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谜题,医生写的字为什么都像鬼画符?终于有答案了

 唯小骨 2020-12-18

在公众给医务人员的标签里,中医医师仙风道骨,外科医生高大威猛,内科医生严谨细致,都是好词,可以继续。

但,还有一个对于医生普遍的刻板印象:「医生写的字,鬼都认不到!」

这个问题有变种,比如“医生写的病历字迹不清/医生的字难以辨认/医生写字烂”都是同源。

先假设此问题为真,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试着平个反:

医生有自己的专业术语

学界有个名词叫“书写默契演变”,讲字体的形成是由高密度书写的群体在大量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默契。这种默契保证字体大家彼此都能看懂,同时保证书写的效率,遵循行业的最简原则。

所以医学院专门有门课叫「病历书写规范」。书写规范中对拉丁文的使用有专门章节介绍。

拉丁文是医疗学界的亚文化。一个现代的医药教学体系都会教授程度不一的拉丁文,这个缩写体系无所不包,从药品、剂量到用法等概念,都可以用拉丁缩写。

拉丁文手写字体按方正有加类似现在的衡水中学体,到潦草如蛇类似学渣或神仙体的两极构成光谱的两端,因为工作繁忙,医生的书写逐渐向光谱学渣体方向演变。

读者不一样

医疗界的书写符号系统需要保证速度的大量手写需求;需要专业医学词汇和高频专有名词复现支撑;且该系统并不面向所有人,只要特定群体相互识别即可。

有个重要概念需要厘清:医生书写并非面向患者,也不面对整个医生群体,医生书写的受众主要是药剂师。

为什么不会面对整个医生群体呢?

因为医学专用词汇以数万计,科室日常使用只会使用其中一个子集,且子集在不同学科间大多不同,所以不同科室的病历或处方,如果字不清晰,甚至很难互相看懂。

但为什么药剂师却能看懂鬼画符的处方呢:

药剂师和医生的共用词汇是常用药,只要能认出即可;这些常用药以「不明觉厉但日复一日字符组」形式每时呈现。久而久之,药剂师成为了破解谜语的行家。

当然这对于一名新晋的药剂师并不是一个很愉快的体验:

初见:“OMG?这些蚯蚓是什么?!”然后老药师会瞟一眼告诉你答案,你要做的是记到你的小本本上,

第二次再看到这个医生的处方,你发现能看懂一半了,剩下的一半继续问旁边资历比你深的扫地僧。

所以药房是一个老药师永远回答问题的科室,最后实在全药房都看不懂,就只能拿着药方去问医生,但多半这时候医生都已经认不出他画的是什么了……

医生是真的忙

前面两个原因解释了医生字烂的普遍原因,但好看的字有一样的好看,难看的字却难看的群魔乱舞,这又怎么解释呢?

古代医生是个体户的存在,并没有现在的医师协会等组织统一大家的书写。所以他们只需要接受并使用行业约定俗成的书写方式即可,并不需要对整个行业的书写进行规范。加之病员不像现在这么多,中国传统医师大多也是书法大家,其字都是清晰程度不一的行楷,或者楷书,赏心悦目。

但当开始忙碌,认真书写让渡给了效率。现代医生的字乱,很大程度是从他们变忙开始的。

忙碌就会写得快,写的快就会写得乱。在今天的中国,流水线作业导致医生接诊数飙升到每天一百个以上,你很难再苛求医生认真书写。

所以「医生写字丑」一定程度上是这个时代医疗的代价。

对自身健康的高度关注

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找到几个写字超烂的非医生朋友,这些人写的字没人可以看懂,同时也没人真的需要看懂。

为什么?

很简单,不关我事。

但对待自己的身体,每个人都很上心。

由于大众对自身健康情况的高度关注,对医生书写的准确性和可辨识性较其他领域自然有着更高的期待。

所以所谓的「医生写的丑」,对于某些书写漂亮的医生来说,还是一个锅。

字写得烂真的会死人

医疗行业可能是唯一一个写字不好能要人命的行业。

本世纪开头(2000年),英BMJ医学杂志曾报道过一桩官司:美国一医生为心绞痛患者开具了“硝酸异山梨酯(Isordil)”的处方,因为书写过于随性,药师将 lsordil误认作 Plendil(波依定),波依定是一种降压药,患者过量服用后心脏病发死亡。

法院裁定处方医师和药师同责,判罚巨额赔偿(400多万美元)。

据美国国家医学研究所的报告,每年全美医疗差错致死人数达到了40000余例;用药错误在医疗差错中排名第四,处方错误又是用药错误的首因,而医生辨识不清的字迹与处方错误直接相关。

有鉴于此,美国医学会曾在7年内颁布3条政策敦促医生“改进潦草的处方笔迹”。

结语

随着数据现代化在医疗行业的发展,医生手写字潦草的现象可能真的进入历史了。医生写字烂的问题慢慢成为了一个伪命题,电子处方的广泛使用对于医师及患者都是很好的医疗进步。

如有骨科相关问题

点击下方即可「在线咨询何涛医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