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鑫太极拳理论经典十三篇——7太极拳推原解

 熠熠生辉999 2020-04-19
第七篇    太极拳推原解
 

原文:斯人父天母地莫非太极阴阳之气(言气而理在其中)蕴酿而生,天地固此理(言理而气在其中)三教归一亦此理,即宇宙之万事万物,又何莫非此理?况拳之一艺焉能外此理而另有一理?此拳之所以以太极名也。
白话译文:人类敬事如同父母的天地,都是太极阴阳二气蕴育变化而产生的,天与地依据阴阳化育万物也是这个道理。儒释道三教修真功法不尽相同,而最终走到一条路上也是因为这个道理相同。其实宇宙间所有的事物,哪一个不是依据阴阳变化而存在的?拳术不过是其中一种技艺,难道会在这个道理外又遵循一种学说?这是拳术之所以用太极为名的道理。

原文:拳者:权也。所以权物而知其轻重者也。
白话译文:拳的意为权。权在《书》中为秤锤。是秤量物体轻重的工具以权喻拳,即能权衡物体的意思。

原文:然其理实根乎太极,而其用不遗乎两拳。且人之一身,浑身上下都是太极,即浑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拳也。
白话译文:但拳学应用的法理原本于太极的阴阳变化,形式不外乎两手的虚实表现。不过人的一身到处都具有太极阴阳变化的特性能力,就是说浑身上下都能是拳,不应该仅以一双手的变化,就认为太极拳不过是这样的。

原文:其枢纽在一心。心主乎敬又主乎静。能敬能静,自保虚灵。
白话译文:拳学体用的主宰在心。心神恭敬则不逾越规矩,心意安静则和融一切。能够长久的保持敬和静的状态和境界,则我精神肢体可长在虚灵之感觉中得到颐养。

原文:天君有宰,百骸听命。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百会中极,一体管健。
白话译文:心有所思,四肢百节都要听从命令。有形的运动生发阳气,无形的运动生发阴气,动静之间能够体现阳尽自然阴生,阴尽自然阳生的自然生机后,则清浊之气也会随其自然行清升浊降的运动。清气上升滋养身心,浊气下降排除体外,头顶的百会穴和脐下的中极穴是保持阴阳调和而能立身中正的关键。

原文:初学用功,先求伏应。来脉转关,一气相生。手眼为活,不可妄动。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白话译文:开始用功时,要先求得身手的运动能够符合于心意的要求。才能使意气的流行不因为肢体关节的阻碍而不能成为一气贯穿。手眼虽要求灵活,肢体却不能妄动。神舒体静的中气贯穿,自然能表现出超众的气势。

原文:直养无害,充塞天地。配义与道,端由集义。浑灏流行,自然一气。
白话译文:元气的培养以直顺为畅,才能使贯满于天门(百会)地户(会阴)间。符合大道的理义,还要从义理上探求本体:当元气可以在体内浑浑灏灏、自在通畅时就达到了一气贯串的境界。
 
原文:轻如扬花,坚比金石,虎威比猛,鹰扬比疾。行同乎水流,止侔乎山立。进为人所不及知,退亦人所莫名速。
白话译文:这时肢体的形象就象   春风扬起的花朵一样轻,又能象钢铁岩石一样坚硬。可以和老虎比威猛的气势,可以和鹰鹞比运动的速度。运动起来犹如流水一样无心自在,静止时好象大山屹立。突然进身时的速度之快速让旁人来不及知道,突然退后时,旁人也说不清快的速度。

原文:理精法密,条理缕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而退藏于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变化犹龙,人莫能测,运用在心,此是真诀。
白话译文:太极拳术道理精严,功法谨密,举动之间条理分明,神意展放可弥漫天地六合之间,收心静意,又归于无形迹处寻找。无论大到漫无边际,小至微不足分,只有贯穿了上下的中和元气可以随意往来。大凡心意想到的地方就要全神贯注,而具体的变化则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不能知道他的所以然—运用主宰于心就是真正的密诀。.

原文: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内以修身,外以制敌。临时制宜,只因素裕。
白话译文:当然在体用中还要保持身法在动静中的中正不偏,劲意的过份运用及不够地界处都不能够出现,才能得到在内能得修身养性的功效,在外可以制服强敌。随时能做到临机应变的原因是平素积累功夫多有富裕。

原文:不即不离,不沾不脱。接骨斗笋,细心揣摩,真积力久,升堂入室。
白话译文:让人觉得我不想跟紧他,可又不离开他,又想离开他却又跟着他,这是懂劲后的功夫境地,关键要在与敌肌肤相触点上细心探寻其中的细微变化,真正下功夫揣摩久了,自然可达升堂入室,证悟玄机的地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