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第35-5民瞑待觉王善正名

 琴诗书画情 2020-04-21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第35-5民瞑待觉王善正名

题文诗:

事在性外,成德.民之,取之瞑也.

使性已善,何故瞑号,以瞑者言,弗扶将正,

颠陷猖狂,安能?性有似目,目卧幽眠,

待觉后见.当其未觉,谓有见质,不可谓见.

今万民性,有质未觉,如瞑待觉,教然后善.

当其未觉,可谓有善,质不谓善,与目,

一概之比.静心徐察,其言可见.性瞑未觉,

天所为也.效天所为,为之起号,故谓之民.

民固犹瞑,随其名号,以入其理,则得之矣.

正名号者,於天地,天地所生,谓之性情.

至性至情,相与一瞑.谓性已善,奈其情何,

圣人真情,真情所至,非性非情,非善非恶,

莫谓性善,累其名也.身有性情,天有阴阳.

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阳,而无其阴.

名性也者,不以上下,以中名之,中庸正名.

性如茧卵,待覆成雏,待缫为丝,性待教善,

此谓真天,至性天真,至情至真.天生民性,

善质,而未能善,立王善之,天意情真.

深察名号 第三十五5

事在性外,而性不得不成德。民之号,取之瞑也。使性而已善,则何故以瞑为号,以霣者言(19),弗扶将,则颠陷(20)猖狂,安能善,性有似目,目卧幽而瞑,待觉而后见。当其未觉,可谓有见质,而不可谓见。今万民之性,有其质而未能觉,譬如瞑者待觉,教之然后善。当其未觉,可谓有善,质而不可谓善,与目之瞑而觉,一概之比也。静心徐察之,其言可见矣。性而瞑之未觉,天所为也。效天所为,为之起号故谓之民。民之为言,固犹瞑也,随其名号以入其理,则得之矣。

  是正名号者於天地,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故圣人莫谓性善,累其名也。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穷论者,无时受也。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性如茧如卵。卵待覆而成雏,茧待缫而为丝,性待教而为善。此之谓真天。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於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注释】(17)栣(rèn) :同“栠”, 软弱的样子。(18)厌:同“压”,掩盖。(19)以霣者言:应作“以瞑言者”。(20)颠陷:指跌倒,颠倒。

【译文】 政教在本性之外,而本性不能不成就德行。民的称呼,由冥暗不明取来。假使本性已经是善的,为什么用昏冥做为称呼,用冥称呼,是说如果不扶待,就要仆倒、放纵无拘,束怎么能做到善,本性又像眼目,眼睛幽闭而眠,等到睡醒之后才能看见。当它没有睡醒时,可以说有看见东西的本能,但不能说看见。如今普通百姓的本性,有他们的本质,但不能觉醒,如同睡眠的等待醒来,教化他们然后才能做到善。当他们没睡醒,可以说有善良的本质,却不能说已经有了,善和眼睛睡觉而觉醒,是一样的比方。静下心来慢慢考察,这种看法是可以见到的。本性昏冥如同没有睡醒,是上天的安排。效信上天的安排,给他们起名号,所以就叫做民。民作为词汇,本来就如同昏冥,随顺着它的名号来深入它的这种称名的规律,就可以得到命名的道理了。

 这就是依照天地端正名号,由天地产生出来的,叫做本性和情感。本性和情感互相一致得深入到善。情也是性。若说性已经善,那么对情又怎么样,所以圣人不讲性善,牵累自己的名声。人身有本性情感,如同上天有阴、阳。如果说人有本质却没有情感,好像说上天有阳而没有阴。就此结束论述,没有时间受到驳难。名称的本性,不就上,不就下,就其中间状况给他命名。本性如同蚕茧和鸟卵。鸟卵经过孵化就可成为小鸟,蚕茧如经过抽丝就可以成为丝,本性经过教化就可以成为善。这就叫做真合上天之意。上天生百姓的本性有善的本质,却没有成为善,于是确立一名天子而使他善,这是上天的想法。百姓从上天接受到没有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