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门日报:孤独与独处

 稼穑居 2020-04-19

孤独与独处

王兆贵

心灵鸡汤类的美文看多了你会发现,有些名言就是伪名言,有些命题就是伪命题。比如说享受孤独,就很值得推敲。孤独的本意是孤苦无依的落寞,能算是享受吗?用来享受的孤独,能算是孤独吗?

现实生活中,孤独的处境和心境是无助的难耐的,因为孤独会让人陷入愁苦、焦虑,引发抑郁症等相关心理问题,甚至有可能走极端。《孤独的城市》作者奥利维娅·莱恩(Olivia Laing)认为,人并不因独处而孤独,就像人并不因身在人群中而不会孤独一样。这种感觉源自某种亲密关系方面的缺失或不足。所以,孤独的定义是:人类对亲密的需求未得到足够的满足,情感压抑而得不到释放,从而产生强烈的极不愉快的心理感受。

据个人的观察与体验,暂时陷入孤独的人总是想寻求解脱的,拒绝解脱的心理倾向是孤僻或自闭。事实上,心理学家推崇的人生境界不是孤独,而是自觉独处的能力。他们将独处分为两种,即非自愿独处和积极独处。非自愿独处是被迫的,会因落寞而郁闷,甚至会引发轻生念头,而积极独处则能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并有益于心理健康。

人们在保持正常人际交往的同时,也需要腾出一点时间,抽身独自呆一会儿。梳理缭乱的心绪,打开纠结的心结,反思既往的得失,从而走出执念,调整心态,升华到人生更高境界。这样的独处,是积极的自主选择;这样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行为。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认为,积极独处是自我实现者的重要特征。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Donald.W.Winnicot)也认为,拥有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有时候,想起了一件事,悟到了一个理,想找个人聊聊,可是翻遍了朋友圈,竟没有一个合适的人。这样的孤独谁都碰到过,也更需要独处来破解。与孤僻不同,独处是一种人生修行。自主选择积极独处的人,往往有足够的自信和力量来独自面对生活。就是说,面壁的目的是破壁,而不是与世隔绝。(文/王兆贵)

附注:本文原载《澳门日报》新园地,主编郑国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