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播的诱惑

 艾格儿Egger 2020-04-19

又有孩子偷用手机打赏主播了。

3月底,河北的吴女士去银行取钱的时候,当场闹了个大乌龙。

因为卡里的两万块钱突然消失了。

在和工作人员反复确认之后,吴女士不知所措的回到家中,问了两个孩子之后,这才从小女儿口中听到了钱的去向——

两万块全部打赏给了主播。

这个消息让吴女士感到晴天霹雳,作为村里的贫困户,她们家日常以种地为生,一年下来的存款甚至都不到上万。

而这两万块钱,本是家里辛苦攒下用来种地的钱,化肥、浇地……如今却全部打水漂了。

据吴女士说,小女儿今年才刚上初一,平时网瘾就很大,有时候为了上网连饭都不吃。

这个手机本来是给她上网课用的,谁知最后会是这样的结果。

无奈之下,吴女士选择了报警。

可由于女儿怕家里人发现,提前删除了很多与主播聊天的信息,这钱拿不拿的回来,还是个未知数。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今年2月底。

韩女士是一名护士,因为当时自己奋斗在一线,丈夫又在外地打工,留10岁的儿子在家用手机上网课。

然而等韩女士参与疫情工作回来后,发现手机里有几十条扣款短信,全部来自某平台。

一条一条数下来,一共扣了将近十万,这几乎是家里全部的积蓄。

仔细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是儿子趁着上网课时偷偷看直播。

因为主播的诱导,孩子开始不断刷礼物,第一次刷了6000+,到后面那一次直接刷了五万多块。

发现钱不够了,他甚至以“妈妈没钱”为借口找爸爸要钱,如果不给还会发脾气。

在与平台和主播交涉的过程中,韩女士家人发现,由于该主播玩的是少儿网络游戏,所以直播受众大部分都是学生,“钓鱼”一钓一个准儿。

所以韩女士的儿子,并不是第一个被诱导刷礼物的未成年人。

在评论区里,还有不少同样遭遇的家长,留言请求退还钱财,可惜声音实在太过微小,全都淹没其中无人可闻。

毕竟事情又还没闹大, 退钱?谁管你呢。

诸如此类的事件还有很多很多。

内蒙古孙先生年仅十岁的儿子,因为想和主播一起打游戏,在对方的引导下刷出十万多元礼物,随后被拉黑;

广东东莞,9岁女孩1小时消费40次打赏主播,花光家里存的全部房贷;

海南海口,环卫工的儿子为给主播刷礼物,偷偷花光了母亲两年的工资。

……

而据大部分“打赏儿童”父母的反馈来看,尽管大部分人都选择努力和平台及相关主播交涉,可最终只有一小部分人收到了部分退款。

更多的是一分钱也要不回来,徒增一脑门子官司。

事实上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打赏诱惑”的危害已经不止和钱有关。

在广东深圳,有个11岁女孩就曾被教唆自杀。

她在18年11月了解到一个平台,该平台主要以声音直播为重点业务,里面全都是“声音好听的哥哥”。

听着听着,小姑娘就开始给一个叫“达芬奇”的主播刷礼物,随后与其私下成为了好友。

不止“达芬奇”,因为出手阔绰,女孩很快就和几个主播成为了“朋友”,并与他们以哥哥妹妹相称。

女孩本以为和喜欢的主播当了朋友。

可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早已落入了一个团体性的圈套。

在那之后,只要看到女孩打赏其中一人,其他主播就会以“吃醋”的名义向她发难,来进行实为经济上的要挟。

“我们都是好朋友,你怎么可以这么偏心呢?”

“其实你来看我一眼我就觉得很开心。”

除此之外,其中不乏一些恋人般的口吻。

“今天我本来都不知道你中午上线了,结果我去看‘达芬奇’一眼,就看到你刷了80万豆豆,你是喜欢我还是不喜欢我?”

“至少你心里有我。”

“保护你,疼你,宠你。”

如果女孩没有及时送礼物,某些主播还会以“退播”来卖惨,称女孩如果再不看看他,就从此不再直播。

“记得曾经有个很爱你的哥哥,能把心都给你的哥哥。”

也许有人会问,主播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未成年人吗?

他们知道的。

正因为知道,所以故意用暧昧的话语让人误会,借此诱导她继续大把花钱。

这对于如今早熟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颗裹了毒药的糖果。

可怕的还不止这些。

在多次对女孩进行精神绑架后,有男主播开始以共同自残要挟女孩给他刷礼物。

“你划一刀,我划十刀。”

如果女孩表现出一点不情愿,他便会立刻说“不行”,语气极其咄咄逼人,根本不给对方拒绝的机会。

这一点在女孩的检讨书里也能体现。

“如果我离开他了,再也不给他刷礼物,他就会发骂我的东西。”

面对主播们一次次的套路,女孩十分为难,也感到没面子。

在这样的精神绑架甚至是自残威胁下,她送出的礼物越来越多,频率也越来越快,甚至1分钟就能刷掉1万5……直到刷爆了母亲的信用卡。

最终总额超过140万元。

更让人心寒的,是事发之后主播的反应。

在嗅到“东窗事发”的苗头后,有主播特意找到女孩,鼓动她欺骗父母,不要把打赏的事和父母讲。

如果要讲,就按照他教的那些话术讲。

总之是想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眼看没有得到回应,女孩的微信号随之被盗,里面的重要证据怕是留不下什么了。

取证受挫,女孩父母在和平台的交涉中,也屡遭冷脸。

对方表示,已经消费的钱是不可能退了,最多只退女孩账户上剩余的三万元。

看来之后两边的官司,是有得打了……

真是一场无妄之灾。

事实上,未成年人巨额打赏这件事,不过是网络直播“恶现象”的其中一环。

与我们那个年代不同,00后、10后从小就频繁接触网络,将那些好或不好的网络文化浸淫得七七八八。

在没有自我约束力和是非认知的情况下,很容易做出一些危险的模仿行为,亦或是被人诱导精神绑架,甚至是经济勒索。

每一次令人心痛事件发生的背后,都有着太多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比如家长的放纵。

孩子为什么能频繁使用手机?又为什么能轻松输入付款密码?

为人父母,本就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责任,工作再忙也绝不是放任孩子沉迷网络的理由。

以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平台。

所谓的“青少年模式”不过是打开后的提示,随手一按无关痛痒,这种由用户进行自我管理的办法,显然不适用于真正的青少年。

最应该被问责的,还是那些恶意诱导的主播们。

面对还是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孩子们,不知情也便罢了,知道了还更使劲的薅羊毛。

被发现后又摆出受害者姿态,把锅都甩在小孩身上,人性之恶莫过于此。

还是那一句话,在烂钱恰得爽的同时,别忘了——

是非善恶,终会有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