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汉江风光游襄阳古城——豫鄂自助游(30)

 三爱先生之馆 2020-04-20

出米公祠过马路,就来到汉江边,江面宽广,江水呈青色,江风徐徐吹来,令人心旷神怡。本来汉江由北向南经襄阳、武汉入长江,根据自己的地理知识判断,在米公祠这一段汉江是向东流,站在汉江的北岸,南岸的襄阳古城清晰可见。下一个旅游目标是襄阳古城,决定向西步行,过汉江大桥,去古城游览,顺便一路欣赏汉江风光。

01  过马路,回头看米公祠。拍摄时间9:33分。

  02  拉近些看,汉江南岸的古城墙清晰。

03  沿汉江一路西行,汉江大桥就在前面,上桥步行跨过汉江。  

04  掉头望东看,也有汉江大桥,好像还有好几座桥。桥下附近就是码头,停了不少船只。

 05  汉江、小船、钓鱼,好一派悠然自得。

06  走上大桥北端,才看到碑石桥名:“襄樊汉江长虹大桥”。碑石上的字是王任重题写,年轻人对王任重不熟悉,文革前是湖北省委第一书记,文革初期与江青皆为文革小组副组长,后被打倒,再复出。

07  站在长虹大桥的北端,看看来时路。

08  站在长虹大桥的中部,向东看汉江下游风光。

09  转过身来,向西拍摄,看看汉江上游风光。桥面蛮宽,往来的汽车较多,过去拍摄不安全,找了个车辆空档,拍了一张就算了。

10  来到汉江长虹大桥的南端,风光不错。由此下桥,向东行可达古城。

11  走近襄阳古城墙。

襄阳古城地处汉水中游南岸,襄阳古城大概始筑于西汉高帝六年,即公元前201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雄据汉水中游,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12  城墙上刻有“夫人城”三个字,“夫人城”的故事,说来话长。

东晋太元三年,即公元378年,前秦宣昭帝苻坚率领十几万大军来攻打襄阳。先插点题外话,这个苻坚很有名,有几个常用成语都与他相关,比如: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言归正传,襄阳城高池深,护城河宽阔,又依涛涛汉江,易守难攻。同时,前秦的军队全是北方人,不善水战,又没有战船。襄阳守将为东晋的朱序,他认为苻坚不可能从汉水北岸的樊城渡江攻取襄阳,所以没有把襄阳城的北边当做防务重点。苻坚的十几万军队围攻襄阳快一年了,没捞到便宜,也学乖了,他瞅准了朱序防守上的这个弱点,暗地里调来千艘战船,准备出其不意,从樊城渡江攻城。为了养精蓄锐,暂停了进攻,只等顺风时,就从襄阳城西北角猛扑过来。朱序的母亲韩夫人,早年跟随丈夫朱焘南征北战,行军布阵,样样精通。她见秦军突然放弃攻城,觉得其中有诈,同时看到儿子在用兵上存在侥幸心理,心里很不踏实,就亲自登上城墙察看地形,检查防御工事。她看到城西北角一带防御薄弱,容易被秦军攻破,便当机立断,叫儿子加修城墙,派精兵强将前来把守。朱序听了母亲的挚言,觉得句句在理,可是,自己手下满打满算只有五千人,连守城都顾不上来,哪里还有人修城呢?韩夫人明白儿子的难处,亲自带领府里的姑娘、媳妇、家婢一百多人去加修城墙。全城的妇女见韩夫人及家人都出动了,也个个争先恐后地自愿前来参加修城。搬砖的搬砖,挑土的挑土,人多力量大,把残破不全的城墙加高补齐,还新筑了一座城墙。韩夫人又叫儿子把人马集中在城西北角,自己带领全城妇女,身着戎装,手持刀枪,把守在东、西、南,这三面有护城河的地方,并面授儿子一条“疑兵计”。果然不出所料,苻坚带人分乘千艘战船渡江来攻城。抬头一看,原来低矮的城墙,突然变得高不可攀,并且还新筑了一道城墙,城墙上刀枪林立。又听探子来报,说襄阳城内,到处都是精兵良将。苻坚不禁心中暗想,把襄阳城围困的水泄不透,从哪儿来这么多援兵呢?莫不是朱序搬来了天兵天将?心中大惊,不敢贸然行动,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只听城墙上的守兵齐声大喊:“要攻城,还不赶快来送死!我们马上要给韩夫人拜寿,去晚了,只怕菜冷了!”话音刚落,城内传来了欢快的鼓乐声,一群白鸽凌空飞舞,城墙上一片欢腾。苻坚看到城内防守严密,士气高涨,自己背水作战,又犯了兵家大忌,越想越害怕,慌忙下令退兵。趁秦军慌乱之机,朱序率队出城,一阵冲杀,秦军招架不住,纷纷落水,被淹死了大半。苻坚带着残兵败将连夜逃遁,被困一年之久的襄阳城才彻底解围了。

  为了纪念韩夫人和襄阳城妇女修城御敌的功劳,后人就把新修的城墙,叫“夫人城”。

13  右手是襄阳古城,左手是汉江,沿江风光美。

14  老伴的身后就是襄阳古城的“临汉门”,又称“小北门”。

襄阳古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襄阳古城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襄阳古城总长为7322米,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古城护城河最宽处约250米,平均宽度180米,为亚洲最宽的护城河。襄阳古城为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十大古城之一,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襄阳古城共有六座城门,即震华门临汉门、拱宸门、阳春门、西成门文昌门

15  看到嘛,从右下侧的小门可登古城,登古城要买门票,老伴半价5元,我免票。

16  老伴说,前面就是“临汉门”之城楼。

17  站在古城的城垛上拍一张,身后是汉江下游。

18  坐在古城城垛上拍一张,身后是汉江上游。

19  站在夫人城西北端,向南看护城河,护城河确实很宽。

20  站在夫人城西北端向西看,就是俺们从长虹大桥下来走过的路。

21  站在“临汉门”城楼北端向东看,汉江与古城之间干净、整洁、绿化不错。

22  “夫人城”的城墙正在建设塑像,没有说明指示牌,俺估计是夫人城的建造者“韩夫人”的塑像,以纪念这位古代不朽的巾帼英雄。

23  站在古城的城墙上,欣赏汉江风光,你看,汉水宽阔,呈青色,很漂亮。

 24  换个角度欣赏汉江美景,你看:古城、沿江沿城马路、滨江绿化休闲带、青色的汉江、江上小船、长虹大桥及北岸高楼,尽收眼底。

25  走下城楼,逛襄阳古城街道,熙熙攘攘。嘿!拍照瞬间,这个地方摩托车不少。

石牌坊上有四个字:“荆州古治”,还记得三国演义中的刘表嘛,其官衔是“荆州牧”,治所就是襄阳。古代中国,称华夏,又称九州,不同时期九州的划分有所不同,无论如何划分,都有荆州,荆州历史悠久,当然,其治所襄阳城也名不虚传。

26  沿“临汉门”对着的这条大街,即北街,一直往南行,到达“昭明台”城楼,此城楼更显雄伟。

昭明台是襄阳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城正中,属襄阳标志性建筑。昭明台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史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萧统,为梁武帝萧衍长子,生于襄阳,2岁时立为皇太子,8岁时能在寿安殿讲《孝经》,文学家,可惜31岁时早夭,谥号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昭明台始建年代待考,原名“文选楼”,唐代改称“山南东道楼”,明代更名“钟鼓楼”,嘉靖时称镇南楼,清顺治重建后定名昭明台,沿用至今。

昭明台楼上现为襄阳博物馆,我们进去参观了,青铜器印象深刻。出博物馆又绕到城外,游览了襄阳公园。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赘述。 明天一早,赶火车去恩施游玩,恩施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