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者丨千古奇人徐霞客(上)

 昵称45109175 2020-04-21

吾游遍灵境,颇有所遇,已知生寄死归,也思乘化而游,当更无所挂碍耳。
——徐霞客
经过元朝波澜壮阔的旅行版图,远行的足迹在前所未有的伸展、扩大,汪大渊作为一位民间人士,广游四海,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座高峰。高峰之后,还有高峰,这就是徐霞客。可以说,在元明时期的旅行家中,以平民身份而闻名于世的,外有汪大渊,内有徐霞客;汪大渊的旅行重在海外,而徐霞客的旅行重在国内,这是一种独特的互补。和古今中外所有的旅行家相比,徐霞客最独特的意义在于:他是以性灵游、以躯命游,最纯粹、最专业的旅行家。今天的中国旅游日,以他所写游记开篇日期——5月19日为主题日,就是以政府的方式推动“徐学”展开,大力弘扬徐霞客的精神,更广泛的传播旅游文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仰望并走进这座高峰吧。

秘诀】

俗话说,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少年时代的徐霞客和天底下的读书人一样 ,也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这一年,他15岁,首次参加“童子试”,可惜没考中。从此,徐霞客便与科举彻底告别,因为他不想在这棵树上吊死。顺应内心的召唤,他准备问奇名山大川。难得的是,徐霞客的父母非常开明,他们放手让孩子去干自己喜欢的事。

“孩子,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我们支持你。但是,你要知道,人生在世,有几人能遵循自己的选择,而不在世上白活一趟?既然你已经选择了,以后再困难,你也要坚持走下去。就是跪着,爬着,你也不能放弃,不能回头,你能做得到吗?”

“我能做得到!”徐霞客掷地有声的对母亲答到。

每幻想这样的情景,我就对这双父母充满敬意。即使在今天,像这样的父母能找出多少?若自己的孩子在“小升初”没考好,能否放开手脚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业”?又有多少家长在孩子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或者压根就不想工作而待业在家,豪不责备的“养”他几年,支持他(她)投入自己喜欢的领域?近日,因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而火了的导演饺子(原名杨宇),因被父母在家“宠养”三年而引发议论,这确实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

我们不得不承认徐霞客的父母是开明而有远见的。他们不仅明白自己孩子的天赋所在,而且相信自己的孩子,能闯出一条路来,最起码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他们心里也明白,自己这个家族因科举考试而遭受过的牢狱之灾,还在警示着他们。于是,在父母的支持下,徐霞客从15岁开始,便专注地投入到自己的志向中去。史料记载,徐霞客开始大量博览古今史籍、地理、地方志、山海图经、游记等一类的书籍,他坚信自己有这种天赋,他尽一切努力在为自己的旅行做着准备,因为他将要游遍三山五岳,做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大丈夫。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徐霞客从家乡江阴出发,赴浙江宁海旅游,至此他一生壮游的序幕正式拉开。关于江阴,这片地处长江三角洲出海口南岸的区域,是长江中下游的控扼中心,内外窗口。境内河渠纵横,襟江带湖,土地肥沃,是鱼米之乡。应该说,江阴县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少年徐霞客发愿问奇名山大川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徐霞客在晚年的著作《溯江纪源》中说:“江河为南北二经流,以其特达于海也。而余邑正当大江如海之冲。邑以江名,亦已江之势,至此大且尽也。生长其地者,望洋击揖,知其大不知其远;溯其源者,亦以为发源岷山而已。”这段话说,我的家乡江阴县是长江入海的要冲,江阴的名称也因为它位于长江的南岭而得名。万里长江流到江阴是又辽阔又远大,马上就到入海的尽头了。我小时候一出门就望着浩瀚汪洋的长江水,在江水中荡桨行船,只知道长江的宽大辽阔而不知道它的发源和长远。而溯其源的人们,认为它仅仅发源于岷山而已。于是,我从小就萌发了远游全国,去探寻长江源头的愿望。

之后,壮阔的旅行经历不断延展,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不计程期,不求旅伴,以性灵游,以躯命游,踏访了今天的21个省,100多座城市,探过500多个岩洞,游览的桥有1000多处,被称为“千古奇人” ,所写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书”。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徐霞客情有独钟,他高度赞扬徐霞客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充分肯定《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好书,号召人们读这部书,特别是他说“我很想学徐霞客” ,这让我们感受到伟人的真情,伟人的力量。

成功本来就没有什么秘诀可言,如果说真的存在这样的秘诀,那么我们从徐霞客的身上已经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热爱——对一件事拥有强烈的好奇,心甘情愿的为之付诸一生,不求名、不求利,就是喜欢。但凡达到这种境界的人,还能不成功吗?

弘祖之奇,孺人成之】

中国人无论富贵,都喜欢讲出身。探查徐霞客的身世,他的祖上,也就是他的高祖徐经,曾是江阴巨富,与大名人唐伯虎在进京赶考的路上结为好朋友,后来,不幸被诬告“考试作弊”,陷入“会试舞弊案”中而入狱,仕途的路也就由此断送了。到了曾祖徐洽这一代,家产也算富裕,曾拥有田产一万二千多亩,可谓是大地主。到祖父徐衍芳时,家道已经中落,但廋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当时,拥有较多的田产,日子还是相当富裕的。到了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这一代,家境已经不像先前那样阔绰了,基本上就是个普通人家。但有一样是不普通的,就是从祖辈传承下来的家训 和藏书还在,这成为徐霞客后来成长的精神富矿。

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淡泊名利、悠然自得,与徐霞客的母亲一道努力创业,使家道中兴。在这种条件下,徐有勉常常带着家人往来于苏杭之间,进行“家庭游”。这样的家风对徐霞客的影响是必然的。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父亲徐有勉的包容鼓励外,如果没有母亲王孺人的关爱支持,就不会有徐霞客的后来的成就。今天,我们回顾历史,发现徐霞客的母亲王孺人真是一位见识不凡,胸怀博大的女性,她是这位旷古游圣背后的英雄,是徐霞客的造就者。

这位徐母王孺人,出生在江阴金凤乡东常村一个书香门第、耕读世家,从小聪明机智,勤奋能干。据说,她11岁时,为了躲避倭难而投奔到无锡的亲戚家时,看到亲戚家门户紧闭,杂物乱堆,破落不堪,就推断此时倭寇即将来临,于是立即带领家人火速奔向无锡城内安全藏身,使全家人躲过了一劫。后来,王孺人19岁时,她嫁到了徐家。生下徐霞客以后,对儿子的教育便成为她生活的重心。

少年时代的徐霞客是一位不安分的“调皮捣蛋鬼”,应试科举的书他不好好读,整天沉浸在那些古今史籍、山海图经等几乎没人读的“冷门”书籍中 。这还不够,他动不动就私自爬山、登峰、潜水,喜欢像鹰一样飞在高空,像鱼一样畅游水中,极尽个人所能,而且玩得是像模像样、栩栩如生。徐母对此因势利导,鼓励儿子立天地之志,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一个主宰自己命运的人!

在母亲的呵护、鼓励下,徐霞客一面如饥似渴地阅读历史地理和游记一类的书籍,一面开始在家乡附近游历,他将由近而远,逐步进入广阔的世界去游历探险。

正当徐霞客踌躇满志为自己的人生壮游做着准备的时候,父亲不幸病逝。这一年徐霞客18岁。欲问奇于名山大川,又不能把日益年迈的母亲丢在家里,心里矛盾之际,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好孩子,不要担心娘,为娘的怎么能为了自己而叫你天天宅在家里,作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鸟呢 ?再说,娘身体硬朗着呢。好男儿志在四方,去吧,去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也是娘的心愿。娘已经为你备好了行装,明天你就出发吧!娘等着你平安归来,到时候,给我好好讲讲你在外面所看到的世界。” 听了母亲的话后,徐霞客全身热血涌动,喜悦激动之情激荡心肺。有了母亲的支持,还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自己问奇名山大川的志向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鼓励儿子远游,徐母特意为他制作了一顶帽子,史称“远游冠”。徐霞客深深的懂得,这是母亲的爱,寄托着她的期望和鼓励。

从此,徐霞客充满着无穷的动力,他带着母亲的激励和叮嘱,一次次出发,“定向而往,如期而返。”这是他与母亲的约定,也是他坚守孝道的所在。

在嵩山游记中他说:“余髫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久拟历襄、鄂,扪太华,由剑阁连云栈,为峨嵋先导;而母亲老移,不得不先事太和,犹属有方之游。”简单的说,虽然我深切的想畅游三山五岳,但路程太远,时间太长,实在放心不下家里上了年龄的母亲,只能先改变计划,先游时间和路程短的地方,这叫母亲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还有一次,徐霞客在游武当山时,“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情。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 后一日抵家。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忽然,想起已到清明节了,不由得触景生情,想念家人了,特别是老母亲的寿日。于是,就停下游程,从草店这个地方启程回家,经过24天,在浴佛节的第二天回到了家里,用自己在武当山得到的榔梅果为老母亲祝寿。

当时的榔梅树不仅属于珍稀树种,而且被奉为武当山的“圣树”,其果实也被寺庙列为“禁果”,曾有道士偷偷的带出去三四枚,被发现后,数名道士受到严厉惩罚。在这种情况下,徐霞客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孝心,就主动去向观主索要了几枚榔梅果,在游记中他说:“形状和金橘相同,渗出蜂蜜一样的液汁,金的外表,玉的质地,非凡品也。”这此,他一共得了榔梅果8枚,除自己尝了一枚后,其余全部带了回去,给母亲做为寿礼。试想一下,徐母亲得到儿子从千里之外带回的这份特殊礼物,会是多么的开心、多么的欣慰。

徐母不仅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成功,而且在治家方面也很有一套。徐霞客的父亲病逝以后,徐母在操持家务之余,发挥自己精于纺纱织布的特长,开设工作坊,发展“能人经济”,带领村民从事纺织业,由她经手纺织的布匹,在当地集市上成为抢手货,她的布又密又细,平整光华,轻薄如蝉翼,购买的人能够清晰的辨认——“徐家布”。可见“徐家布”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有很好的口碑。

此外,徐母还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女性。为了保存先贤的诗文作品、珍贵书画,她与徐霞客商量建立了晴山堂,将珍贵的诗画古籍刻在石头上,让其永远的留传下去。在母亲的支持下,徐霞客先后收录了元末以来的大画家、诗人等字画,其藏品时间跨度长达263年之久,留下了88位名家的诗文、书法,他们用隶、楷、行、草为徐霞客题赠的94篇诗文墨宝,徐霞客在庆祝母亲八十大寿时,将其刻在石头上,排列在晴山堂而留传了下来,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记住王孺人这个闪亮的名字,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个开明的女性。她用博大的母爱成就了徐霞客,即使在她80岁的高龄,这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以顽强的毅力,满怀豪情的陪着自己的儿子出游宜兴,她是要用实际的行动告诉儿子:人生一息尚存,就绝不松劲!

让我们再重温一下那个感人的场景:一位白发苍苍,80岁高寿的老母亲,不拄拐杖,不用搀扶,迈着矫健的步伐,稳健的走在38岁的儿子前面,说:“儿啊,难道母亲还比不过你吗 ?”

徐母的这种爱,是大爱。她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赞誉为“东海贤母”。明代大学问家陈继儒与苏州状元文震孟在给王孺人的传记中说:“弘祖之奇,孺人成之。”可以说,没有王孺人的支持,就没有大旅行家徐霞客。

作为儿子的徐霞客,他的孝,是大孝。

父母健在的时候,他孝父母之志,游必有方,定期而往,如期而返,不让父母担心。父母去了,他收起行装,守孝三年。他深知母亲的养育之恩、知遇之恩,比天高、比地厚。三年之后,他带着母亲的恩情再次出发,他知道只有自己的行走,才不会辜负这种神圣的恩情,这就是对母亲最好的纪念。
今天,身为父母的我们,难道不能从徐母的身上得到一些更好的启示吗?身为儿女的我们,难道不能从徐霞客的孝道上深深的反省自身吗?

旅费】

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徐霞客,在母亲的支持下,带着对远方的无限向往上路了。可是家里的收入能够支撑他的长期旅行吗?徐霞客踏遍二十一省,他的旅费问题如何解决?有学者测算,仅徐霞客最后西行云南的三年时间,约需要旅费折合人民币16万到20万元 。这在今天,对工薪阶层的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么徐霞客长年的旅费来源有哪些?他在旅途中的“吃住行游购娱”是怎么进行的?

答案如下:

一、家庭支持。主要是母亲纺织卖布所得收入。前面已经说过,徐母在家里设工作坊,发展“能人经济”,“徐家布”有很好的效益。这应该是徐霞客早期旅游的主要旅费来源。后期,徐母去世以后,他也靠变卖、抵押一些田产作为支撑。

二、朋友接济。如在云南受到土司木增的帮助。特别是有位官员朋友送给他一块马牌。马牌是古代官员拥有的“公务证件”,有了马牌,徐霞客可在全国任一驿站免费休息,还可以征用民夫为其抬轿,可以说用处很大。

三、僧人道士的帮助。“急返岳庙,已昏黑。”徐霞客去寺庙,不仅是他“意趣所寄,往往出入释老仙佛”,更为现实的原因是,作为一介布衣,他既需要僧人作向导,又需要在寺庙借住,并吃上一顿斋饭。

四、自己克服困难。“暝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食” 。露宿野外,忍饥挨饿,在旅途中遭遇断粮、找不到旅店的情况下,就把高峻山岩当作床席,把山中猴猿当作伴侣,用溪水饮食,野果充饥,“露营”野外了。

总体上来说,徐霞客的绝大数旅游都是“穷游”,而且比今天我们所说的“背包客”“驴友”更穷、更苦。不妨来具体看看:

 吃:除了化斋,就是买,有时在交通要津“土人担具携饭,卖饭于此”就简单买点充饥,这算是好的。更多的时候是买点食材,“米价颇贱,二十文可饱三四人”,“令顾仆就炊于庵内”,有时“八日不火食”“虽食无盐,卧无草,甚乐也。”此外,就是朋友的邀请,比如受到云南丽江土司的款待,吃上大餐。

住:主要是寺庙 ,投宿民舍驿站、朋友家,以及露宿野外——“日已坠,竟无宿处。”

行:主要是徒步、乘船、坐肩舆和骑马。古人旅行大多以徒步或骑马、乘船的方式进行,在时间上动辄就是几年十几年,即使中转换乘也是以月计算。相比之下,我们今天的飞机、高铁、自驾车、轮船等真不能同日而语了,但旅行的乐趣何在?

游:名山大川,江河湖泊,饱览一切名胜古迹,游遍大半个中国。

购:除了购买食物外,还买书籍和一些收藏品,如碑帖、地理志等。特别是地理志 ,这是徐霞客出行主要的“旅游指南”。

娱:徒步、攀岩、泡温泉、登顶山峰、神游洞穴等。

从这些旅游的要素,我们已经窥见到这位大旅行家的高度自律和艰难困苦,他“鸡鸣起饭”“再鸣而行”“贪晓行”“冒雨拔棘而上”“赤脚飞腾”“踯躅雨中”“衣甚湿”“晚无所宿”“寒冷殊甚”走在远行的路上......

路上的风景与大自然的歌者】

我一直在路上
我所追求的不仅是远方的风景
还有在路上的状态
曾经感动过我的那些先贤
他们唤醒着人们的心灵
在蒙昧而艰难的时代
和我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这火花将点燃身后的世界

徐霞客特立独行的旅程,不仅描绘出精彩的山河图景,也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崇高而有趣的灵魂。

他的旅游是愉悦非凡、充满无限惊奇的:“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在朦胧的夜色中观赏像彩虹一般优美的天然石桥,旁边瀑布飞溅着像喷雪一样的水花,这样的奇妙景观,几乎使人不想去睡。

“二里,入山,峰萦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优美的景致被我一眼全饱览尽了。

在雁荡山,“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锐峰叠嶂,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水行其中,石歭于上,为态为色,为肤为骨,备极妍丽。”“水沁入胁下,从此水石融合,绮丽万端。”在写到云南大理石时,他说:“故知造物之愈出愈奇,从此丹青一家,皆为俗笔,而画苑可废矣。”于是他便“徜徉久之、踞坐久之、登眺久之、登石久之”,“耳目为之狂喜”。

他看到的风景是惊心动魄的:“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及若镂雕,形欲飞舞”;更有“龙秋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试想一下:大龙湫瀑布的流水,轰然下泻,直捣潭中,山岩的气势开阔而陡峭,流水因为没有河床承载,腾空飘荡而下,顿时令人目眩而心有恐惧。

“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秾桃艳李,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欲仙也!”就连我们的大文豪鲁迅先生,读此游记后不禁写下“独鹤与飞” 的遐思,他多么也想变成一只仙鹤,与徐霞客一起到这奇异的世界里遨游啊!

“湖水甚浩荡,而澄碧一泓,于石山之上,围青漾翠,造物之酝灵亦异矣!” 多姿多彩的风景使徐霞客“喜不成寐”“神魄为动”“狂叫欲舞”。

要一览这异彩纷呈的奇美绝景,必然要经历各种艰险:“有雨色,不顾”,并且在这场雨中走完五十里路。时常是手握一根拐杖,在深草中攀登,一步一喘地走了数里路,才到达高峰之巅。(“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在浙江游天台山中,遇到猛虎夹道的梁皇山,一个月间就伤害数十行人,于是他只好停宿于旅舍;松门岭下,山高路滑,只好舍弃骑马而步行前进。

在游雁荡山时,有时是“如行刀背”,每越过一道山脊,即遇到一座陡峭的山峰,都是从如刀剑般锋利的石片缝隙中攀援而上,在高峰尽头处,一座石壁如刀劈一般的陡峭,石片锋利逼人,而且所经境地,难以容足。在山崖上踌躇再三,不敢再由原来的小道返回,只能叫仆人脱下裹脚布接成布绳,依次从悬崖上悬空而下,等下到石级处,仅仅能容纳双脚,再没有多余的地方,遥望悬壁下面,非常陡峭,深有百丈。后来,竭尽全力挽布绳腾空跳跃,才攀到上一层的岩石上,得以脱险。

在福建九龙江上游,匍匐进入“荆棘藤刺丛”中,“钩发悬股,百计难脱”,差一点永远挂在荆棘丛中。在游武夷山时,“上下皆绝壁”“壁间仅一线,须伏身蛇行。”行进中稍有不慎,便会掉入万丈深渊。

还有一次,在上山无路时,徐霞客四肢并用,攀援而上,土太松软,脚站不上去,只能抓着草爬,一会儿草也要断了,幸好抓住了一块石头。“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间得一少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

——然而石头也很酥脆,一碰就碎,好不容易抓到一个稍微坚固点儿的,只能把自己一动不动地平贴在悬崖上,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什么是探险?这就是。什么是探险家?徐霞客就是!

“径穷路绝,不足为惧” 特别是当有向导说前面的路极险峻时,便“色喜”,而后“策杖独行”,毅然追求“万虑俱净、渣滓不留”的“无我”境界。

“虽山精怪兽群而狎我,亦不足为惧,而况寂然不动,与太虚同游耶!”享受万物皆备于我的真境。这就是徐霞客——卓越而伟大的探险家,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当然,探险家也是人,有血肉之躯,也会感到害怕:“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在山巅“罡风乍至,几假翰飞去”(狂风忽然刮来,令人几乎像羽毛那样乘风飞去),多么危险啊。

除了自然之险,还有人祸:如衡阳遭遇劫匪,损失了不少银子;靖州遭遇小偷,又被盗去“数金”;到云南,一直跟随徐霞客多年的旅伴顾仆,竟然携款潜逃,卷走了丽江土司送给他的“黑香白镪十两、黄金四两”。

“忽有四人持镖负弩,悬剑橐箭囊矢,自后奔突而至……皆勇壮凶狞,似避雨,又似夹持。余甚恐。问余何往,余对以都匀。问余求烟,余对以不用。”

——又有一天,正在贵州的山里冒雨赶路,忽然后面冲过来几个持枪带箭的彪形大汉,不知道是要在我伞下躲雨,还是要绑架我,把我吓得够呛。他们问我去哪儿,我说去都匀,问我要烟,我说我不抽烟。
……
如果说徐霞客在50岁之前体现了生命的青春和豪情,那么在50岁之后他所进行的云南之旅,则见证了他一息尚存、决不松劲的坚韧和壮阔。长期的旅途劳顿,使他的身体大不比从前,他从江阴出发前就说自己“骤疾”。此次考察西南边陲,万里西行,很可能是不归路。加上战乱 ,山民暴动,盗匪出没,随时都有性命之忧。难怪他在临行时“绝情”的告诉家人:“譬如吾已死,幸勿以家累相牵!”

——就当我死了吧,请不要再挂念我而使你们受累!

这是怎样的决然?

一个过了知天命的人,告别自己的妻子、儿子、儿媳,以生命的代价去远行,这是怎样的气概?

“譬如吾已死,幸勿以家累相牵!”每当我想到这句话,我就心潮起伏,难以平静。此时,徐霞客的妻子罗氏健在,长子徐屺、次子徐岘均已婚娶,而且徐屺刚刚生下了儿子建枢,应该说徐霞客在自己老年已至的时候,该好好带着孙子享受天伦之乐了,而他却要去浪迹天涯,随时准备埋骨青山!就连地质学专家丁文江先 生也感叹到:“家有遗产,衣食足以自足。百年已过其半,五岳已游其四......常人处此,必将弄孙课子,优游林下以卒岁矣。乃先生掉头不顾,偕一僧一仆,奋然西行,经苗猓异族之乡,极人所不堪之苦。遇盗着再,绝粮着三。百折不回,至死无悔。”

于是,我们就再次追问:为什么要这样?

答曰:志向所在!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他毕生的追求。为了这次西行他已准备了好久。丁文江说:“霞客不喜谶讳术数家言,游踪既遍天下,于星辰经络,地气萦迴,咸得其分合渊源所自。云,昔日志星官舆地,多以承袭附会。即江河二经,山脉三条,自记载来,具囿于中国一方,未测浩衍。遂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然则先生之游,非徒游也,欲穷江河之渊源,山脉之经络也。此种求知之精神,乃近百年来欧美人之特色,而不谓先生已得之于二百八十年前。”这就是徐霞客的选择。丁先生真是一针见血,颇识精髓。就是这次选择,徐霞客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友谊赞歌,而且开创了一生旅游事业的巅峰,成为他一生旅行中旅程最远、时间最长、贡献最大的一次,树立了永远值得后人敬仰的历史丰碑。

【作者简介】
秦志龙,男,1982年生。工作之余,倾心于“游学”精神的探索研究。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民族文学等媒体发表相关作品若干,曾获“砥砺奋进·旅游惠民”旅游美文大赛特等奖,系宁夏作家协会会员。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头条号】、【百家号】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