以观大景,立于中间以观四周,立于暗处以观明处,讲求浸染于大环境之中的深远意境。“环中”是个有意思的概念,《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用“环中”比喻无是非之境地。因此翠玲珑空灵超脱的境界,与沧浪亭本身的苍古比较,虽显得娟秀几分,但豁达的气度却一脉相承。如果将人作为一个圆点,将书斋内感受的景致画成圈,这个圈应当是半径很长的圆圈。在这里,书斋和院落本身的界限用各种手法被模糊掉了,“不可穷极的环顾”成为一种标准的观看方式。

 [ 元 ] 张渥《竹西草堂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宋代书房格局示意图

       沧浪亭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久远的一座园林,也是兴废更迭命运沧桑的一座园林。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善诗、善书、善酒,庆历四年遭贬后,至苏州建了沧浪亭并写下《沧浪亭记》。自宋代至民国,它或为私园或为公用,园主更替频繁。自苏舜钦后,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曾园居在此。《草庵记游并引》有载,沧浪亭至元代废为僧居,“山空水流,人境倶寂,宜为修禅读书之地”。乾隆年间,《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曾居于沧浪亭。道光年间官方复修后, 以公共祠面目出现,1927年成为苏州美术学院校舍[37]。其间布局使用几经变换,功能布局也几度更迭,如单说书斋,则须提翠玲珑。

[ 清 ] 王翚《沧浪亭图》

        苏舜钦“构亭北埼,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可见竹林作为沧浪亭选 址时极具意境的内容,令园主勾勒一幅“觞而浩歌,踞而仰啸”的图景。[38] 翠玲珑恰恰以竹为题营建,将沧浪亭“澄川翠干”集至一处,散淡空灵。建筑四面开窗,沿袭了宋代环顾的习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广袤竹林之间构一小屋,小屋门窗的裙板与棂窗的分割线一致,屏蔽掉地面的信息,只留竹林中竹叶婆娑的中段借入景中,阳光投射时逆光看竹,翠色通透,连续开窗犹如长卷,看而不尽。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中光绪年间佚名《记游沧浪亭》中记载:“名贤祠前对面竹深处,小屋数椽, 四面有窗,题曰 :竹玲珑,此处桌椅几榻,皆以竹为之。”可见陈设亦以竹为题。古代书斋家具以竹为题甚多,求竹之高洁,形制有竹榻、竹椅、竹案、竹桌等。《事物绀珠》载“梦友,李建勋湘竹榻名”, 因此古代竹榻另有一雅号为“梦友”。说到陈设,五代王齐翰作《勘书图》,描绘了文士读书情景。其身后为三叠屏风,上绘青绿山水,屏风前有榻,置古箱卷册等物。画中文士白衣长髯,袒胸赤足,一手扶椅,一手挑耳。身前为一几,陈列笔砚简编等物。另有一黑衣童子侍立。从明代仇英临元代王绎为倪瓒所作画像。可以看到,室内有榻居中,上铺竹席,侧立一高桌,有书、瓶、 香炉等物,陈设简净。宋苏易简撰写了《文房四谱》一书,包括笔谱二 卷和砚谱、纸谱、墨谱各一卷,共计五卷,引领了宋代起文房清玩的风尚。自此文房器物也成为文人书斋的重要陈设。

宋人 十八学士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注释:

[37] 魏嘉瓒 :《苏州古典园林史》[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5,第 135-136 页。

[38] 陈周、蒋启霆 :《园综》[M],赵厚均注释,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第 207 页。 

本文选自《装饰》杂志2017年3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