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 揣篇

 原隰泉流 2020-04-21

揣篇


打印本页

揣篇,指揣度人情事理,以推测事物发展方向。本篇分为量权、揣情两部分。量权,权衡各方利弊得失,然后作出正确分析,以定决断取舍;揣情,观察人物外在表现,判断其内心想法。通过对量权和揣情的理论分析和操作方法,为谋略游说之士提供明确的指导。
本篇所论,就是告诉人们要善于揣摩他人的心思。实际运用时要细心观察,运用得当,以揣摩君主心意获得富贵功名。若是使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使人立于贫贱之地。可见,无论成败得失,全在于揣摩。揣摩人情世故是施展谋略的根本,是游说他人的前提。

〖查看详细〗

古代善于统驭天下的人,必能审察国家的发展态势,揣测各诸侯王的内心想法。如果不能做到审时度势,权衡利害,就不能明了各诸侯王的强弱轻重以及实力;如果不能准确揣测各诸侯王的真实情况,就不能明白其隐蔽、藏匿以及应变策略,形势走向。什么叫忖度时势、权衡得失?就是能揣测大小,明察多少。估量国家财货的厚或薄,预测人口数量的多与少,物资丰饶或匮乏,有余或不足的具体情况。辨识国家山川地理的险易,乃至利害情况。衡量国内谋士的优劣长短,君臣关系的亲或疏,贤明还是愚昧。国内宾客的智谋情况,是多是少?观测天时的祸福状况,是吉是凶?诸侯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效力,还是不可效力。百姓之心,是背离还是靠拢,何时安全,何时危险,以及是喜爱还是憎厌。对以上情况反复辨识并准确把握,知道如何去行动,才算做到了审时度势、权衡利弊。

〖查看详细〗

揣摩人们内心的隐情,必要在其极为高兴时加以迎合,引发其欲望,有了欲望,就不能隐藏内情;必要在其极为惧怕时加以考察,引发其憎恶,有了憎恶,就不能隐藏内情。人的种种欲求,往往显露于情绪波动之时。如果一个人的情感有所触动,却不显露于形色,就暂时放开不要和他说话,而向他身边的人询问,就可以知道其内心不为所动的原因。一般来说,心中充满欲求,必然表现于外。通过察言观色,便能了解人们内心的隐情。这就是“探测内心以获真情”的道理。只有观察仔细,才能把握深刻。

〖查看详细〗

所以,要谋划国家大事的人,就要权衡利弊得失;游说人主的谋士,就要揣摩其内心实情。策划谋略或考察情欲,必然要以此为出发点。运用揣情术,可以尊贵,可以贫贱;可以权重,可以卑微;可以获利,可以受损;可以成功,可以失败;其间的道理相通。所以,即使拥有先王的德行,圣人的智谋,不懂“揣情”之术,就不会得到隐藏内心的实情。这些是制定谋略的根本,是游说他人的重要方法。 游说之士把这些方法用之于人,人们是难以预先察觉的。能够谋略在先,行事在后,这是难以做到的。所以“揣情”术不好掌握,游说他人必要深思熟虑方可行动。蚊虫或快速飞行或缓慢蠕动,其中无不有利害关系,因此才衍生出各种事端变化。事情一旦来临,便会有细微的征兆。这就是“揣情”要求人们修饰言辞加以表达,然后以此与人论说。

〖查看详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