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的字显得呆板,可以肯定就是这个方面出了问题。

 攸州刀郎 2020-04-19

你是否想过你的字为何呆板?

书法显得呆板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笔法出出了问题,线条虽然不像章法那么难,但是他在书法中占据第一了第一的位置。如果将笔法用到位,可谓是八面出锋、线质完美、变化丰富。

相反,书法笔法没到位,就像人没了表情,没了灵魂,就只剩下一个孤独的躯壳,最严重的程度,会丧失立体感,力量感和节奏感。所以我觉得学习书法就得从笔法开始训练!

如果你的字显得呆板,可以肯定就是这个方面出了问题。

怀素《自叙帖》

一、峰毫之变

行笔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就是汉字的笔画,不同的人用同一支毛笔下来来的字,最后留下来的字终究会有所不同,这其实就是所书写时的力点不同,运笔的轨迹不同所导致,最终导致了峰毫的行径不同,最后才形成了每个人独特的字体,这其实跟每个人对线条的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其实这样可以做一个游戏,将历代如褚遂良、李世民、毛泽东等取法于王羲之的书法家的字镜像打乱,然后你会发现,很容易又能将其字组合起来,这就是因为他们行笔的峰毫变化所表现出的。

归根结底,每一个笔画,都有可以归结于,起笔、硬笔、收笔这三个阶段,但是这三个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数不清的下笔方法,这就延续出来了许许多的诸如永字八法、意在笔先、万毫齐力、屋漏横等等数不胜数的笔法理论。这些行书规矩,都给中国每一个朝代画上了很明显的烙印,这就是我们去看一幅作品,它上面即便没有落下年代,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大方向风清楚它是写于那个朝代,这就是艺术的力量,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力量,我相信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得艺术是可以做到这样的。之前我们一直说的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今人尚式其实也就是这个理。

峰毫之变的原因找出来了,那么书法单一的原因也就好找了,注意:这不是呆板的原因,仅仅是单一的原因。整幅作品过分单一,就是起笔、行笔、收笔的行径太单一。

如果你的字显得呆板,可以肯定就是这个方面出了问题。

兰亭序

二、线条规律性

线条的规律性就是指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峰变技巧,让整幅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规律性、统一性。细观每一幅古代的尺牍法帖,都能够找到每一位书法家的个性化的具体表现,豪放的人下笔大胆,细心的人下笔严谨……所以,每一位书法家都会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写字规律,他们的提按顿挫、笔锋变换都有所不同,作品的规律也就是自己专属的了,这是很难学到的,所以我们在临帖的时候,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了原贴然后根据作品去想原书家是怎样下笔的,当时是怎样用一种心情去写的。

一副作品的规律性,也都往往表现在线条的形状、质量、浓淡、方向、位置这五个方面。

·线条形状

“十个猪头有大小,荷花出水有高低”,任何一个字的中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有自己确切的形状,绝无雷同,即便有的点画很相像,但是若仔细观察,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不同之处,或大小,或方向,或结构都有不同。当然,这不是说的败笔。

·线条质量

线条质量就是说的线条的质地和质感,书法中的线条应该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就是体现在线条的质量上,如书法中所说的“‘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坠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也就是这个道理。

它能够将整幅作品的气息烘托的活灵活现,这就是避免那些如“死蛇挂钩、煮烂的面条”等败笔现象的方法。

·线条的浓淡

墨色的浓淡就是线条的浓淡,将这一点用好,书法中的墨色层次变化也就有了,毛笔是我们传统书法特定的书写工具,我们蘸一次墨,能写一二十个字,所以在纸上的墨汁也就有浓有淡、有枯有润、有浅有深:他是线条要表现的重要内容。线条的浓淡变化好,线条丰富的表现能力也就会增强。

浓淡变化用到位,会有古人所说“重如崩云,轻如蝉翼”;相反就会出现“墨猪”、“失血”等败笔现象。

·线条的“势”

在书写过程中,如果点画形成了一种规律性,就自然而然的会形成一种“势”,这种势,就是指的运笔的方向和点画的顾盼方向。

这种势会对书写风格起很大作用,横平竖直则稳重,横倾竖斜就会显得险绝,当然,这也需要很大的技巧,用得好,会使作品更具表现力,用得不好,就会成为笔病。

·线条的位置

线条的位置就是点画的位置,他也直接关系到点画的动态。

一个字中的每一笔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这是汉字本身的规定与限制,当然,不同字体会有不同的规律,将这些位置进行变化,会产生聚散离合的效果,他会直接影响字的整体效果,使字的“势”产生奇特的变化。

构成线性的五个元素中,形状、质量、浓淡是最核心的内容,其中,线条的形状又是第一位的,因为,其余的都是因线形才变现出来的。

如果你的字显得呆板,可以肯定就是这个方面出了问题。

魏碑作品

三、中峰与侧峰

在书写过程中,运笔方向和笔锋总是在不断变化,这样就让字有了短笔、长笔、直线、弧线等特定的笔画。用笔往往都是由中峰转向侧峰,又由侧峰转为中峰的一个过程,如此反复。调峰的目的就是就是为了完成各种笔画之间的转换。从古至今,中峰和侧峰都受到了很多书架的关注。

中峰大概就是指书写的时候把主毫调到正中,然后利用主毫峰变来刻画点画的变化,这就是中峰的典型用法;说完中锋用笔,侧峰也就很明显,就是利用副毫来刻画点画的变化,同时也包括了一个笔尖来刻画点画的变化,这也就是侧峰笔法的技法所在。

中峰的核心就是对“主毫”和“正峰”的控峰峰变技巧;侧峰就核心就是对”副毫“和”峰尖“的控峰峰变变技巧。 侧峰的线形、线质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具有多方面的审美价值,他完全能够表达和丰富作品的气息。但是这里面就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对侧峰和偏锋的区别于判断,他们之间的去呗就在于,侧峰是笔法技巧中常见的控峰峰变技巧,而偏锋就是败笔!

偏锋的峰变具有很明显的“病态”,毛笔峰尖的笔肚,他就必然呈现出一侧平滑,另一侧呈锯齿状,线形和线质都必然拙虐,所以侧峰和偏锋千万不能弄混,分不清的也该立即分清,这里也是传统书法和江湖书法的界限。最常见的用法就是用中峰刻画圆笔,用侧峰刻画方笔。他们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笔画的两端和转折之处。此外圆笔又表现在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上,而方笔则又表现在点画的棱角、方折之处。

方笔的变峰技巧,关键就是对副毫和尖峰的控制,点画的棱角是用尖峰和副毫刻画出来的。特别是在魏碑的笔法中,方笔占了很大的比例,很多都是侧峰而如,然后翻峰而行,最后再侧峰而收。侧峰起笔和收笔就是为了让字呈现方笔,而翻峰则是为了由侧峰转为中峰——直折之处为方,弧折之处为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