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鹩歌 2020-04-20

真假 大光圈?

大家都知道,拍人像,很多人喜欢用大光圈拍摄浅景深的背景虚化照片,这样的人像照不仅更有氛围,人物也会更加聚焦。

但到了手机上,即使有了人像模式,还是会屡屡翻车,不该虚的虚了,该虚的又没虚掉,屡见不鲜...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手机的虚化效果为什么这么差!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一切都在与比较,要说手机的虚化差,那得先有一个比较的对象。

而这个比较的对象,自然就是相机了。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因为相机的景深比手机更浅,所以相机的虚化效果要比手机更好。

但是我们需要正确一个认知,景深不等同于背景虚化。

严格意义上来讲,景深指的是相机对焦点前后相对清晰的成像范围。而背景虚化则是一种拍摄效果,两者之间并不能粗暴的划上等号。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图片来源:wiki百科

大部分人会有景深 = 虚化这种错误的认知,多半是因为两个原因:

一、他们只关注了浅景深照片,忽略了深景深的照片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二、两者虽然在概念上的不同,但是却有着非常深的关联。景深浅意味着非常容易得到明显的背景虚化。

所以,了解影响景深的一些因素也就意味着知道了对虚化效果有影响的因素。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温馨提示,如果有点困的小伙伴可以跳过这一环节

关于景深的计算,其实是有一组公式可以得到准确数值的: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看见这个,仿佛回到了咱们的高中大学生涯,回忆起那茫茫多的公式,想想就有些头疼。

不过对于咱们来说,完全没必要详细了解这一个公式是怎么计算的,介绍它的原因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景深的大小。

I CMOS(传感器)尺寸

第一个介绍这个呢,是因为传感器的大小关系到了我们景深计算公式中的一项重要参数δ —— 「容许弥散圆直径」。

这个或许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听说,用相机成像的一张简单示意图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简单来说呢,容许弥散圆直径越大,景深就越小;容许弥散圆直径越小,景深就越大。

而容许弥散圆直径的大小一般为CMOS对角线尺寸的一千五百分之一。

所以,在其他拍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MOS尺寸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拍摄的景深大小。

I 光圈

一般我们想要修改拍摄的景深大小,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调整光圈大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至于原因嘛,在CMOS大小无法改变,也就是容许弥散圆直径固定。同样用示意图来表示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光圈就好像人的瞳孔,不少近视眼患者看远处的物体时会习惯性眯上眼睛,这是为了“手动”调整“光圈”,让自己看清楚一些。

眯眼表情包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I 焦距

焦距的大小也是决定景深深浅的因素之一,不过这里的焦距指的是实际焦距而非等效焦距。

在光圈固定的情况下,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至于原理嘛,老规矩,上图: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I 拍摄距离

最后一个影响景深大小的因素就是拍摄距离,我们离拍摄物体越近,景深就越浅。离被摄物体越远,景深越深。

一些大光圈的长焦定焦镜头,它们同时兼具了「大光圈」、「长焦距」 的特点,景深极浅,人送外号“空气切割机”。

它们能够将对焦主体最大程度地从高度虚化的环境中剥离出来。

有时甚至当我们对焦眼睛时,耳朵就已经虚掉了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耳朵已经虚掉了

在我们日常的拍摄中,一般通过改变光圈大小来改变景深,毕竟相机与镜头这些器材都不是可以随意改变的。

而构图就基本上定死了我们的拍摄距离,想要改变虚化效果,往往只能够通过改变光圈大小。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说完影响景深的条件,那我们就来看回手机,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的手机景深无法像相机那样浅。

「光圈」、「焦距」、「传感器尺寸」、「拍摄距离」四个因素中,「拍摄距离」对大家来说属于外部因素,与设备本身无关。

而「焦距」方面,手机镜头的焦段经过手机厂商的努力研发,最大已经能够做到等效焦距240mm,虽然画质渣,但毕竟等效焦距的确能做到...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所以,核心要素就只剩下了「光圈」与「传感器尺寸」!

在手机的发布会上,我们经常能听到手机动辄f/1.6、f/1.8的大光圈,似乎已经超越不少的相机镜头的光圈大小,难道手机已经进步到如此牛逼的地步了吗?

显然不是... 为什么?你看看这张图就明白了啊~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一对比,差的是不是很远?手机这整个镜头模组还没一个微单镜头的4分之一大,这手机光圈和相机光圈真的是一个概念吗?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我们知道对于小尺寸传感器的拍摄设备来说,有一个等效焦距的说法,也就是说,小设备的焦距需要乘一个系数,才能与去全画幅相机拍摄的画面内容保持一致。

那么对于光圈来说,有没有「等效光圈」这种概念呢?按照传感器的差异同样基于一个系数去换算?

可以有!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虽然专业的角度上来说,不存在这个概念,但使用这个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光圈值」,这是一个可变化的比例值。

光圈值的计算方式是:

f = 镜头焦距 / 镜头有效通光口径(直径)

因为光圈值的计算公式中本就包含了焦距,所以等下焦距的系数其实也能适用于等效光圈。

如果我们以华为P40系列的主摄1/1.28英寸的传感器为例,那么手机与全画幅相机镜头焦距的换算系数比例,接近于5,所以手机上等效24mm焦段f/2光圈的虚化效果,相当于全画幅相机上24mm镜头f/10左右的光圈。

也就是说,手机上所谓的F/2大光圈,其实只相当于相机上的F/10小光圈值...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这下,你们知道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效果如此糟糕的原因了吗?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当然,手机厂商们也深知手机拍摄虚化效果不行的缺点,所以又一次上演了“硬件不够,算法来凑”,他们在手机的人像模式中或多或少的加入了算法优化。

具体来说,分为三种:

1、通过双摄组合模拟人眼”双目测距“的方式,配合算法;

2、通过TOF景深摄像头获得大概的物距信息,配合算法;

3、纯靠算法识别主体与轮廓。

因为前两种都只能获得大概的物距距离,并不精确,所以也还是需要系统算法去识别画面中的主体轮廓,进而对主体以外的背景部分进行模糊处理,模拟出类似相机大光圈镜头拍摄的虚化效果。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听起来似乎很强,但是毕竟算法识别,以目前的水平来说,绝不可能准确,存在着各种局限性。

1、识别的精准度问题

算法无法非常准确的识别出人物轮廓,尤其是发梢,袖口等细节部位,没被正确识别出的部位将会和背景一样被模糊处理...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iPhone11人像模式拍摄

与之相对的,则是一部分背景无法被正确的识别并进行模糊,会导致在全部模糊的背景中却有一块异常的清晰,异常扎眼。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以上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让画面格外突兀...

2、虚化的层次感

算法对背景的模糊处理效果难以正确的把控,模糊效果更多的是一刀切。

太强看起来就会过于生硬,太弱了则没办法很好地对背景起到一个虚化的作用。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find x2 Pro拍摄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iPhone11 拍摄

为了能够更好地识别人物轮廓,手机支持多摄像头协同工作的特点也被充分的利用了起来。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另外两种方式,其中采用专门的景深信息获取硬件更加有利!

除了目前安卓手机中常见的TOF景深摄像头,也包括iPad Pro2020刚上的激光雷达。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算法有劣势,也有优势,它的优势在于可以持续的自我提升。配合硬件的加入,近一年的旗舰手机在人像模式的虚化准确度上来说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

但碰到复杂的环境与场景,或者主体与背景的相对关系错综复杂,该翻车的依然会翻车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虽然手机人像虚化如此糟糕,但我曾在之前《5000元选相机还是手机》一文中说到,对于新人爱好者,我还是更推荐先从手机摄影开始玩。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机没有真正的大光圈虚化,反而可以帮你避开”唯光圈论“。

如今,很多人(尤其是刚上手的新人)喜欢追求拍摄浅景深虚化的照片,因为它足够的简单却能换得更好的美感。

当然,用好景深本身也是一门学问,但刀锐奶化的确容易变成一种捷径。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这种捷径,会让新人不必过多的考虑构图、环境与人物的关系等等,不用用心的思考画面传递的故事,只要小姐姐好看那便万事大吉。

就好像烧一道菜,普通摄影是想办法搭配各种佐料挖掘出食材的潜力,而虚化人像则是水煮料理,只要食材足够的优秀,哪怕是只是普通的过一下水,也能够有出色的味道。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唯大光圈论“容易造成拍摄风格单一,长远来看,对我们弊大于利。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请记得,虚化永远只是一种辅助我们构图的手段。

没有万金油的大光圈虚化,不如多增加一些人物与场景之间的互动,多考虑一些情绪的传递,多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让整体风格变得更加有趣。

我们可以拍下在阳光下踢球的少年被拉长的身影;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可以在海边拍下偶然遇见的“向左与向右”;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也可以在小巷深处,记录那位奶奶牵起孩子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

为什么手机的虚化比相机差那么多

摄影真正有趣的地方,不正是可以尝试多种多样的拍摄风格与方法吗?

我们可以去发现以前从未体验过的乐趣,记录下平常所无法察觉到的美好。

我们当然期待手机的人像虚化模式可以做得更好,但,我们更期待自己。

I 参考材料

wiki百科:

https://zh./wiki/%E6%99%AF%E6%B7%B1

百度百科光圈的秘密 作者:牧夫天文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5a65aebd4643e2206976434d&lemmaId=94964&fromLemmaModule=pcBott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