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温经典:户部山的前世今生

 天承办公室 2020-04-20

户部山

徐州的第一胜迹

历史上

军事要塞、商贸重镇、交通中枢

今天

民俗宝库、旅游胜地、文化高地

今日重温经典

由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专家组成员、徐州市民俗学会副会长

李世明主讲《户部山的前世今生》

李世明 徐州市人,现担任徐州市史志学会副会长、徐州市民俗学会副会长、徐州市苏轼研究会研究员、徐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徐州市文物专家库成员、徐州市非遗专家组成员、徐州市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专家组成员等职务,系《徐州史志》、《徐州民俗》杂志编辑,徐州市政协文史委特聘资料征集人。长期以来,注重收集、研究有关徐州地区城乡地理、历史、民俗、族谱等资料文献,在各地报刊发表文史文章数百篇。

重温

经典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观看讲座回放,

重温听课的感觉

云龙山之南山

彭城,彭城邑

城市的名称出现在

春秋鲁成公18年,

即公元前573年,

距今已经约有2580年的历史。

是江苏省建城最古老的城市。

三国魏徐州刺史部治从邳州迁至徐州,

12州之一,

6郡国。

彭城自此称为徐州。

清雍正十一年(1733

徐州升州为府,

8县。

南山——徐州城南。

在县东南二里

(唐·元和郡县图志),

戏马台在县南三里。

(宋·太平寰宇记),

戏马台在城南一里许。

(明·嘉靖南畿志)

戏马台在城南里许。

(清·同治徐州府志)

南山,在徐州志书中绝少以条目出现,

清前是以戏马台代之;

乾隆后则以户部山代之。

距离的变化,

是由于徐州城市的变化。

记载南门相关历史资料最早是在西汉,南门一词出现,是南北朝的宋代,约456年前后,距今1560年。汉“文帝五年十月,楚王都彭城,大风从东南来,毁市门杀人。”(《汉书·五行志》)那时是门楼建在土城墙上,自然抵御不了暴风的侵袭。小市门并不是南门,应该在南门之外。

  戏马台及其修筑的历史意义

戏马台,

在城南一里,

项羽因山为台,

以观戏马,

故名。

自此,戏马台取代南山,声名远播。距今2200多年。戏马台是徐州最为久远、保存至今的古迹可谓徐州第一胜迹。别称众多。项羽修筑戏马台,是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的第一块里程碑。

首先是军事重镇,

若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聚櫑木炮石,凡战守之具,以与城相表里,而积三年粮于城中,虽用十万人,不易取也。

——苏轼

    其次是文化高地、寺庙经院。

开启了南山厚重历史篇章,

是楚汉相争历史的见证,

是徐州第一胜迹。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如果没有项羽,项羽不筑戏马台,南山则平庸无奇了。

    宋武帝为公时,

在彭城,

九月九日出游戏马台,

至今相承。

(《南齐书》)

宋武帝刘裕重阳燕集戏马台,

与百僚赋诗,

称为中国重阳登高诗会的第一台,

也是文人重阳登高聚宴的滥觞。

     风云阁,为戏马台中心文物。

该碑亭的石碑

是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

监司姜士昌所立,

碑上“戏马台”

为徐州兵备右参政

莫与齐所书,

字迹浑厚、苍劲。

风云阁又称戏马台碑亭,清道光廿八年(1848)徐州知府周焘始建碑亭;光绪十三年(1887)徐州道段喆重修。亭为双层,重檐六角,丹柱画栋高耸三丈,亭面檐下嵌从此风云四字篆额。1987年改为风云阁。

户部山名的由来

一般常说,

明末天启年间户部分司

迁到戏马台起,

就称为户部山了。

实际上这是模糊说法。

户部分司,

为监督粮储主事莅政之所

明永乐年间建。

先在奎山广运仓侧,

黄河岸边。

明正德年间倾圯於水,

遂迁徙到徐州城南门内。

天启四年(1624年),

徐州大水,

移署戏马台之聚奎堂(康熙《徐州志》)。

明天启四年河决,户部分司署移此,故名。天启四年户部分司移署戏马台后,进行了扩建和改建,“缭以石垣”。康熙四年,户部分司裁废。(同上)机构撤销,衙署尚在,康熙十七年,徐州河营南岸守备署移署户部分司旧署办公,一直到康熙二十五年方才迁走。(乾隆《徐州府志》)于是,户部分司的行署从天启四年(1624)到康熙二十五年(1686),在戏马台上存在了60余年。      

明天启户部分司进驻戏马台,

使得戏马台发生历史转折,

由清静宗教圣境变成衙署中枢、

变成官贵府第、

变成商贾趋鹜、

变成百姓辐集之地,

屋宇栉比,院深如海,

车舆络绎,风俗淳朴,

户部山之名始于俗称,

定于方志,

百年后正式载入史籍

此际的户部山,

已经不是单指官署民居而言,

而是指的整个南山,

包括戏马台在内。

考证这一点,

有助于我们清楚

户部山的民居的形成,

也有助于我们明了

余家进入户部山的年代。

户部山古民居的形成

戏马台真正成为居住地,

应始于明末天启大水后。

崇祯四年四月十二日,亚父冢戏马台火,居民延烧数百余家。五月大雨复雨雹,大如鸡卵,屋瓦皆裂,鸟畜伤死甚众。

清顺治《徐州志·卷八》

这是戏马台民居

最早的史实记载,

居民数百家可证

明末天启大水后,

为洪水所迫,

仓惶之际,

距离城市最近的

戏马台、土山、云龙山一带,

不仅是衙署、官宦、富商的避难地,

也成为百姓的聚居区。

    马市街

戏马台与马市:孰先孰后?项羽在此征集良马、操练兵马,促使南山下的马市愈加兴盛,宋楚齐鲁之地的马商亦趋之若骛,南山下宝马云集。是故马市先于戏马台存在。

山北距离城市南门颇近,靠近街市,逐渐出现为养马、为兵士服务一些行当,如修订马掌、马匹交易、相马兽医等。在两汉四百多年的历史中,久而久之,形成了马的市场。

    剪子股

同治《徐州府志·古迹》载:“既济庵在南门外里许”。有资料说该庵为南朝宋时伽蓝(约450年),比户部山台头寺稍晚些。经过亚父冢之东的西股之路,出现早于东股,约1500年前。它是出徐州南门(白门),沿着山冈,经过戏马台、亚父冢、龙王庙去云龙山踏出的崎岖山径。明初念佛堂建立,明初以1380年计算,这条岔路出现已有600余年。

   窑户

晋隋古窑。两汉以后,戏马台便成为人们凭吊、游览胜地。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徐州时,每年九月九日出游戏马台,“铭笳戾朱宫,兰卮献时哲”(谢灵运),传为千古佳话。同时,刘裕重修彭城城墙,以至南山周围窑户众多,近年来在户部山下周围发现多处晋隋的古窑址,可以证明该时南山下一带已经成为百姓聚居区。

再之,户部山东麓,

有一条明代万历年间开凿疏浚的奎河,

商人慢慢集中,

形成街市,

慢慢成为通京大道 。

户部山八大家形成的意义

户部山,

明代天启之前,

在山坡已经有人居住,

散居形式。

天启之后,

居民大户增多,

绵延到土山剪子股。

初步形成居民区

清代康熙25年户部分司迁走,

乾隆年间崔家迁入,

余家、翟家、郑家、刘家、

阎家、魏家、李家陆续迁入,

占据在户部山的中上区域。

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住在户部山

民谣约形成于清代中期。

据现有资料,迁居户部山比较早的有三家,一是张竹坡家、一是状元李蟠。这两家都在户部山南,一偏东,一偏西。根据住入时间推论,应是张家在先,因为张家功名在前,所以在户部山南侧居东。再一家是崔家,在户部山西部。

余、翟、郑三家大院总体

是明、清户部分司

延续下来的古建筑。

据调查,户部山东南隅三家大院之前的原住户是尚姓大户人家,号称“尚半山”,即原尚家占据有半个户部山。尚半山,这不是正式人名,应是美称、诨号,因为尚家当年在户部山的房产很多、院落很大,占据半个户部山。户部分司康熙25年(1686)官署撤走,行署闲置。尚半山购得,但不知何年。

古民居形成,

是徐州南关地区商贸发展的象征,

反之也推动该地区商贸的发展。

使得户部山历史文化更为丰厚。

1987年戏马台进行修复扩建。

20世纪90年代后,

开始大面积拆迁,

不少古民居被拆除。

文 :霍雷

图:张长通

编辑:婼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