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视点 |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精编海洋空间规划

 蓝林观海 2020-04-21

作者:高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内容。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统筹兼顾国土空间保护与发展是新时代的改革要求。海洋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是对海洋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顶层设计。
从管理角度来看,海洋空间规划是国家或地区为平衡海洋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海洋空间保护和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和合理布局的管理决策,是海洋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政策的地理表达,是从海洋空间上合理组织人类用海活动,强调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在编制海洋空间规划过程中,要始终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陆海统筹、生态优先的原则,科学合理开展海洋空间规划编制。
一是体现海洋生态文明意志。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海洋空间规划要素包括海洋主体功能分区、海洋功能分区、海洋利用分类、海岸线分类保护、海岛分类保护、海洋生态红线等,充分体现了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海洋生态保护的海洋生态文明意识导向。在开展海洋空间规划编制时,要强调“海洋空间用途管制”和“海洋生态红线管控”,优化海洋空间功能布局,加强对海域、海岛、岸线资源的保护,明确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和自然岸线保有率约束性指标。海洋空间规划遵循海洋自然条件的适宜性、海洋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海洋社会制度的可容性、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海洋空间布局的合理性5重约束条件来实现目标效益的最大化,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海空间,明确海洋空间保护和开发边界,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海洋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海洋生态保护空间,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强化底线约束,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以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重要滨海湿地、敏感生态系统、重要砂质资源为主,优先划分海洋保护区、严格保护岸线、保护类海岛等海洋空间,优化海洋空间功能布局。
三是加强陆海统筹、生态统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实现‘多规合一’,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这就要求在编制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时,要充分与陆域的国土空间规划相互衔接,坚持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在功能、产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统筹考虑。在海洋空间规划编制中,要进行实地调研踏勘,摸清海岸带区域海洋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策略建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保护海洋生态屏障,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报,新南海

作者:高杨,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