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反思】将课堂还给学生,变单恋为相恋

 yg760 2020-04-20

市一诊考试结束,阅卷的过程让我很痛苦,总感觉我对学生上课就如一场热情的单恋,而学生并没有接收到这份浓浓的“爱意”。也就是我课上讲过千百遍的内容,在考试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在跟其他教师交流后,发现大家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种问题。

为什么我们讲过、强调过的东西,学生仍然没有真正学到手呢?

既然我们用传统教学方法扒心扒肺的讲,学生还是没心没肺的听,那么能否试试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努力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能取得真经呢。

反观我们的教学,其实更多时候只是把自己讲的越来越明白,学生真正学到手了吗?并没有。因为学生在传统课堂的参与感只是听课,而不是作为课堂的主体真正参与。举一个例子,就《农业的区位因素》这节课,我们去听这节课和我们自己备课,或者去讲这节课,哪种情况有助于我们真正掌握农业的区位因素?实际上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面对这种局面,如何改变呢?我有以下三点想法。

1. 课堂语言精准巧妙

课堂语言精准,这需要很强的基本功,如何描述、如何解析、如何比喻,甚至如何开玩笑,都不应该是随随便便说出来的,可以说我们上课说的每句话都应该是经过认真思考推敲,查询资料严密佐证才能确定的。精准的语言是高效课堂的基础,罗里吧嗦的课堂一定教不出能学明白的孩子。

2. 巧设探究问题,突破重点难点

一节课程中的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很多老师专业水平很高,能够在课堂上讲清楚重难点问题,但是这种“讲清楚”已经不再是我们的要求,我们要的是“学清楚”,如果一堂课上,能让学生“学清楚”重难点问题,那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而如何使学生突破重难点呢?我想巧妙设计课堂探究问题是精髓。

课堂探究问题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很多老师为了满足学校的要求,或者为了在公开课中作秀,将简单问题设计为“探究”问题,反而舍近求远。“课堂探究问题”应该是在课程进行的一定程度,学生接受知识到一定程度时自然而然出现的问题,不牵强,不做作,解决这个问题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本课的重点或难点。总之,“探究问题”的设问需要巧妙自然,可操作,适合学情。

3. 巧借导学案辅助教学

我最近几年的教学都在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尤其是新授课的内容,努力让学生参与,进行活动设计探究,感觉效果还是很好,但是最困惑的就是,课上讨论探究,并且请学生展示,我进行点评后,往往这一节课时间就不太够,会影响进度。所以巧妙设计符合自己课堂和学生的导学案变得很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的导学案变成了辅导资料第一部分的“自主填空”,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这种填空到底在培养孩子的什么能力?我认为只培养了学生在课本上查找答案的能力,学生实际操作时并没有走心预习课文,而是迅速比对,找到跟导学案有关的内容,寻找答案。

一份真正好的导学案是和课堂学习密切关联,与教师上课节奏契合,引导学生走入课堂,参与课堂学习的工具。我们的设计应该精炼实用,避免冗余重复。

总的来说,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迫不及待,这需要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课前备课的钻研,尤其是思考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以最简单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我想,让学生设计活动、参与活动,进行充分思考,动手、动脑,真正“忙”起来,这样才能改变目前教学的窘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