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绍昆】谈【方证对应】 ♥仔细想来,我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辨证框架的重要性认识的形成也与海平在闽北摸底调查后所设计的工作计划进度表有关。因为当时有了这个工作计划进度表以后,半年的油漆工作形成了一个“自发秩序”, 我们每天在“自发秩序”内部有目标地工作,其工作效率也能事半功倍。也许是印象太深刻了,所以当我后来看到 ♥日本汉方家吉益东洞“方证主义”的观点时,在万分佩服他的卓绝见解的同时,内心深处就下意识地明白他的这个观点有致命的缺陷。“方证主义”的缺陷就是抛弃了三阴三阳理论,这就像远程汽车抛弃了卫星定位系统一样可惜。这就与我们做油漆的时候,没有工作计划进度表,重新回到原来那种·“做一户,走一路”, 盲目流动寻找客户的自然状态。生活经验已经证明,即使你的手艺精湛绝伦,如果事先没有发现这个“自发秩序”, 没有遵循这个“自发秩序”, 没有制订一个完整的计划,就会使自己失去了方向感,陷于闭塞与被动的状态之中。 ♥总之,诊治疾病与干任何一件事一样,都要有一个总体规划的框架,但治疗方法还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方证来决定,来施行。然后在临床实践中重新提炼与总结,摸着一个个石头过河,这就是“方证辨证”的方式。看来,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联系,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原理,只是我们一时没有勘破它们罢了。这种思维过程中“异质同构”的现象不可忽视。正像《易》所云:“观所取,而天地之情事见矣。”又云:“事类相从,聚之义也。” |
|
来自: 仁和堂老军医 > 《六经辨证方证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