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象《庄子序》注评

 zqbxi 2020-04-20

夫《庄子》者,可谓知本矣,故未始藏其狂言①。言虽无会②,而独应者也③。夫应而非会,则虽当无用;言非物事,则虽高不行。与夫寂然不动,不得已而后起者,固有间矣④,斯可谓知无心者也⑤。夫心无为,则随感而应,应随其时,言唯谨尔。故与化为体⑥,流万代而冥物⑦,岂曾设对独遘而游谈乎方外哉⑧。此其所以不经而为百家之冠也⑨。

 注释:

​      狂言,一般人难以理解的至言。《庄子.逍遥游》中肩吾转述接舆的话,说这些话“大而无当,往而不反”,“以是狂而不信也。” 会,懂得、理解。应,感应,这里的意思是心领神会。二句意思是,庄子的至言绝大多数人根本不懂,只有极少数人能起感应。有间,有缝隙,这里是差一点的意思。无心,不自觉、无思虑的精神状态。为体,合为一体。冥物,泯灭差别,与万物相合,这是庄子和郭象共同认为的最高境界。以上二句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要和万物相合。设对,设置谈话对象。独遘,独自与人相对。遘,遇见,这里是面对的意思。方外,世俗礼法之外。这句指的是庄子,发言高妙,与众不同,只能和一个对手高谈阔论。联系上二句,意思是,圣人与万物暗合,人们不觉其异,庄子则让人觉得高不可及,在境界上,庄子还是逊于圣人。此其句,意思是《庄子》够不上经典,却位于诸子百家之首。这是郭象为《庄子》所作的定位。

 评述:

       这一段是给《庄子》定位。郭象的意思是,《庄子》的境界虽然很高,但还不能算最高;虽“不经“,却为“百家之冠”。为什么《庄子》还称不上“经”呢?郭象认为,这是因为《庄子》中所讲的道理实在高深,远远地超越了一般人的水准,让人感觉高不可攀。而真正高深的思想应该至为精妙,却又平凡朴素。最高超的人应该是那种“寂然不动,不得已而后起者”。比较起来,庄子其人其书,只能屈居其次了。

      然庄生虽未体之,言则至矣。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其言宏绰,其旨玄妙。至至之道,融微旨雅,泰然遣放,放而不敖。故曰:不知义之所适,倡狂妄行,而蹈其大方。含哺而熙乎澹泊,鼓腹而游乎混茫。至仁极乎无亲,孝慈终于兼忘,礼乐复乎已能11,忠信发乎天光12。用其光则其朴自成。是以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而源深流长也13

 注释:

​      体之,就是上文“与化为体”的意思。统,贯通万物的根本。造物无物,没有造就万物的事物。《庄子》认为有生于无,万事万物是从虚无的本体中产生出来的。郭象则持相反的看法,认为事物只能自己产生,自己发展,世界上不存在能够产生万物的虚无。郭象利用了“无物”这一词语的歧义,作出了不同于《庄子》的解释。至至之道,根本的道理,终极真理。融微,融合了细微的差异。敖,通傲,这里有与众不同,高自标置的意思。故曰,“曰”的主语是《庄子》。观下文所引皆出《庄子》可知。倡狂妄行,无目的地随意行走。大方,大道。这句的意思是说,虽然没有追求义的想法,但无目的的行为举动却无不合于义的轨道。句本《庄子.山木》:“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吃饱了饭,无思无虑地嬉游。熙,同“嬉”,开心的样子。二句本《庄子.山木》:“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至仁句,本《庄子.天运》:“至仁无亲。” 意思是,最高的仁爱是没有偏私之情的。兼忘,父子各自遗忘了对方,因是双重的遗忘,故曰。按《庄子》的说法,这是父子之爱的最高境界。语本《庄子.天运》:“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11己能,天然具备的能力。这句的意思是,礼乐根于人性,制礼作乐的最高境界,是发掘人天性中与礼乐相通的能力。12天光,发自本性的光辉。《庄子.庚桑楚》:“宇(精神)泰定者,发乎天光。” 13神器,指治国的手段、器具,如上文提到的义、仁爱、孝慈、礼乐、忠信等。玄冥之境,神秘莫测的境界。这句的意思是说,传统上被认为出于人为的统治方法和手段都是自然而生,自然发展,并且源远流长的。

 评述:

      ​这一段是对《庄子》精义的概括,不过这种概括已经不是对原意的忠实复述,而已经是对原意的改造了。本段核心句在“明内圣外王之道”和“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二句。郭象的核心思想是名教出于自然,其方法在注重对立两端的综合,而为名教寻找合法性的根据。“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二句,很典型地体现了郭象借《庄子》的语言来表达非庄子的思想。故曰以下至“忠信发乎天光”几句,都是借《庄子》中的语句,来表达名教自然合一、名教根于自然的思想。前者是反《庄子》的,后者则是片面借用了《庄子》(主要来源于《老子》)中的一部分思想来突出自己的思想。郭象的《庄子注》侧重的不是对原意的阐发,而是对原意的改造,是借助《庄子》的语言来阐发自己思想的著作。

       故其长波之所荡,高风之所扇,畅乎物宜,适乎民愿。弘其鄙,解其悬,洒落之功未加,而矜夸所以散。故观其书,超然自以为已当,经昆仑,涉太虚,而游惚恍之庭矣。虽复贪婪之人,进躁之士,暂而揽其余芳,味其溢流,仿佛其音影,犹足旷然有忘形自得之怀,况探其远情而玩永年者乎。遂绵邈清遐,去离尘埃,而返冥极者也。

 注释:

       ①物宜,事物之性质。句谓,《庄子》的内容使物性通畅。②适乎民愿,满足人民的愿望。《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适,满足、符合。③鄙,朴野、淳厚。④解其悬,解脱束缚,使人得到自由。《庄子》把人的不自由状态比作被绳索捆绑并被吊起来。《庄子.养生主》说:“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⑤洒落之功,刻意宣扬任达洒脱的功夫。⑥昆仑、太虚、惚恍之庭,都是假托的地名,用来表示玄虚、神秘的境界。⑦暫,片刻。⑧仿佛,效法而只得其皮毛。

 评述:

      本段是讲读《庄》效果,用的是反衬法。得其皮毛尚且成效莫大,遑论深研细味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