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度【老子道德经】全译 》 ---11

 温情海洋 2020-04-21

第一卷体道篇

A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B    现代汉语

      有思想文化,设计车子,三十辐成一,才能够让车子更加华美,如果没有思想文化,只能够做一般车子的制造;设计器皿,水和粘土可以做出精妙器物,没有思想文化,只能够做一般家庭物品使用;设计房屋,要思考如何建筑的更为美观,没有思想文化,只能够做一般庭室的使用。所以说思想文化的价值,有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加美好,如果没有,就只能够做一般日常的使用价值了。

C 各家注释

1河上公注:古者车三十辐,法月数也。共一毂者,毂中有孔故众辐共凑之。治身者当除情去欲,使五脏空虚,神乃归之也。治国者寡能总众弱,共使强。当其无,有车之用。无谓空虚,毂中空虚,车得去行。奉中空虚,人能载其上也。

2王弼注:毂所以能统三十辐者,无也。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实统众也。

3杜光庭注:毂总众辐以成轮,车总众材以成用。其所用者,用车之中,空无之所尔。向无轮毂,不得成车。今得成车,又虚中而运载,以喻人君内资辅相之谋,外委诸侯之助,乃能有国。如三十辐之凑一毂也。既有国矣,能虚心体道,则天下化成,如车中之空也。人之身也,外资百体之设,内仗五气之和。如辐之凑而成於人。既为身矣,能虚心体道,则元和潜运,而致长生矣。此明有无利用,互得相资也。道之真一无色无声,众类群材资之以立。

4王安石注:道有本末。本者万物之所生也,末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本者出之自然不假乎人之力,而万物之所生也。末者涉乎形器,故待人力而后万物以成也。夫其不假人之力而万物以生,则是人可以无言也,无为也。至乎有待乎人力而万物以成,则是圣人之所以不能无言也,无为也。故昔之圣人之在上而万物为己任者,必四术焉,礼乐刑政是也,所以成万物者也。故圣人惟务修其成万物者,不言其生万物者,盖生尸之自然,非人力之所得与矣。老子者独不然。以为涉乎形器者,皆不足言也,不足为也。故大抵去礼乐刑政,而惟道之称焉。是不察於理,而务高之过也。夫道之自然者,又何预乎?惟其涉形器,是以必待於人之言也,人之为也。

5王元泽注:此三物,或运转,或贮盛,或居处,而皆以无有为用。无非有对,因有有无,於无之中,复有妙有不穷之用,妙有之功若大有,物之有具存形质,非能应於不穷者也。故因为利,利阴属也。虽然,此有无之论耳。极而言之,则无不离有。有亦真无,非有非无,乃真妙有也。

6赵实庵注:道以虚而为用,未见用之功,因实而方显。物以实而为体,未见虚之之利,取虚以为容。一体一用互相发明,一有一无方能显着。大率无用之用,道理昭然,无功之功,道妙莫测。乃知实不为用,虚则理通,假三物以露机,试二端而窥测一者,丹准月法进退,三十日而剥复自然矣。

7邵若愚注:老子以车器室明物理有无利用,藉有之以为利,便於无之中乃见妙有不穷之用。且如车,今之十八,古之三十辐共凑一毂为轮,藉轮为有形之利,当其无中妙有,在於运转,故知无者为车之用也

8张冲应注: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五行,水木火土金也。天地始分,水为之先,人始成形,水为之本。水主肾为命元。其地数六而生木,木主肝为魂,其地数八而生火,火主心为神室。其地数二而生土,土主脾为意。其地数十而生金,金主肺为魄。其地数四而复生水。五行在地相生之数,凡三十。此身之炁因之以运行,而不悖也。故曰三十辐共一毂,谓人由而囿形於地,五行法地数之三十而运行,则六炁流通。犹轮轑三十之数,以为一毂之运也。或者又谓五行相生,六炁相和,五六为三十之数。其炁自为之运,皆一说也。然毂贵运行,非虚其中,则不可运矣。五行三十之数,非虚以相生,则六炁何徙而流转?毂以虚运,则车以毂运能载而为用;炁以虚运,则身以炁运能养而为用。故无中生有,而有得以为用也

9王夫之注:造有者,求其有也。孰知夫求其有者,所以保其无也?经营以有,而但为其无,岂乐无哉?无者,用之藏也。物立于我前,固非我之所得执矣。象数立于道前,而道不居之以自碍矣

10王志然注:夫人之有生,寓形宇内。日用之急务,有身之所欲,断不可无者有三。曰车马,曰器具、曰室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利用稍不得其所安,反为有身之大患也决矣。人不能知之者,必先揣己之合宜,然后从事之可否

11褚伯秀注:毂辐为车,虚中以载物。埏埴为器,虚中以贮物。凿牖为室,虚中以处人。其有无利用可见。有者器也,出於人为,故有成毁。无者道也,本乎自然,故无终穷。譬诸人身,头目手足皆形之有,必藉其中无形者运之,目视、耳听、手执、足履、言动营为,皆有使之者,则无之为用大矣。

12《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不但先道而后器,无形而有形,而一器之中,自具一道,所以运斯器者,人见其器之实有,吾见其道之妙无,则冲用虚通之中,有不器於器者矣。

D本注

1本篇为体道篇之十一。本篇讲述思想文化认知的价值体现,继续在名属分类上进一步阐明。同样重点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后人不解,只望文生义,虽文章洋洋洒洒,但忘却文重“有无“之实,和上篇一样陷入”辐,毂“之用。

2辐毂成车,埏埴为器,凿室户牖,皆为用之实际。

3依据马王堆帛书本,“凿户牖”则明,无“以为室”,有则言语脱落,不合先秦文体,故不用。

4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是阐明思想文化认知的价值体现;有思想文化认知,则车,更加华美,则器,更加精美,则户牖,更加舒适而美观;无思想文化认知,则只能够做器物实际用途之能。所以讲,有之而为利,无之而为用。后世有无之论,只触及辐毂,埏埴,户牖,非思想文化之大道,上篇既然讲思想的生成,本篇则论述思想文化价值,后学者累于器物之用,徒解老子,老子笑之不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