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是晚唐诗人,与李商隐齐名,被誉为“小李杜”。杜牧性格率真,才气纵横,一生写过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路上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以说大家耳熟能详了。有意思的是他的多情,可以说他的瑰丽文采大多用在了赞美红颜去了,“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可谓是他一生的写照。 杜牧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兼达官显贵的家庭,他的祖父杜佑既是三朝宰相,又是一位博古闻今的大学者;父亲也不赖,做到了太子司议郎。受到家庭的熏陶,杜牧自然也文才出众。23岁就可以写出大气磅礴的雄文《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5岁参加科举考试,当年的主考官崔郾早已闻知了杜牧的名声,给他内定了第五名,其实凭杜牧的才学考上进士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杜牧的家世显贵,一般人家他也看不上,不屑逢迎,再加上又有才华,自然让人觉得有些“高冷”,这些隐性因素也造成了杜牧在官场上的失意。但凡事看两面,仕途的不如意,杜牧倒也看得开,每到新的地方任职,就一边工作一边游玩,倒也过得潇洒痛快。 杜牧早年曾在江西观察使沈传师的幕府工作,看上了一名歌妓张好好,她不仅长得好看,而且还会琴棋书画,杜牧当时觉得自己的职位还比较卑微,就犹豫一下,结果被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抢先一步纳为小妾,杜牧很是郁闷。几年之后,杜牧在洛阳又与张好好相遇,此时的张好好已被抛弃,沦落当垆卖酒为生。杜牧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五言长诗《张好好诗》。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 杜牧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追忆了张好好六年前初吐清韵、名声震座的美好情景,抒发了对张好好升浮沉沦悲剧命运的感叹。而且这首诗不光文辞清秀,而且还是一篇传世的书法佳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29岁的杜牧在出差的途中,又遇见了一位传奇女子,就是那位曾经写过“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杜秋娘。说到这个杜秋娘也是红颜薄命,先是嫁给了镇海节度使李锜;李锜造反失败后,杜秋娘被纳入宫中做歌舞伎。后来有幸被唐宪宗看上被封为秋妃,但她又被卷入权力角逐,最终被撵回老家。杜牧见到了杜秋娘的时候,她已经又老又丑了,已经没有人认得了,但是多情的杜牧还是不嫌麻烦写了一篇112句的《杜秋娘诗》: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杜牧35岁的时候被任命为宣州团练判官,他到任就听说附近的湖州风景如画,美女如云,于是前去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久仰杜牧的大名,知道他此行的目的,于是盛情款待。崔君素也够豪横的,他不仅把湖州所有的名伎召过来,而且还在江边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竞渡娱乐活动。可能是杜牧眼光太挑了,居然一个也没看上,有些失落,在散场的时候,看到一位老太婆领着一个十多岁的女孩,杜牧对这个女孩一见钟情。于是下了聘礼,并许下十年婚约,杜牧自信地说:“十年之后,我必定来这里当郡守,到时我将迎娶她;如果十年没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然而,杜牧好不容易争取来湖州当刺史,已是十四年之后了,再找到那个女孩时,已经出嫁三年,而且还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很是伤心,于是写下了《叹花》: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 在诗中,杜牧用寻春迟到,芳华已逝,花开花落,子满枝头,比喻少女青春已过,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 晚年的杜牧也给自己写过墓志铭,相比给那些红颜写的诗作,自己的墓志铭竟然平实无奇,让人怀疑杜牧的好文采是不是都用在赞美红颜去了。 |
|
来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