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缘巧合,一直怀疑的传统鄂伦春祭祀之地,果然发现了岩画

 古稀老人赵 2020-04-20

大兴安岭地区遍布岩画,那么萨吉满圣山这样一个神秘的地方,会不会有岩画呢?带着疑问,2019年陪同摄制组,一同向十八站萨吉滿盛山进发,记得很清晰,那天整个山川被云雾遮盖,更显得神秘,山川在云雾背后忽隐忽现。随行的十八站旅游办的同事,一路上兴致勃勃的给我们介绍这个景区的由来。

萨吉满盛山景区,景区面积0.26公顷,岩石较集中,最高岩石为13米,景区周边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等树种,有白鲜皮、东北岩高兰等药材,有飞龙、袍子、石鼠等动物。并且,景区南坡属原始森林,视线开阔,景色优美。据采伐老职工回忆,当年采伐踏查时发现当年在这里发现有很多动物骨骸、腐烂的动物尸体、皮毛及部分杂物,极似祭品,靠近山体有人工焚烧的痕迹,在几棵较大的树木上刻有类似山神一样的图形,松树上挂着象征吉祥的彩线和布匹。据鄂伦春老人记述,这一带是老一辈鄂族人经常牧马打猎的地方,也是老一辈鄂族人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这里有着神秘而古老的传说。这座“山”,鄂族人称之为屹立奇神山,汉族人称为萨吉满盛山。据老人讲,屹立奇神山是管辖当地区域内鄂伦春人的神山,自鄂伦春族走进这里时都要举行不同规模的祭祀活动,由于年代的久远加之鄂伦春人下山定居,这里的祭祀活动逐年减少,以至于被淡忘。然而鄂伦春簇人的足迹永远留刻在这座山峰。

因缘巧合,一直怀疑的传统鄂伦春祭祀之地,果然发现了岩画

因缘巧合,一直怀疑的传统鄂伦春祭祀之地,果然发现了岩画

景区大门,驼鹿高18米,驼鹿是鄂伦春人生产生活中重要伙伴,因其善驮物行走,被称为“林海之舟”,至今在鄂伦春族民间神话传说及民俗活动中,鹿崇拜文化的存在一次次地得到历史的印证。鹿角被认为是萨满庇护神的储藏所,在北方民族的萨满装束中,是最为突出的标志,一叉叉向上延伸的鹿角被看作通天象征,是萨满灵魂上行的凭借物。

因缘巧合,一直怀疑的传统鄂伦春祭祀之地,果然发现了岩画

车辆穿过大门,

向前行进10公里左右,突显一个水天相接的湖,名字叫做阿尼湖,鄂伦春族人称母亲为“阿尼”,“阿尼湖”也是“母亲湖”的意思,相传很久以前在屹立奇神山(萨满山)有个鄂伦春部落群体,部落首领叫查拉班,妻子叫西依纳,夫妻二人相敬如宾,相亲相爱,生活的十分幸福。

忽然有一天恶神魔鬼斯文博来到这里,到处残害这里的人们,查拉班组织部落成员与斯文博率领的成千恶魔展开了殊死搏斗,斯文博使用各种诡计,残害大地上的生灵,给人间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地上的水干涸了,森林枯萎了,到处都是饿死的牛羊;居住在屹立奇神山(萨满山)周围的人们面临着灭亡的危机。

部落里有一位姑娘叫“阿尼”的,自幼父母双亡由恩都力萨满收养,心地善良的阿尼,看到人们倍受煎熬,便请恩都力萨满拯救善良的人们,恩都力萨满本不愿爱女去冒险,但耐不住阿尼的央求,也考虑人类的存亡,于是就告诉阿尼:在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有一片海洋,海底插着一根柳枝,只要潜到河底把柳枝拔起,水就顺着泄口流入黑龙江,然后顺着江道把水引入呼玛河,这里的人们就得救了。但是,沉入海底的柳枝只有神才能拔起。凡人如果接触到柳枝,就会很快死去。阿尼听后仍义无返顾的踏上了寻找柳枝征程。翻过了九十九座山,跨过了九十九条河,遇到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但她都没有回头,终于有一天来到海洋,阿尼一次次沉入到海底,终于有一天她找到了柳枝,她用最后的力量将柳枝拔出,海水流入了黑龙江,注入了呼玛河,大地万物复苏,而此时的阿尼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们。天女神阿布卡赫赫被阿尼的精神所感动,把阿尼化作了神鹰,阿尼不愿离开自己的故乡,从千里之外的海洋飞回屹立奇神山,化做了湖泊。人们为了纪念这为舍生取义的姑娘,就给这片湖泊起名为“阿尼湖”

因缘巧合,一直怀疑的传统鄂伦春祭祀之地,果然发现了岩画

因缘巧合,一直怀疑的传统鄂伦春祭祀之地,果然发现了岩画

因缘巧合,一直怀疑的传统鄂伦春祭祀之地,果然发现了岩画

因缘巧合,一直怀疑的传统鄂伦春祭祀之地,果然发现了岩画

湖边的雕塑将鄂伦春的文化用雕塑的形式展现出来,萨满文化是鄂伦春的传统信仰,我们去的时候老萨满关扣妮还在世,她是呼玛河流域最后一个萨满,也是鄂伦春萨满仪式的传承人。

因缘巧合,一直怀疑的传统鄂伦春祭祀之地,果然发现了岩画

鄂伦春文化简单实用,语言、歌曲简练动听,神话传说积极向善。

继续向前走,我们来到巨大雕塑前,萨满头像总高度18.8米,依山体而形成,是目前世界范围最大的萨满像。在萨满教中共有十八个神,头像又建在十八站施业区,所以高度设定为18.8米。

鄂伦春族信仰的是原始的自然宗教——萨满教。他们认为,人是处在各种神灵包围之中,而且人在生活中会不自觉地触犯神灵。因此要有人充当媒介,能沟通神灵和人的关系,调节人和神灵之间的矛盾,便产生了萨满。“萨满”一词,来源通古斯语,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后来成为萨满教巫师的通称。

因缘巧合,一直怀疑的传统鄂伦春祭祀之地,果然发现了岩画

到达山边,我们沿着山脊向后山走去。

因缘巧合,一直怀疑的传统鄂伦春祭祀之地,果然发现了岩画

善后的樟子松被雕刻上白那恰,也就是山神的样子,鄂伦春族信任万物有灵,因此会有很多的神灵。白那恰就是山神的意思。将山神样子雕刻在树的身上,然后每次进山前进行祭拜,我记得一个鄂伦春老人和我说过,鄂伦春人祭祀的地方,都是十分干净的。

因缘巧合,一直怀疑的传统鄂伦春祭祀之地,果然发现了岩画

突然我发现一处被叫做孕石的地方,这块石头,完全符合岩画的条件,在半山腰,向北,于是我在南面仔细观察了石头,突然,我发现岩画的痕迹了。

因缘巧合,一直怀疑的传统鄂伦春祭祀之地,果然发现了岩画

我急忙掏出相机手机,将图片拍摄下来,并将图片传给岩画专家,不到半小时,我得到肯定答案是岩画。

因缘巧合,一直怀疑的传统鄂伦春祭祀之地,果然发现了岩画

岩画场面

这是恢复后的部分岩画,是一个祭祀的场面,比较粗大的部分,应该是一头驯鹿等大型动物,这是一个活着的动物,因为他与祭祀的人一样,是I站立在同一方向上。如果是祭祀用的动物,它的四肢是向上的。

因缘巧合,一直怀疑的传统鄂伦春祭祀之地,果然发现了岩画

岩画恢复的场景

今天也算是有缘吧,如果不是大雾,足够的湿度,岩画是不清晰的,正是适合的温度,适合的湿度,让我能够发现这副岩画。

因缘巧合,一直怀疑的传统鄂伦春祭祀之地,果然发现了岩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