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友芝精于书法,为有清一代十大书法家之一。黎庶昌评其书“分篆高骞,冰斯雄睨”。当代书坛泰斗沙孟海先生在其《近三百年书学》一文中评道:“学邓石如篆书的莫友芝最好,赵之谦、吴熙载其次”。浙江美术学院教授陈振濂先生对其书评道:“贵州曾出了一个莫友芝,其作品精到之处,不在赵之谦,杨守敬、张裕钊之下而或有胜之”。不同时代的学者、这样高规格的书家,如此异口同声的盛赞,可见莫友芝的书法成就决非浪得虚名。民国八年上海有正书局曾有《莫友芝真草隶篆墨迹》出版发行,并多次再版。在国家文物局限制出境的书画家作品中,莫友芝名列其中。在现当代书法和篆刻名家中,姚华、陈子奋、王朝瑞均受过其书风影响。 《录语》轴,清,莫友芝书,纸本,隶书,纵124厘米,横31厘米。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眲叟,贵州独山人。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家世传业,通文字训诂之学,与遵义郑珍并称“西南巨儒”。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莫友芝一生甘于淡泊,专于学问。书法上无意名家,却备受后世推崇。有清一代论书者多以邓石如为书坛冠冕,却又不约而同把莫友芝与其相提并论,使莫友芝成为一面旗帜,在书坛的制高点上高高的飘扬,让后人有高山仰止之叹!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此篇录文择自汉孔鲋所撰《孔丛子》。笔法结合隶书与魏碑的特点,浑厚顿挫,具有浓重的金石意味。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释文: 治必以宽,宽之之术归于察,察之之术归于义。有惠百姓之心,莫如一切除非法之事。孔丛刑论杂论。 钤 “莫友芝印”白文印、“子偲”朱文印。鉴藏印钤“龙友审定”白文印。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