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才能喝准春白茶的风味?冲泡、闻香、品茶,关键在这三个步骤

 小陈茶事 2020-04-2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作者:村姑陈

《1》

传统的意境里,喝茶是一件风雅的事。

好的茶,要搭配上清净雅洁的环境。

窗外栽几丛绿竹,清风徐来,竹影潇潇。

另外,泡好茶,还少不了好的器物。

如果是一人喝茶,独自品茶,那倒也没有什么讲究。

一人喝茶喝得是放松,只管取悦自己就好。

倘若有客人造访,则需要显得隆重一些。

泡茶待客时通过环境的布置,以及茶席的搭配,无形中可以传递审美和品味。

另外,对一泡难得的好茶,更是要专心细品。

喝准一泡好茶的色、香、味,能够很大的提升个人的喝茶段位。

如果在外面喝茶时,面对一泡好茶。

若是囫囵吞枣,评价语只有“好香、真香、好喝”等单薄词汇。

那么,很容易当场露怯。

以春白茶里的白毫银针为例。

究竟我们在喝茶时,该如何才能喝准一款好茶的风味呢?

《2》

首先,正确的冲泡是前提。

泡茶的过程,是茶与水的相遇。

完美的泡好一款茶,方能展现出它在香气、滋味、韵致的最佳风采。

达到风味绝佳状态的茶汤,更具有标杆示范性。

那么,为了喝准茶味。

春白茶里的白毫银针,该如何正确的冲泡呢?

1、茶具的选择,用白瓷盖碗。

白瓷质地的盖碗经过釉烧后,质感细腻光洁。

用于泡茶时,能够完整的展现一款好茶的香气与滋味。

盖碗泡茶,穹顶状的白盖,可以自由活动。

干燥的茶叶在接触到沸水的刹那,缕缕茶香不断上扬,聚在了杯盖上。

趁热揭盖,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茶香的浓郁程度。

另外,在冲泡出汤时,杯盖的开口大小可以自由调整。

根据不同茶叶的条形情况,快速彻底的倒出茶汤。

比起素烧/粗陶/紫砂材质的盖碗。

白瓷盖碗实用性更好,性价比更高,不吸附任何茶香。

比起壶类的茶具,白瓷壶/紫砂壶等。

杯盖开口可以灵活调整的盖碗,方便于快速彻底出汤。

比起茶水不分离的茶具,玻璃杯/马克杯/大茶碗等。

白瓷盖碗逐次的冲泡,更能展现不同冲泡次数下白茶的风味变化。

故而,泡好茶,喝准茶,用白瓷盖碗冲泡是最好的选择。

2、泡茶的用水,取纯净水。

泡茶用水的水质,要求清透、洁净、不含杂质。

从实际的泡茶效果看,不建议你用自来水泡好茶。

通常情况下,城市自来水的水质偏硬,并残留着氯气消毒的怪味。

将自来水烧沸后泡茶,会影响好茶的风味表现。

水是茶之母。

泡好茶,水质选择一般建议用山泉水、纯净水、低矿化度的矿泉水。

藏于深山的山泉水,水质清透、清冽甘甜,能够为好茶增益。

但山泉水泡茶的缺点是,取用过程麻烦,不方便。

相比下,可以长期订购上门的纯净水、矿泉水更适合平常泡茶。

从完整感受茶味的角度看,纯净水泡茶的效果,像一面镜子。

能刚正不阿的展现一款茶的原本风采!

3、泡好茶的水温,要沸水。

芽叶细嫩,是春白茶的典型外观特征。

那么在泡茶时,春茶的嫩芽新叶,会被沸水烫坏吗?

对这个问题,大可不需担心。

内在风味物质足够丰沛的好茶,唯有用沸水冲泡,茶汤滋味表现才能更精彩!

白毫银针,作为春白茶里的佼佼者,芽头层次丰厚。

由逐层白毫包裹起来的芽头,白毫层有5-7层之多。

并且,每一层都分布着密实、防水的白毫。

泡白毫银针时,如果水温不够高。

那么,那么芽头内深层次的滋味,根本无法释放。

泡出来的茶汤,养分和风味都会有所欠缺。

再加上,足够高温度的沸水,能够激发高沸点的茶香。

伴随着温度的自然下降,低沸点的茶香随即显现。

换言之,沸水冲泡能让泡出来的茶汤滋味,达到更香更好喝的状态!

如果用温水泡茶,那么白毫银针展现出来的滋味,就要大打折扣。

原本能够表现出十分的茶汤,变成只有七、八分。

从好茶的利用而言,这未免显得太过浪费。

4、泡茶的时间,快出水。

内在茶味丰沛的好茶,泡茶时间不需要太长。

最理想的状态是,快出水。

一手持壶,注入沸水。

另一手紧跟着合盖,倒出茶汤。

从注水开始计时,到大部分茶汤倒出,整个泡茶时间以控制在7-8秒为宜。

快出水泡好茶,能避免茶味物质的过量过多浸出,造成浪费。

内在实力强大的好茶,哪怕只有短短几秒的泡茶时间。

泡出来的茶汤,依旧能达到浓淡适合,鲜爽甘醇,细润柔滑的状态。

反观之,如果出汤不及时,将茶叶闷着喝。

闷出来的茶汤,滋味又浓又苦又酽,很不好喝。

喝闷泡出来的浓茶,会让人的喝茶体验不佳。

从而,难以感受和领会一泡好茶的真正风采!

《3》

其次,要学会闻茶香。

喝茶品茶,闻香环节最需要注重细节。

如果在外面喝茶时,闻香动作不规范。

又或者,在描述茶香时,只感叹“好香”二字。

那么,能容易暴露一个人的品茶实力。

客观全面的形容一款茶的香气,包括香气的浓郁度,茶香类型的变化。

以及,前调、中调、尾调的茶香变化。

总而之,学会正确的喝茶闻香,大有学问!

1、闻白茶的香气,分为那些步骤?

闻香,可以识好茶。

闻白茶的香气,可以从五个地方入手。

分别是闻干茶香,闻杯盖香,闻落水香,闻挂壁香,闻叶底香。

干茶香,需要在冲泡前闻。

打开茶叶包装,取出茶叶时,可以闻整体的干茶香。

有无出现跑气、香气寡淡的情况。

再接着,在烫壶温杯后,将干茶投入烫热后的盖碗。

再打开盖碗,及时闻香。

杯盖香,指茶汤冲泡后,出汤完毕后,聚集在杯盖上的香气。

一般而言,杯盖香最能公允、客观的展现好茶的香气实力!

落水香,不仅靠闻,更要靠喝,感受落入到汤水内的茶香。

挂壁香,一般是挂在茶具杯壁上的香气。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茶过自然要留香。

叶底香,指经过多次冲泡后,余留在叶底内的香气。

芳香物质积累足够丰富的好茶,哪怕是在最后的叶底里,也会保留香气!

2、为什么要趁热闻盖香?

一般情况下,在外面喝茶时,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

倒出茶汤后,要趁热先闻盖香。

这是为何?

因为一冲滚烫的茶汤,刚刚倒入公道杯内,温度尚且比较高。

而健康喝茶,茶汤温度不能太烫。

这时可以腾出时间,多去闻香感受。

再加上,趁热及时闻香,更能感受到充足的高沸点香气。

通常情况下,白茶的香气释放,分高沸点、中沸点、低沸点茶汤之分。

出汤后,趁热揭盖闻香,能感受到高扬明显的茶香。

而稍微静置后,当盖碗的表壁摸上去不再烫手时,能感受到中沸点的茶香。

最后,当盖碗内保留的温度,下降到常温状态,能够闻到低沸点的悠扬香气。

趁热及时闻香,反复多次闻香。

更能感受到一款优质白茶的精彩茶香变化!

3、如何避免错误的闻香?

此前,遇到一位茶友反馈。

他说,白牡丹闻起来竟然不香。

听了解释后,才发觉他直接闻的是干茶的盖香。

呃,这样的闻香方法,不对。

白茶的干茶,没有经过冲泡,没有经过沸水的激发。

所以,相对比较完整的保留在茶叶内部。

经过烫壶温杯后,借助盖碗内残留的温度,干茶香才发生发散。

这时合上盖后,需轻要茶香。

再像打开贝壳那般,打开盖碗,闻干茶香。

如果直接闻干茶的盖香,自然感受到的香气,会偏弱偏寡。

另外,在闻挂壁香时,茶友们还需要规避一点。

不能直接用公道杯闻香!

尤其是在多人喝茶的场合下,直接用公道杯闻香,很不卫生。

感受茶汤的挂壁香气,一般闻品茗杯中的茶香,完全足矣!

《4》

最后,认真细品滋味。

一杯热腾腾的茶汤,倒入到公道杯后。

分茶倒进品茗杯内。

等茶汤温度下降到恰到好处的状态时,便可以及时的品尝。

茶汤温度太高、过烫。

那么容易刺激人体的口腔黏膜,影响完整的品茶体验。

而等到茶汤完全放凉。

那么,茶汤内原有的香气,容易敞露到空气中。

换言之,喝一杯冷茶,感受到的香气和滋味,都会有明显的欠缺。

1、品茶时,速度不能快,宜小口慢品。

酒,适合大口豪迈的喝。

而茶,则建议小口细品。

喝茶时如果速度太快,囫囵吞枣式的喝茶。

那么,除了能明显解渴外,并不能完美细腻的捕捉茶汤的风味变化。

品茶时,小口的尝入茶汤。

放在舌头内,细细掂量,感受汤水的饱满度和醇厚度。

细品,才能更好感受茶味的美妙层次。

2、品味好茶,建议用啜饮。

何为啜饮?

其实很简单。

指喝茶时,像是用吸管那般,快速将茶汤啜入。

小口将茶汤啜入的过程中。

茶汤会与我们的唇齿发生直接的触碰。

一时间,茶味能够均匀扩散到口腔内。

这时,我们可以调动全方面的味觉、嗅觉的感知细胞,感受好茶的滋味。

啜茶时,要留意一次性啜入的茶汤数量,不能太多。

小口啜入,让汤水在口腔内保留一定的回旋余地。

这对于品味和感受茶汤的滋味而言,更加实用!

《5》

春深了。

花开荼蘼,枝叶繁茂,万物清洁明净。

安静的午后,用盖碗泡一杯茶。

泡茶,出汤。

倒茶,细品。

嗅着茶香,品着滋味。

靠在窗前,听鸟鸣禅音。

眺望远处,一枝山杜鹃的花谢了。

像是急遽飞过的鸟,落花不见了踪影。

寂静的时候,喝茶品茶享受,最是合宜。

清欢自喜的喝茶,最能养性情!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